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2*1一种生产要素机会成本不变;劳动价值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一国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另一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低,即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另一国要高,即处于绝对劣势,则该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产品,而是从另一国进口这种产品。相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基本思想:即使一国与外国相比所有产品生产上都存在劣势,但仍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原则,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结论:不管一国是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还是绝对劣势,都可以通过劳动成本的相对比较,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2*2两种以上要素投入机会成本增加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没有运输成本;商品自由贸易;完全竞争;要素在国际上不可自由流动;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H-O模型结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原因。一国要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各国通过贸易可以提高福利水平。理论解释: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2.各国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3.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短期:价格上升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价格下降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中期:价格上升行业(出口)的不流动要素继续获益价格下降行业(进口)的不流动要素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收益不确定长期: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降低雷布钦斯基定理: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世界中,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不变(即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长实际上会削减其中一种商品的产出。当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如果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是优势产品的话,那么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量就会增加(出口扩张型);如果该产品不是优势产品,那么随着越来越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增强这种产品的竞争能力,减少进口,而原来具有优势的另一种密集型产品就会因为产出减少而缩小出口规模(进口替代型)。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假设: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市场结构不再是完全竞争,而是垄断竞争,同行业各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具有替代性的差异产品。结论: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从而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2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的种类会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而提高了福利。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1恩格尔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2代表性消费者需求理论(林德):一国的需求由其“代表性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决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雷蒙德.弗农)新产品技术发展:新产品阶段(垄断利润)、成熟阶段(垄断竞争)、标准化阶段(平均利润)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知识密集型)、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拥有产品的比较优势(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贸易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李斯特):通过对目前落后的某些产业进行保护,使其未来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学说: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生产力论:生产力不仅是有形的生产力,也包括一系列社会、政治、精神的因素,生产力应是国家综合生产力,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国家的工业生产力。保护对象:幼稚工业保护手段:关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原因: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更加重要。市场竞争变成一场少数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政策主张:通过政策补贴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获胜后所得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保护贸易政策关税特惠关税:特别优惠的关税,是对特定的某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普惠制(GSP):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是普惠制的三项主要原则。最惠国税率:根据所签订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所给予的优惠税率,如针对WTO成员国实行的关税从量税:以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容积、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价税:按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对同一种商品,同时采用从量、从价两种标准征收关税的一种方法滑动关税:根据商品的市场行情相应调整关税税率的一种方法。其经济功能是通过关税水平的适时调节影响进出口价格水平,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本走势,免受或少受国内外市场价格水平波动的冲击。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可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绝对配额有三种形式:全球配额、过别配额、进口商配额自动出口限制(配额的特殊形式):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出口的数量或金额的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原因:减少舆论压力;出口国可以控制出口配额分配;对进口国国内的影响和配额相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或专业银行,为本国提供出口信贷的商业银行进行保险的一种方式。反倾销、反补贴满足的条件:倾销成立,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倾销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倾销的标准:1低于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情况下用于国内消费的可比价格2如果无国内价格,则低于相同产品在正常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产品在原产国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销售费等费用和利润名词解释、简答对外贸易依存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值占国家生产总值的比率,体现了国家的开放程度,包括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品之后,再出口到B国的贸易过境贸易:指商品由A国运往B国途中,途经本国,对本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以是否存放还管仓库分为直接过境和间接过境两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商品类别构成情况,一般用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国际贸易额的国别或地区分布状况,一般用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贸易条件: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一般以一定时期内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要素禀赋: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徒弟、矿产、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和信息。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借助投入产出表计算了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比值发现的一个理论悖论,即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该悖论说明要素充裕度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种由里昂惕夫发现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福利恶化型增长:对于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而言,在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并且进口需求并没有出现显著增加的条件下,其充裕要素的大幅增加所导致的出口供给大幅增加,将会带来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行业内贸易: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的贸易模式,经济学家通常使用行业内贸易指数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商品倾销:低于成本出口销售的行为,被视为不公平贸易行为外汇倾销:通过本币贬值从而增强本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手段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重点是保护那些影响深远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重要的基础工业部1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效应2具有巨大的内部规模经济3具有巨大的外部规模经济4可能取得出口垄断地位5重要的、尖端的研发产业比较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有相似之处,都主张对具体产业进行保护,而不像贸易乘数理论针对的是对各产业的全面保护,但区别体现在: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上,而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上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追求的是受保护企业的成长与独立,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还看重受保护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3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多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其欠发展产业的保护,而战略性贸易政策更能解释发达国家对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保护大国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差异:大国征收进口关税会导致国际价格下降,小国征收进口关税不会导致国际价格下降。大国征税后可能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小国征税后福利水平肯定下降。大国征税会改善贸易条件,小国征税不会影响贸易条件。确定产品原产地的标准:整件生产标准和实质性改变标准,实质性改变标准又分为最后改变标准、加工标准和增值(百分比)标准。政府采用配额的原因:1关税是直接的,配额是间接的2政府有更多的控制权:贸易、企业3配额比关税更灵活4关税的保护色彩过于明显,配额相对隐密配额与关税的比较:静态条件下,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相似:关税直接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配额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但对国内各集团和整个社会经济利益的影响不同,表现在政府税收上:关税利益归政府,配额利益则取决于政府怎样分配这些进口配额。国内市场变动时(需求增加),关税失去作用,配额始终有效。国际市场变动时(供给增加),关税保护效果被削弱,配额依然有效。生产可能性曲线:一个国家在充分有效的使用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