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英语语言学》的学习方法论文导读:《英语语言学》是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掌握语言研究的方法和艺术,使他们开阔眼界,理解现代语言学的丰富内容,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指导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成果应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进行语言研究的能力,指导部分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对现代语言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帮助他们为撰写这一领域的学士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思辩能力以及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反拨作用巨大。对语言学术语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学习策略,理解,应用1.引言语言学是一门理论课,是对语言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多年以来,英语专业的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由于大量学习互不相干的课文内容,导致理性思维越来越弱,思辩能力差。就业多承担一些打杂的工作,已经成为制约英语专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全民英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普遍提高,英语专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没有专业的专业”。加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思辩能力,已成为近期外语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英语语言学》是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掌握语言研究的方法和艺术,使他们开阔眼界,理解现代语言学的丰富内容,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指导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成果应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进行语言研究的能力,指导部分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对现代语言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帮助他们为撰写这一领域的学士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思辩能力以及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然而,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语言学课程的时候,会感到学科的内容深奥,课文较长,难于理解,甚至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依然停留在学习基础阶段的偏重于语篇结构,词汇学习。再者教学内容枯燥,课程进展较慢,师生双向交流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样导致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大大脱节,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论文检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内因。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反拨作用巨大。我认识到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对语言学术语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下面我将以语用学为例对语言学术语的理解和理论的应用提出肤浅的见解。2.对术语的理解首先,术语是语言学的一个“拦路虎”。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需要运用术语建立一些概念。学习语言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术语和概念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包括每个概念的定义和所指的语言现象,以及各个概念在语言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对语言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用于指导语言实践。例如,语境(context)是语用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而非抽象的,游历于语境之外的意义。由此可见,语境与意义的生成与理解密不可分。什么是语境呢?简而言之,语境可以分为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和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context)。论文检测。语言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比如一句话的上句和下句、一段话的上段和下段,也涉及语音、语法、词组、句子、段落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对语境最狭义的理解。例如:(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这样的诗句真美。”(2)“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俱乐部欠谁的,我们绝对不会赖帐,帐面上没记录的我们不理会。”例(1)中,“这样的诗句”就是指前面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例(2)中,“我还是那句话”就是指说话人后面所讲的话语“我们俱乐部欠谁的,帐上有记录的,我们绝对不会赖帐,帐面上没记录的我们不理会。”它们都是在语言上的直接表现与所指关系,从而构成一种相互依存的语言语境关系。非语言语境指语言以外的因素,包括情景、背景知识等。情景语境指交际中出现的一些带有临时或现场性质的语境因素,包括有关的时间、地点、参与者(说话人、听话人以及第三者等)、事件、物体、场景等因素;非语言语境因素也包括参与者的权势、地位、相互关系等。例如:(3)Sam:O.K.excellent,comeon.It’sfine.Ah.Man.Canyougetthis?Molly:Whereareyouguysfrom?TheNewYorkCityBallet?(Shereachesoutthewindowtogetthestatue)Almost…Ah,ah!(Shescreams.Samreachesoutandcatchesher.)(选自电影《人鬼情未了》)例(3)中,说话人并没有直接提及“this”所指的什么,因此要确定它所表示的信息,就必须依赖交际双方所在的交际情景,即现场。背景知识就是交际双方事先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包括对客观世界或社会所了解的一般性百科知识(也称常识)、有关某事的特定信息。例如:(4)甲: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洲,多少大洋?已:这还用问吗?(5)老杨:吃了吗?老刘:吃了,上哪儿?(6)A:Goodmorning,John.B:Goodmorning,Tom.(7)小王:怎么样?小张:哎,难办啦!例(4)中,交际所需要的就是双方对客观世界所具备的一般常识,知道世界上有几大洲、多少个大洋;同样,例(5)中,双方问话的目的不在于获知对方是否吃了饭、上哪去,而是相互问候、打招呼,这是汉语中常见的社交文化习俗;而在英语中,我们则常见例(6)。可见,英、汉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规范,这属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但例(7)所需要的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所知道的有关某事的特定信息,只有知道该特定信息以后,才能推动焦急的顺利进行或进行正确理解,这也说明背景知识的存在,语言焦急中存在很多省略结构或省缺信息,即信息沟(information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