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一、复习前的思考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二、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三、复习内容和要点(一)、复习内容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懂得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3、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二)、复习重点: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3、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进行百分数的实际应用。4、进一步使学生懂得看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处理。(三)、复习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2、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3、估计费用、购物策略在不定值中取最小值、包装的学问在固定值中取最小值。4、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的乘、除法。四、课时安排:1、分数乘除法5课时2、长方体和立方体3课时3、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应用2课时4、综合应用5课时5、模拟测试4课时(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设计说明: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设计说明: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设计说明: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④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设计说明: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含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重、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描述。)3.分小组向全班汇报。①汇报整理的过程和方式。学生整理的方式主要是:文字;表格;图示(知识树)。②根据交流的体会,清楚地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说明:这个交流不仅仅是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盲区,哪一部分学生遗漏了,教师注意及时补充。)4.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①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设计说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仅是评价谁的形式好,谁表达的清楚,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描述。)(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①学生尝试自己举例子说明问题。②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题目(18——21题)。a.理解题意,明白题目中蕴含的知识点。b.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自己做题的思路和想法。(设计说明:举例子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思路,当学生对规律或这是方法描述不清楚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举例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要点进行数学内容的举例,沟通知识点与数学内容的联系,并及时完成总复习的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③结合例子,尝试总结一些数学方法。生1: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割补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解决。第20题计算一面墙的面积时,就是把这面墙分割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计算的。生2: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看成近似图形解决。生3: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需要知道高和相对应的底,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解决了。(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例子尝试描述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上一个台阶。)2.结合网络图反思。①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进行解决?生1: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先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学生稍有沉默,教师静静等待)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生3:因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的时候,都在转化成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②对于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写在“问题银行”里面。(设计说明:问题的交流很重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从这里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学生思维的光芒。)(四)活动四:展示与交流将整理的网络图贴在板报上,教室内展示,在复习时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图进行系统的复习。(设计说明:学生整理出的知识网络图,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命脉”。这里的展示和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展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不断的学习。)五、教学反思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每当我看到学生懒洋洋的做总复习的题目时,我总是感到很惶恐。对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对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都已经学过了,没有多大的兴趣。总复习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仅仅完成一些题目吗?心里的不安让我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来上复习课,把课堂交给学生。我按照总复习中的类别,以“空间与图形”部分为例,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上了一节总复习课。学生热情高涨,我也很兴奋,现在回忆起来还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学生思维的线在他们自己大脑的操纵下越来越清晰,最后是亢奋!真是太奇妙了。在学生课前整理知识时,知识是凌乱的;师生一起回顾的时候,凌乱的知识是散装的;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知识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已经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穿起了珠子,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思维的魅力!更妙的是,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不仅如此,总复习上的题目在学生梳理知识后的应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我想数学对于学生的魅力莫过于不知不觉中的恍然大悟,满头雾水时的豁然开朗!这只是我上总复习课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在和大家分享的时候,还是有点诚惶诚恐,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六、案例点评如何上好复习课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上,我也回顾了一下我们的教学研究,真正的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的教学的“盲点”。位惠女老师在这方面作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首先是复习课的目标定位问题?就是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位老师的课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第二个环节梳理。梳理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位老师让学生在前面回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把知识用情景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系统化的整理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入心入脑。第三个环节应用。就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位老师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者学习的能力就会有得到提高。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复习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位老师在和风细雨中让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不仅如此,位老师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最后,提点小建议: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一、复习目的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二、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倍数与因数、分数、分数加减、数学与生活、2、空间与图形图形面积、组合图形3、概率与统计可能性的大小、4、综合应用旅游费用和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和铺地砖要求:1、熟练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会解决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真、假、带分数,正确互化,熟练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准确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会比较图形的大小,会画基本图形的高,并能正确测量相关线段和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掌握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