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堂》读后感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魅力课堂》这本书,他主要表达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这次暑假的90学时培训也学习了“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认知解释”、“促进学习的问题设计与教学实施”“初中科学疑难实验研究”“教学疑难问题的有效破解”等等有助于提升课堂的魅力的相关课题。这些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活动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什么是“魅力课堂”?其实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其答案往往最简单。教学成就了学生智慧的头脑,饮食成就了学生健康的身体。什么是好的食物?我想大家一定有共识——“有营养”“好吃”。什么是好的教学?其标准看来也很简单——“高效”与“有趣”。教学必须高效。教学是有目标的,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付出的青春年华是不可逆的。因此,必须追问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形式的把握是否优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的收获,这种收获不只用于应对考试,更应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学必须有趣。关于学习的古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暗示学习与快乐无缘,是艰苦乃至痛苦的。无趣的、痛苦的学习使学生处于被迫、压抑的状态,他们不会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也不会从学习中收获感动,这样的教和学又怎能高效呢?现实中,其实有大量的教师苦苦地教、学生苦苦地学。但是,有没有高效又有趣的教学呢?肯定的!书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面对重重压力使教学变得有趣确实不易,但这更显示其迷人和美丽,更值得我们教师追求。对教师来说,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要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把握好教学内容,二是把握好教学形式。把握好教学内容,意味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够凸显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成分,这类似于厨师选好的、对的食材;把握好教学形式意味着教师能够以恰当的、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精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富有热情地学习,这类似于优化菜品的“卖相”和用餐环境。把握好教学内容体现在五个方面:高、思、实、正、通。把握好教学形式体现在五个方面:引、问、比、动、趣。新教改本来形势逼人,我们应该急起直追。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我们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足够敏感,找到问题才能确定改进的方向。由自己生成的问题针对性更强,由问题驱动的行为哼持久也更有效。第二,我们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在信息时代,影响进步快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拥有信息的多少和搜寻信息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面临具体问题时需要收集信息,借鉴前人和同行的经验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平时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观摩和讨论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第三,我们要训练自己的理论化思考。理论是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是盲目和低效的。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将实践和理论思考结合起来,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教学的规律和本质。结合科学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形式中的“问”非常关键。金鹏教授认为原始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蔽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计算结果的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最佳性。原始问题又分为以下几类:定性问题;半定量问题;定量问题;实验问题。好问题的价值(1)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从动物到人类都具备的重要的心理过程,被好奇心驱动的学习行为最为高效,也最为愉悦。(2)激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被动接受,另一种是主动收获,后者更为有效。主动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就是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经过思考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达到深入理解的状态。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主动地回忆、联想、对比、类推、概括、推理,教师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学习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很重要。(3)创设学习情境、澄清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这样一件需要付出巨大时间和精力成本的事情,学生当然想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以提问的形式澄清学习目的是好的方法。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与学习目的形成了直接的关联,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这些问题创设了一个情境,这个情境中有一个清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学的知识与解决的问题形成直接关联,这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4)成为师生互动和驱动教学的载体。基于提问的师生互动也是驱动教学的良机。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提问驱动学生学习;学习后,教师可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在科学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提问误区: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被当作工具;不需要思考,总结标准答案;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学生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例如: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无需思考即可完成;要么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不管是否理解,只要对照教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要么问题指向性不清晰,学生不知如何思考;要么问题确实很难,学生根本没能力解决;要么呈现形式是知识点加练习题,学生学生厌倦。如何提出好问题?针对学习目标直接提问;将问题置于现象之中将问题置于故事和典故之中;将问题置于现实问题或事件之中;将问题置于学生的认知弱点和价值观的转变之中。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魅力课堂》这本书,他主要表达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这次暑假的90学时培训也学习了“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认知解释”、“促进学习的问题设计与教学实施”“初中科学疑难实验研究”“教学疑难问题的有效破解”等等有助于提升课堂的魅力的相关课题。这些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活动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什么是“魅力课堂”?