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姓名:李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曲晓辉20080401公允价值应用研究作者:李茵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郭长城.GuoChang-cheng解析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务与金融2010,(1)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组织和经济业务日益复杂,根据资产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已经成为现代财务会计的必然选择.因为选择的计量属性不同,财务报告所反映出的结果存在差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失去资产计量的客观性,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理论上更加符合决策的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也会给经营者留下很大的利润操作空间.经过严格监管的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选择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财务分析指标.2.期刊论文侯翠平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11)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亮点之一是将公允价值列为会计计量属性并应用在17个具体准则中.虽然承受了国际会计界的一些压力,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并没有采取激进的态度,而是坚持适度应用的原则.在新准则体系中,虽然部分具体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属性,但准则同时又严格规范了应用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进行界定的国内外规范的阐述以及对公允价值和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准则中的运用范围,揭示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优势和弊端.鉴于篇幅,笔者将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及应用中的困难及措施纳入后续研究的范畴.3.学位论文李红霞产权会计计量属性研究2007随着产权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日益凸现,一种产权经济学与会计学融合研究的思想在萌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我国会计界一批学者也开始了从产权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思考和分析中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渐渐形成了会计学产权学派。以伍中信为代表的会计学者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对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认为会计产生、发展和变更的根本使命是体现产权结构、反映产权关系和维护产权意志。笔者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并且认为,会计计量与会计目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不同的会计目标理论会引发形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思想,因为会计目标的不同选择对会计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范围,以及会计计量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会计计量又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采用哪种计量属性才有利于产权会计目标的实现,才有利于产权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近十几年来,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的一个极富挑战性和重要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财政部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以此为契机,进行产权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公允价值实务技术的成熟奠定了产权会计理论的实践基础,公允价值理念的引入大大拓宽了产权会计的理论视野,有利于产权会计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产权会计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进行写作,并运用了图表和建立简单模型的形式,从产权概念的界定入手,展开对产权会计目标的具体研究,试图建立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进而对产权会计计量属性加以分析,选择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产权会计的计量属性,在分析了产权会计计量属性的现状后,得出最适宜产权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后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雅戈尔、*ST长控(ST浪莎)的分析,说明了公允价值在产权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框架、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二章,产权、产权会计及产权会计目标。通过比较马克思、法学界、当代西方学者及我国学者对产权的不同理解,对产权的概念予以界定。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权进行界定,未能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对产权的基本属性还足取得了一些共识,即产权是人们(主体)围绕或通过客体而形成的权、责、利关系,其形式上是人对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经济学的产权概念不能脱离民法学产权概念太远,因为失去法律保护的产权是无意义的。笔者对产权的理解为:产权是以财产权为基础所形成的权力集合体。这个权力集合体由一组权利构成,包括产权主体对财产享有的所有、占有、使用、处置、收益等权利。从完整的产权来讲,它既包括财产所有者(产权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终极所有权),也包括财产所有权所派生的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通过对产权会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评述,笔者认为,产权会计研究的缺陷是未对产权会计计量进行研究。而产权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基于产权会计目标的确定,笔者认为产权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第三章,产权会计计量属性。通过分析产权计量的重要性,得出产权会计计量的对象为产权流,并通过评价现有产权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其显失公允,缺乏相关性的缺陷,不能实现产权会计目标,进而得出适合产权会计发展和完善的计量属性是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第四章,公允价值:产权会计计量属性的必然选择。介绍各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分析公允价值的特征得出公允价值的本质,通过构建简单的模型,分析公允价值对产权会计发展和完善的5个方面的促进作用:(1)体现产权制度要求:平等、公平、等价、自愿、诚信五项原则代表了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而公允价值正是这一基本要求的体现;(2)实现产权功能:公允价值对资源配置、激励、外部性内部化功能有重要的作用;(3)维持产权域秩序:公允价值是基于现值和未来价值的会计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域秩序与产权域秩序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因为两者都基于价值计量,这为高质量的信息奠定了极为重要的产权基础,也就能更好的界定和保护产权,更好的维持产权域秩序;(4)拓宽产权会计理论视野;(5)实现产权会计目标。第五章,公允价值在产权会计中的应用分析及建议。首先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是必然趋势,也体现了公允价值应用的日渐成熟,这将有助于产权会计全面引入公允价值。