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科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科学区域活动【摘要】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为幼儿创设有趣的、多样性的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有重要作用。【关键词】科学区域活动主动探索正确引导兴趣【正文】《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同时,幼儿科学教育也强调去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以此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十分强调儿童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相结合。在当前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积极支持和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为有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一、科学区域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1.科学区域活动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2.科学区域活动既弥补了集体活动的不足,又可成为集体活动的铺垫和延伸,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3.科学区域活动促进了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二、幼儿的主动探索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一)激发兴趣,拓宽孩子探索空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孩子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讲个小故事、猜个小谜语等等,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幼儿的科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也可以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为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我采取多种灵活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拓宽孩子探索的空间,创设和利用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环境进行教育。如设立自然角、科学区等,还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和走向社会,带领孩子散步、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诱发了孩子更多探索的愿望。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探索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使孩子在自主活动中积极的进行探索,激发孩子更大的兴趣,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索,如:在进行探索“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科学活动中,孩子将各种形状的纸盒、软木、铁块、书等分别放在桌子上,活动前提出探索性问题:“如何使这些东西动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这时,孩子非常有兴趣,他们想出了好多办法,一会用手折,一会用拳打,一会儿用嘴咬,一会儿用手推,一会儿用头顶……然后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述是怎样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用力大时东西滚得快,移动得远,跳得高,用力小时就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就不动的道理,从而获得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经验,这既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尽量能够不断地向他们提供新信息,激发其科学情趣和可供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的和科学教育的环境场所,使他们不断受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热情。(二)勇于实践,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中才易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易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在“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活动中,我为孩子投放大量的供孩子操作的材料,让他们边玩边学,鼓励他们在积极玩耍中进行主动地探索,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玩时发现了什么”?“球体和圆柱体在滚动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球体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能滚动,而圆柱体就不行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让孩子边操作边思考,这符合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孩子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在活动中,努力构建让孩子成为实践主体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察模仿的模式,如在“认识乌龟”时,再也不是一节课的内容,而是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去观察、实验、记录,并进行实践,当讨论到“乌龟吃哪些食物”时,不是单单给予孩子直接的经验,而是请孩子每人带1-2样食物,先让兔子尝一尝,孩子在旁边观察,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记录,从而不但知道乌龟能吃好多食物,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积极给乌龟寻找食物,有兴趣地观察,有目的地进行记录,无论是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是孩子动手能力的操作,都是孩子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找到答案,保持愉悦的情绪,从而使孩子始终成为活动中的主体。(三)讲究方法,培养幼儿大胆质疑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积极引导,耐心地指点,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如孩子在游戏时无意中用小棒敲了几下玻璃小瓶时,发现“当当”的声音,我就趁机引导他说:“刚才我听到了好听的声音,不知你自己有没有听见”?在我的鼓励下他又敲了几下,于是我又引导他能否用小棒去敲别的物品,会产生怎样的声音,让孩子操作探索,并鼓励他提问,进行交流,于是在不断的提问操作过程中,使孩子发现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同,好象在唱歌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适时提出疑问,发展孩子思维,引导孩子自主探索。当孩子产生兴趣和问题时,我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找到答案,孩子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地位,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有时当孩子提出让我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我就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答案,引导孩子收集资料,和孩子一起翻阅资料,提醒孩子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并告诉孩子也让老师再查一下资料,然后再告诉你们等等,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使孩子乐意和老师一起去面对探索难题,乐意在老师面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提出一些见解等等。(四)启发诱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启发引导,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有一次,两个孩子告诉我:“老师快来看,这些都是铁,被吸住了”。为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磁铁的穿透性,我随手用糖纸做成一个跳舞娃娃,提出问题:“能让这个娃娃跳起舞来吗“?他俩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奇怪。于是我就引导说:“既然磁铁能吸铁,那何不动脑筋试一试”?我随手拿起一只回形针比划着,他们立刻忙开了,跳舞娃娃终于被吸住了,可怎么也跳不起来,他俩为难极了,想放弃去玩别的,这时候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于是便提醒道:“用磁铁直接吸,跳舞娃娃跳不起来,如果中间隔点什么,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找来了纸板,塑料垫板,把娃娃放在上面,用磁铁在下面移动,这回跳舞娃娃果然跳起来了。他们高兴地又蹦又跳,小朋友都围过来看了,我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拍起手来,太不容易了。经过反复的探索,孩子们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的适时介入,启发引导,不仅为他们的探索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总之,当孩子在科学区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三、教师的正确引导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如何做到正确指导,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一)建立必要的规则科学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也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针对孩子区域学习时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班级小主人——幼儿讨论制定区域学习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建议他们用绘画标记的方式,画出来贴在区域内,提醒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这些规则的制定,尊重了幼儿的需要,也是他们自己制订的,故他们都很乐于接受。这些规则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孩子们还不断地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二)实施隐性的指导首先教师细致的观察是关键,通过观察,教师能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身心水平的新发展,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确定所设的目标是否适宜?每个幼儿需要因人而异地给予哪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难易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添加辅助材料等等,通过观察获得了准确的信息后,便可以选择指导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指导。适度的间接指导的行为有:1、教师积极与材料互动发挥榜样的作用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当幼儿活动有所停顿或有放弃迹象或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产生对操作的兴趣,并做出较规范的与材料进行互动、积极探索的榜样。2、智慧、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导,启迪思维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与针对性,如在指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的变化时,可以问“你看到什么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对于孩子的问题,教师则需要分别对待,如有些时候需要适当地反问,将问题抛还给儿童,积极鼓励儿童自主寻找答案,避免儿童形成对教师的依赖。如儿童在操作天平时,发现尽管两个砝码一样大,但是分别放到两边时,天平总是倾斜,于是向教师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应立即提供准确答案,而应反问到:“你是怎样放的?能不能换一种摆放的方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实践中我们发现,提问引导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适度就是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3、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以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还可发展幼儿间的交往、合作能力。应培养幼儿乐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导同伴的品质。多问孩子“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和谁一起发现的?”等,鼓励幼儿相互指教,体验与同伴互动学习的乐趣。作为教师也应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甚至有意创设操作失误,营造师生同步学习的氛围。那种师幼间、幼儿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景将自然呈现。4、努力激发、维系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学习常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教师在科学区增设“小问号专栏”和“小发现专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总之,科学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一种特定的科学学习活动,它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科学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不能硬性要求幼儿按照条条框框去做,使幼儿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