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二、经营蒙古明朝采取的措施第一次亲征第二次亲征⒉修筑长城。⒊设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瓦剌、鞑靼相继遣使入贡,归附明朝。经过几年休养生息,鞑靼部势力大为增强,不断南下侵扰边境。⒈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在斡难河大败鞑靼军,鞑靼势衰,向明纳贡击败瓦剌,遏制了瓦剌势力的膨胀。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退回北方草原,分为三部对明边境构成严重威胁。一、背景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⒈明成祖在东北特林设立努尔干都指挥使司管辖范围:3.建造永宁寺立碑•瓦剌、鞑靼相继遣使入贡,归附明朝。经过几年休养生息,鞑靼部势力大为增强,不断南下侵扰边境。日本海外兴安岭斡难河库页岛《重建永宁寺记》《敕修永宁寺记》记录经营管理努尔干都司的史实2.派遣钦差多次巡视东北地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抗倭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明代抗倭图(局部)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抗倭形势图台州大捷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戚继光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评价:消除了沿海倭患,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材料阅读:“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译文: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译文:封侯封爵不是我的本意,我只希望扫平沿海倭寇,使沿海居民安居乐业。思考讨论:你认为戚继光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树立远大志向、珍惜青春年华、不为名利、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光饼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西洋:明代把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作西洋宝船:又称“西洋取宝船”,意为郑和下西洋是为皇室采办域外的珍宝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文莱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目的:2、概况:1)时间:1405——14332)次数:7次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七下西洋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宝船海上航行想象画议一议:郑和的远洋航行,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你能举出一些吗?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弛,涉波狂澜,若履通衢……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条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51.8米24.5米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代罗盘郑和船队编形图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根本原因:技术条件:主观因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郑和的英勇无畏;明成祖的支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国西洋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榜葛剌进麒麟图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人口多,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宋朝开始,中国造船技术超越阿拉伯,名列世界之冠,中国船舶主宰了远至南亚的海上交通运输。明代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规模、航程的遥远、历时的长久,都是前无古人。郑和下西洋以后,中国不再发展航海技术。十九世纪欧洲人仗着坚船利炮纵横海上,不断东来入侵中国,而中国只有旧式船舶,毫无还击之力。你有何感想?海衰国则衰,海兴国则兴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练习1、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仁宗B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地点是()A刘家港B南京C福州D广州A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练习4、郑和船队最远到达()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B古里和锡兰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忽鲁谟斯和阿丹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1)宣扬国威(2)加强与海外联系(3)开发南洋A(1)(3)B(2)(3)C(1)(2)D(1)(2)(3)CC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练习5、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甘薯B瓷器C玉米D马铃薯6、郑和率领的船队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还要早()A半个多世纪B一个世纪C两个世纪D三个世纪BA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古里和锡兰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D.占城2、郑和能够七下西洋最根本的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C、舰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罗盘针D、郑和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3、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是()A、6次B、7次C、8次D、9次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A、岳飞B、郑和C、郑成功D、戚继光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航海路线据报道,江苏太仓市在2005年,也就是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时,举办“郑和航海节”。结合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仓”是图中的哪个地方?2、郑和第一次远航在何时?3、郑和最远到达哪里?4、请你说说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刘家港1405年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第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第三,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