其实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其答案往往最简单。教学成就了学生智慧的头脑,饮食成就了学生健康的身体。什么是好的食物?我想大家一定有共识——“有营养”“好吃”。什么是好的教学?其标准看来也很简单——“高效”与“有趣”。教学必须高效。教学是有目标的,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付出的青春年华是不可逆的。因此,必须追问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形式的把握是否优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的收获,这种收获不只用于应对考试,更应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学必须有趣。关于学习的古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暗示学习与快乐无缘,是艰苦乃至痛苦的。无趣的、痛苦的学习使学生处于被迫、压抑的状态,他们不会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也不会从学习中收获感动,这样的教和学又怎能高效呢?现实中,其实有大量的教师苦苦地教、学生苦苦地学。但是,有没有高效又有趣的教学呢?肯定的!书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面对重重压力使教学变得有趣确实不易,但这更显示其迷人和美丽,更值得我们教师追求。对教师来说,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要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把握好教学内容,二是把握好教学形式。把握好教学内容,意味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够凸显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成分,这类似于厨师选好的、对的食材;把握好教学形式意味着教师能够以恰当的、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精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富有热情地学习,这类似于优化菜品的“卖相”和用餐环境。把握好教学内容体现在五个方面:高、思、实、正、通。把握好教学形式体现在五个方面:引、问、比、动、趣。新教改本来形势逼人,我们应该急起直追。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我们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足够敏感,找到问题才能确定改进的方向。由自己生成的问题针对性更强,由问题驱动的行为哼持久也更有效。第二,我们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在信息时代,影响进步快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拥有信息的多少和搜寻信息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面临具体问题时需要收集信息,借鉴前人和同行的经验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平时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观摩和讨论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第三,我们要训练自己的理论化思考。理论是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是盲目和低效的。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将实践和理论思考结合起来,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教学的规律和本质。结合科学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形式中的“问”非常关键。金鹏教授认为原始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蔽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计算结果的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最佳性。原始问题又分为以下几类:定性问题;半定量问题;定量问题;实验问题。好问题的价值(1)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从动物到人类都具备的重要的心理过程,被好奇心驱动的学习行为最为高效,也最为愉悦。(2)激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被动接受,另一种是主动收获,后者更为有效。主动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就是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经过思考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达到深入理解的状态。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主动地回忆、联想、对比、类推、概括、推理,教师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学习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很重要。(3)创设学习情境、澄清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这样一件需要付出巨大时间和精力成本的事情,学生当然想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以提问的形式澄清学习目的是好的方法。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与学习目的形成了直接的关联,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这些问题创设了一个情境,这个情境中有一个清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学的知识与解决的问题形成直接关联,这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4)成为师生互动和驱动教学的载体。基于提问的师生互动也是驱动教学的良机。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提问驱动学生学习;学习后,教师可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在科学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提问误区: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被当作工具;不需要思考,总结标准答案;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学生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例如: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无需思考即可完成;要么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不管是否理解,只要对照教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要么问题指向性不清晰,学生不知如何思考;要么问题确实很难,学生根本没能力解决;要么呈现形式是知识点加练习题,学生学生厌倦。如何提出好问题?针对学习目标直接提问;将问题置于现象之中将问题置于故事和典故之中;将问题置于现实问题或事件之中;将问题置于学生的认知弱点和价值观的转变之中。如何提高解决原始问题的能力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建立和强化应用知识。2、从整体出发,抓主要矛盾,建立正确的简化模型。3、学会挖掘和挑选有用的数据。4、运用创造性问题。5、学会运用信息反馈方法。结合科学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形式中的“动”是又一个关键。审美大事朱光潜指出:“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瑞士心理学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个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于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这三位大师对教育教学有一个共同的期许——让学生“动起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设计大量的小组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探究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吸引学生的有向注意;跟踪思维;体验科学事实;理解科学本质。李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