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水土保持耕作学》课程考试标准答案(A)适用专业班级:土地管理专业04级土管1、2班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主要包括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和轮作与连作四个部分。2.带状间作:是指同一田地上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如:2行玉米‖4行大豆。3.草田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大田作物的种植方式。4.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对作物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5.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未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6.种养结合:养结合有两层意思:一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配套,即农牧结合,二者互为促进;二是农田种养结合,即田间种植作物的同时,又养殖鱼、蟹、蛙和种蘑菇,多物种共生,形成复合群体。《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1页(共7页)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值20202010259100得分得分评卷人.学院专业班姓名学号.装订线7.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与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8.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9.免耕法:是指为了保水保土不进行耕作的一类保护性耕作措施。10.生物养地: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一个地区的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2.确定土壤耕作措施,必须严格按照作物对土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应做到四看,即(看天)、(看地)、(看作物)和(看经济效益)。3.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热量条件),关键条件是(水分条件)。4.根据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分为((忌连作)的作物、(不耐连作)的作物、(耐短期连作)的作物和(耐连作)的作物。5.土壤剖面有其自己的特点,一般可分四层(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6.耕作学上常用的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年间换茬)—表示(年内复种)||表示(间作)/表示(套作)×表示(混作)。7.土壤耕作措施分为(基本耕作措施)和(表土耕作措施)两大类。8.土壤培肥的途径主要有(生物养地)、(化学养地)和(有机无机相结合)。9.从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与种类来看,可将作物分为(富氮作物)、(富碳耗氮作物)和(半养地)作物。10.2行玉米间作2行大豆,其行比为(2:2)。11.坡地农田的“三跑”是指(跑水)、(跑土)、(跑肥)。《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2页(共7页)得分评卷人12.翻耕的方法有(全翻垡)、(半翻垡)和(分层翻垡)三种。13.在确定作物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可将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划为四级,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三、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每小题2分,共20分)1.农田生态系统中钾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2.种植指数大于100%。(×)3.套作与间作的作物共生期一致。(×)4.在相当程度上,带宽对于田间结构具有决定性的意义。(√)5.沙土宜耕期最长。(√)6.不同作物由于本身的生理、生态特性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类作物的茬口特点。(√)7.玉米属于密植作物,保持水土效果好。(×)8.小麦属于C4作物。(×)9.土壤质地粗、土粒大,则保水保肥能力差。(√)10.沟垄耕作法就是通过耕作在地面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具体属于下列哪种类型?(B)A.温凉型B.温暖型C.耐热型2.荒地开垦以后,一般规律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C)。A.增加B.不变C.下降《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3页(共7页)3.翻耕是在什么时候采用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A)A.作物收获后B作物生长期C.播前或播后苗前D.幼苗期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4.根据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结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D)。A.150万km2B.165万km2C.183万km2D.356万km25.马铃薯适于在pH为(A)的土壤中生长?A.5.5—6B.6.2—6.9C.7.5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有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条件是作物布局的基础,以作物生态试运行为重点。主要包括: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水分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土壤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和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轮作换茬有什么作用?⑴调养地力;①调节土壤肥力状况②改善土壤化学形状③调节土壤物理状况⑵减轻病虫危害;⑶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⑷合理利用农业资源。3.复种的效益原理有哪些?⑴复种能充分利用光能①复种能够增加作物的光合面积《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4页(共7页)得分评卷人②复种能够延长作物的光合时间③复种能够提高作物的叶日积⑵复种能够充分利用热量⑶复种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⑷复种能够充分利用地力①复种增加了养分的消耗②复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源⑸复种能够发展多种经营⑹复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4.如何检查土壤耕作质量?⑴耕深及有无重耕或漏耕⑵地面平整度⑶碎土程度⑷疏松度⑸地头地边的耕作情况5.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途径有哪些?⑴保护性作物种植①保护性作物布局②间作、混作和套作③带状种植⑵保护性土壤耕作①等高耕作法②沟垄耕作法③残茬覆盖耕作法《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5页(共7页)④免耕法⑤防风防蚀耕作⑶梯田种植法⑷农林结合,建立农田防护林六、论述题(10分)论述间、混、套作的技术要求(一)作物与品种选配1.生态适应性的选配大同小异:要求间混套作的作物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在共生期间要大体相同,否则,它们根本就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在生态适应性大体相同的作物,虽然有生长在一起的可能性,但是还不一定就适合间混套作。如果它们种在一起,激烈地相互竞争,结果都不会长好,产量也要降低。因此,在生态适应性大同的前提下,还要生态适应性小异,即在适应的程度又有不同。2.特征特性对应互补即所选作物的植株特征和生育特性,在有关的部分或方面相互补充。“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长一短,一早一晚”。间混套作的作物特征特性对应互补,它们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3.综合效益高于单作(二)复合群体田间结构的配置作物群体在田间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间结构。间混套作的田间结构主要指:1.密度《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6页(共7页)得分评卷人2.幅宽3.行数和行株距4.间距5.带宽(三)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复合群体条件下的作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控上促下,协调各种作物正常生育、塑造理想株型、促进发育成熟等一系列综合效益。它具有用量小、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使用简便安全等特点。(四)田间管理技术1.适时播种2.水肥管理3.防治病虫4.早熟早收《水土保持耕作学》标答(A)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