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来抒写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见闻和感受,篇幅短小。手法自由、灵活。其特点——“形散神不散”。(1)表达方式多样(2)取材自由(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主题集中鲜明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1、概括题2、作用题3、赏析题4、含义题5、开放题1、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答:写多年前“我”报考美术师专落榜,父亲的教导让“我”明白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战胜龌龊和阴暗的道理。——《如果你足够优秀》(2012济宁中考)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5分)答: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落叶也精彩》(2013济宁中考)注意:在原文中提炼,每个要点1分。不遗漏即可得全分。1、结构作用=承、铺、照、点、引例: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答:为后文写儿子长大独立、渐行渐远做铺垫,也为了引出后文中目送父亲衰老离去。——《目送》(海淀2013)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例: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注意:每个要点1分:作用=结构+内容+主题。赏析具体句段,答题的步骤分以下几种情况: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句中如何具体运用+作用(该修辞的一般作用+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思想感情)例: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答:比喻,把棉花比作云,把自己比作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达出作者对童年单纯快乐的怀念。——《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注意: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表达了……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语精练写出了…表达了……③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精练、恰当地写出了……表达了……④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表达了……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气势地证明了……表达了……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地写出了……表达了……例:请赏析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3分)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答: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为大地为人类而活的奉献精神。——《落叶也精彩》(2013济宁中考)注意:共3分。其中修辞2分,语言1分。二、用词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①动词:准确传神②形容词:形象具体③成语:为文章增色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例:赏析下面语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文段中用了扫、撒、牵等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注意: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三、表达方式——描写点明描写方法+描写效果(该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对表现人物、主题的作用)肖像描写(外貌、神态):以形传神,用外貌特征或表情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动作描写:具体传神,用动作行为体现人物性格。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披露内心,表现人物性格。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直接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格。例: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地表达了“我”盼望考上美术师专的强烈愿望,写出了“我”渴望梦想成真而又担心失败,既兴奋又紧张的心理活动,为下文“我”考试失利作了铺垫。——《如果你足够优秀》(2012济宁中考)自然环境:1、烘托人物心情2、渲染当时怎样的气氛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表现人物性格做铺垫。例:说说下面环境描写的作用。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答: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在敌人的封锁下仍然顽强地生存、斗争,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战火中的白洋淀紧张压抑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在残酷环境积极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词句的含义=字面义+文中义+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例: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3分)答:“吞”原指不细嚼而大口咽入,这里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注意:字面义+文中义+作用散文中的表达技巧1、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阅读《拾穗的脚步》(《中考指导》P98)事情回乡下时看母亲拾稻穗母亲要“我”拾稻穗“我”的内心变化豁然开朗1、通读全文,完成表格。事情回乡下时看母亲拾稻穗母亲要“我”拾稻穗“我”学着母亲拾稻穗“我”的内心变化埋怨(讶异)悻悻然(不情愿,犹豫)豁然开朗1、通读全文,完成表格。2、文章第④-⑧段写“我”对小时候拾稻穗的回忆,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答:不能。插叙(回忆的内容)使文章更丰富,(使文章更有起伏感),体现了母亲拾穗的脚步一贯如此,为后文“我”随母亲拾稻穗后顿生感悟作铺垫,这样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答:示例一:三个“不再”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强调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的变化,(1分)形象地写出了“我”由心浮气躁到豁然开朗的变化。(2分)示例二:“忽然”体现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的茅塞顿开;(2分)“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此时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2分)示例三:“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和前文中的“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稻穗。”呼应(对比),(2分)写出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情感的变化,为后文写“我”的感悟作铺垫。(2分)4、文中多次写到午后的“阳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的作用。(3分)答:交待了母亲拾穗的时间,环境;(1分)突出(烘托)后文母亲拾穗脚步的踏实和稳健,心无旁骛;(1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分)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两层含义。(4分)答: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2分)第二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平和的人生态度。(2分)6、仔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两段,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80分)(5分)答:提示:①放慢生活的脚步,就能收获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最宝贵的财富)。②面对生活我们要有从容(淡定、平和)的心态。③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不急不躁(不受干扰,心无旁骛)。④生活更重在过程,要享受过程。⑤所有的“快”(慌乱、浮躁)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还落得满身血痕。)(观点明确2分,联系恰当2分,语句通顺1分)•学会判断题型。•记牢答题公式。•扣住要点,分析要求,充分利用助答信息。•扣住分值,分配字数,注意衔接。•多做多练,活学活用。线索•记叙性散文:常以时、地、人、事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为中心内容来记叙。)•抒情性散文:往往是具体的物、作者的感情或主观感受。(《荷塘月色》以心情“颇不宁静”为线索,刻画月下静美的荷塘,荷塘上朦胧的月色,抒发”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议论性散文:往往是借助对古今故事、某一人、某一事或花鸟草虫的描叙,在形象化的议论中阐发哲理。(余秋雨的《道士塔》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管理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民族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