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应用作者:朱军作者单位: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南宁,5300233刊名:现代企业文化英文刊名:MORDENENTERPRISECULTURE年,卷(期):2009,(30)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赵彦锋新会计准则解读:公允价值视角2007(8)2.曹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2007(7)3.冷琳公允价值的理性思考2007(4)4.夏鹏.夏存海.徐子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2007(3)5.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2006(9)6.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2006(4)7.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2005(9)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朱纪红.陈保安投资性房地产两种后续计量模式的比较-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2)根据最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这两种模式在适用条件、具体核算方法、转换用途以及处置时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同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2.期刊论文朱琳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质疑的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被质疑,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评级机构难辞其咎,抵押品流动性消失路了致命一击,公允价值会计的反馈效应是雪上加霜.客观评价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虽有缺陷,但是这是会计发展的必然,应从可靠性、稳健性加以完善,要加强信息披露,防范利润操纵.我国目前虽没有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这次金融危机也给了我国修改准则的契机.同时,我国应紧琅国际准则修订的形势,避免新的实质性差异.3.学位论文夏新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业的影响2007一、选题背景:2007年1月1日起,国内上市企业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将给企业经营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国内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范围基本限于公允价值理论本身的研究,和中国实际结合得较少,实证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尝试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选取银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模式转换中所受的影响最大。其次,银行业在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银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可能会影响银行业的经营和稳定,应该得到重视和研究。二、研究方法和逻辑架构本文综合运用了历史与逻辑、规范与实证、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比较和验证,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与说服力。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银行业会计计量模式变迁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关理论与概念。首先从变迁历史切入,阐述了银行业会计计量模式变革的动力,回顾了变革的历程,比较分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总结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第二部分系统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业的影响。首先回顾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其次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财务报表波动性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对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给银行业监管带来的挑战。第三部分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挑战。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中国的实施现状;其次,研究了在当前经济和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实证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波动性的实际影响。第四部分构造了一个代表我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典型银行,模拟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该银行面临不同外部冲击时所受到的影响,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稳定性;比较分析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银行对外部冲击的反应特点。第五部分根据全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如何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三、主要观点与结论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1)符合经济学的收益理论;(2)符合会计学理论中的真实收益学说、资产负债观及全面收益理论;(3)符合决策论。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对银行运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1)银行的经营行为;(2)银行的投融资行为;(3)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4)银行的财务报告系统。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使银行监管工作面临新挑战,主要包括:(1)监管资本的波动加大;(2)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差异扩大;(3)估值技术的运用使银行间报表的可比性受到削弱;(4)估值技术的运用给管理层提供了操纵业绩的便利;(5)银行经营的亲周期性增强,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4、中国银行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仅会遇到各国都会遇到的一般问题,还会面临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特殊挑战:(1)中国目前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效实施构成制约。(2)中国目前实施的实际是混合计量模式,会产生一些特殊的问题。(3)中国银行业的估值水平不高,影响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有效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所面临的风险和波动。(5)中国银行业监管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缺乏,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金融监管面临更大的挑战。5、对中国银行业历史数据的分析证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和损益价值的波动性增加。然而,波动性增加并非是必然和持续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风险管理工作也会对波动性产生影响。6、有关各方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研究,有效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1)中国银行业应加强估值模型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估值水平,保证公允价值估值的有效性。(2)中国银行业应加速建设稳健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波动和风险。(3)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银行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制定详细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引,指导和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工作;调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监管资本的影响,保证监管资本的充足和有效。7、为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有关机构和部门应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1)有关当局应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银行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市场风险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2)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快建设有效的金融安全网,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当前应加快建设存款保险制度;应分析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的诚信建设和规范工作,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公允价值估值可靠性。四、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会计学和决策论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2、系统总结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业的影响;3、研究了在当期经济金融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4、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目前尚未看到其他有关的实证分析;5、根据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构造了典型的冲击情景,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外部冲击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实证分析中采用的银行业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均不够充分,使得实证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4.期刊论文彭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现代商业2008(36)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通过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对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文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最后展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前景.5.期刊论文李林.刘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商业经济2008(1)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从历史成本理论和公允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发展历程的分析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但其重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6.学位论文成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准则运用和股票收益的关系研究20072006年2月15日我国全面颁布新会计准则,我们看到此次新准则中最引人关注的变化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再次引入,其实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以及国际上,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已经被普遍运用,而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也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从1998年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到2001年修订的会计准则又取消这一计量模式,再到2005年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再次引入会不会重蹈过去沦为一些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工具的覆辙等等问题都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尚未显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适用的效果,而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又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因此,对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市场反应方面的研究从而探讨新会计准则运用这一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是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必须要了解该计量模式的理论渊源和支柱。会计目标变迁的历程引出了这一计量模式的渊源,从20世纪初期的“受托责任观”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决策有用观”,再从决策有用观下的“信息观”到“计量观”,从此揭开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逐渐取代历史成本计量传统模式的序幕。与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计量观一脉相承的全面收益观和资产/负债观,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以交易观为基础的收入/费用观。尽管安然事件发生后,受托责任观的复兴更关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可靠性的重新重视也无法阻挡计量观的发展,进而用户需求观(决策有用观的再发展)依然坚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导向,他们坚持公允价值和全面收益的改良途径,希望以放宽会计估计提高相关性,以增强透明度提高可靠性,以限制会计政策提高可比性。这样在用市场透明度和现值技术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努力推进相关性,服务于会计信息的用户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重新推行,而“落脚点”则放在了能够方便地取得比较可靠数据的有着很广泛应用的事件研究的方法上,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运用的三个关键时点的市场反应和由此引发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对我国引入或放弃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三段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会计目标的变迁——“委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说起,引申到“决策有用观”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再到左右会计改革方向的会计信息两个重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最后延伸至利润表——全面收益下的会计收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背景,本文通过固定均值收益调整模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三个不同事件日引入或放弃对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了事件研究,结果发现:(1)1998年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股票收益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不过,由于当时我国并不具备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上述的积极影响与公司业绩没有什么必然联系。(2)2001年放弃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股票收益产生了消极影响,不过这一影响并不显著,这也是当年我国资本市场的状况等因素所致;同时,这段时期我国同样不具备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环境,此时消极影响的程度和公司业绩成同方向变动——公司业绩越好,这种消极影响却越强烈。(3)2005年再次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公司股票收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不是很显著,主要与该事件和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不直接匹配有关;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一积极影响是与公司业绩成同方向变动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