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一周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除,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2.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或等于1000克)至出生后7足天。3.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的新生儿4.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或高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5.口服补液盐(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十20mmo[/L,Cl—80mmol/L,HCO3—30mmol/L;可用NaCl3.5g,NaHC03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retool/L(2/3)。6.2:1等含钠液:是由2份生理盐水,一份1.4%碳酸氢钠溶液组成,等,用于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7.2:3:1含钠液:由2份生理盐水,3份4-10%葡萄糖液,1份1.4%碳酸氢钠溶液组成,1/2,用于等渗性脱水补充累计损失量。8.4:3:2含钠液:为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补液需要,常把各种等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应用。其成分是4份O.9%氯化钠,3份5%或10%葡萄糖,2份1.87%乳酸钠。力为2/3。9.面神经征(Chvosteksigh):是以手指尖或叩诊锤轻击患儿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10.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压之间5分钟之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11.佝偻病串珠: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佝偻病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12.方颅: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称为~13.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1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保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15.原始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早产儿以上反射可引不出,以上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几个月后不消失,提示神经系统发育不全。16.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当超过34μmol/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7.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8.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黄疸过重,手足心发黄,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或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每日升高大于85μmol/L,黄胆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19.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大便软为正常20.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以ABO系统血型不合为最常见,其次是RH系统血型不合21.胆红素脑病:由于血清间胆增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以大脑基底核为主的脑组织广泛黄染,导致脑细胞受损,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及严重后遗症。22.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常染色体畸变疾病,也是小儿染色体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主要特征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缓慢,并可伴有多种畸形23.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过程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量排出而得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4.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病变组成,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典型表现。25.免疫缺陷病(ID):是指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分子(可溶性因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6.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还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主要见于学龄儿,男孩多于女孩。27.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28.Koplik斑(柯氏斑):颊黏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病变有浆液性渗出及皮细胞增殖,常在发珍前24—48小时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29.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以发热、斑丘疹、疱疹为主,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30.原发性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病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包括原发综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31.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常为血行播散所致的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32.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33.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34.法洛四联症(TOF):是婴儿期后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通常由四种畸形组成,包括右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35.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36.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37.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38.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39.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40.热性惊厥:发病年龄为3个月-5岁,体温在38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性疾病,既往无热性惊厥史,即可诊断为~41.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由于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部分或完全缺乏,或由于GH分子结构异常、受体缺陷等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42.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对性激素的负反馈的敏感性下降,使促性腺素释放激素过早分泌所致。女性多见。..1.小儿年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2.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②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③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3.儿童行为问题:大类:①生物功能行为问题②运动行为问题③社会行为问题④性格行为问题⑤语言问题。小类:①屏气发作②吮拇指癖、咬指甲癖③遗尿症④儿童擦腿综合征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⑥孤独症谱系障碍⑦睡眠障碍4.计划免疫:婴儿必须在1岁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五种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简称五苗防七病)。5.脱水的症状和体征:(1)轻度脱水(体重的5%):心率增快无,脉搏可触及,血压正常,皮肤灌注正常,皮肤弹性正常,前囟正常,粘膜湿润,眼泪有,呼吸正常,尿量正常(2)中度脱水(体重的10%):心率增快有,脉搏可触及(减弱),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皮肤灌注正常,皮肤弹性轻度减低,前囟轻度凹陷,粘膜干燥,眼泪有或无,呼吸深,也可快,尿量少尿(3)重度脱水(体重的15%):心率增快有,脉搏明显减弱,血压低血压,皮肤灌注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前囟凹陷,粘膜非常干燥,眼泪无,呼吸深和快,尿量无尿或严重少尿.【不同性质脱水的鉴别】低渗性、等渗性与高渗性:(1)原因及诱因:以失盐为主,补充非电解质过多,常见于病程较长营养不良者;水与电解质丢失大致相同;以失水为主,补充高钾液过多,高热、入水量少,多汗等(2)血钠程度:低于130mmol/L;130-150mmol/L;高于150mmol/L(3)口渴:不明显;明显;极明显(4)皮肤弹性:极差;稍差;尚可(5)血压:很低;低;正常或稍低(6)神志:嗜睡或昏迷;神经萎靡;烦躁易惹怒6.小儿对能量的需要:①基础代率②事物的热力作用③生长④活动⑤排泄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好发于3月~2岁小儿。①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特别<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枕秃。②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③恢复期:患儿临床状减轻至消失。血清钙磷数天恢复,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X线表现2~3周后恢复。④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遗留骨骼畸形。8.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①生理性黄疸②“马牙”和“螳螂嘴”③乳腺肿大和假月经④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9.新生儿窒息:复方案:ABCDE复方案:A: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A是根本。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B是关键。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E;进行动态评价。E贯穿于整个复过程之中。复程序:(1)最初复步骤:保暖;摆好体位;立即吸净口、咽及鼻部粘液。触觉刺激。(2)通气步骤:观察;复器加压给氧;胸外按压心脏;气管插管术;给肾上腺素;纠酸、扩容及抗休克。(3)复技术:复器加压给氧,通气率30~40次/分。胸外按压心脏:按压速率为120次/分。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1)支持疗法:①维持良好通气换气功能:保持PaO2>60-80mmHg、PaCO2和PH值在正常围;②维持良好循环功能:使心率、血压保持在正常围;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5.0mmol/L左右)。⑵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⑶治疗脑血肿⑷亚低温治疗⑸新生儿期后治疗11.新生儿颅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①早产②缺氧窒息③外伤(以产伤为主)④其他临床表现:㈠常见症状和体征:①意识改变②呼吸改变③颅压增高④眼征⑤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⑥肌力增高、减低或消失⑦其他㈡脑室周围-脑室出血: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四级:Ⅰ级: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脑室出血,无脑室扩大Ⅲ级: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大Ⅳ级:脑室出血伴脑实质出血.㈢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㈣硬脑膜下出血.㈤小脑出血.诊断:病史、症状、体征→提供诊断线索→头颅B超、CT、MRI→确诊治疗:①支持疗法:保持患儿安静,维持正常的PaO2、PaCO2、pH、渗透压及灌注压②止血:维生素K1、维生素C、止血敏③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④降低颅压:呋塞米、甘露醇⑤治疗脑积水:乙酰唑胺12.新生儿黄疸胆红素代特点:⑴胆红素生成过多:①红细胞数相对较多,且破坏亦多;②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③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⑵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