本文选取了2家较为典型的上市公司:雅戈尔、*ST长控(ST浪莎),分析了公允价值在产权会计中运用的具体情况,分析表明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实现激励功能、维持产权域秩序,有助于实现产权会计目标,但同时笔者认为,有很多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企业利润,使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这就不利于产权会计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使公允价值更好的发挥作用:(1)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加强市场监管;(3)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综观全文,本文的主要贡献点为:(1)总结了产权会计的目标。目前国内外对产权会计的研究都较少,对产权会计目标还没有定论,笔者通过收集有关产权及产权会计的资料,结合自身的理解,对产权会计目标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产权会计目标是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会计是受产权主体之托而存在和发展的,不构成产权主体的托付,就不存在会计职能意义上的受托责任。一个组织有哪些产权主体,就有必要为哪些主体做出合理解释的责任。(2)客观地评价了公允价值对产权会计发展和完善的作用。在笔者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到目前为止,运用产权制度、产权功能、产权域等来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寥寥无几,以往更多的是运用会计学理论来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没有跳出会计圈子,由于视角狭窄,得出的结论自然缺乏说服力,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体现产权制度要求,实现产权功能,维持产权域秩序,拓宽了产权会计理论视野,实现了产权会计目标。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公允价值是当前财务会计的热点和难点,对公允价值在产权会计中的应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以笔者有限的学识和有限的研究时间,未对公允价值在产权会计中的具体操作给出建议。运用产权制度、产权功能等产权理论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应该是一项突破。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更主要的是面对博大精深的经济学理论,自己只是了解了其中简单的一些原理,而再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更加吃力了。因此,论文中对原理的分析和阐述也不是很透彻,尤其是运用产权制度等相关产权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总感到论据不足,甚至感到有些牵强。论文中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但上述问题是笔者明显感觉到的。由于笔者经验积累与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在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本人也将在今后对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4.期刊论文江昌明关于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的思考-铜陵学院学报2009,8(2)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产品计量方法的争议将公允价值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运用与会计信患质量需求、会计目标等理论因素以及经济环境、会计技术环境、经济利益因素、计量属性本身的复杂程度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的转换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日益受到冲击,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越来越受重视,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渊源有助于正确认识公允价值概念发展本身是一个曲折的过程.5.期刊论文张翠青.牛克林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辨析-商场现代化2007,(4)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原基本准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迫切需要加以修改,2006年2月制定和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基本准则突出了会计计量属性,在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的来说,每一种计量属性都不是尽善尽美,多种计量属性的同时并用,特别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同时并用是符合财务会计的未来实际的.6.学位论文吴磊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研究2008会计计量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核心问题,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对有关资产确认减值损失之后,就要面对如何对减值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问题,此时,如何在各种计量属性中进行选择,成为至关重要却又相当困难的问题。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采用了可收回金额的概念,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并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做出了具体规定,它为规范企业的资产减值计量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制度基础。然而,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实务界而言是重大变革,资产减值的计量涉及一系列难题,如公允价值的计量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活跃市场环境,这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和利用国际上相关研究成果,指导和评价公允价值和现值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的运用,对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为研究对象,从课题研究背景入手,首先对资产减值会计相关基本概念及其相瓦联系进行界定和辨析,然后在对各种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资产减值计量属性选择的一般原则,并就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的难点--综合计量属性选择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指出“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计量属性。然后,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的核心问题,即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论述了用以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公允价值-现值”计量框架,指出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准则在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方面应完善之处,提出我国应进一步细化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公允价值估价的指导性文件,在市场条件成熟时借鉴FAS157的做法,将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作为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突出公允价值的主导地位,并进一步划分公允价值等级,另外,在现值计量方法的选择问题上,提出应将计量方法明确统一为期望现值法,并对折现率的具体选择做出统一规定。最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结合前文的理论探讨,提出了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创造可收回金额计量属性应用支撑环境的若干建议。7.会议论文闫淑荣.宋常娟基于目标的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2006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