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篇一: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如何在各学科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应当是“作秀”,而是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与讲解,一放到底;有的课堂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乐与机器对话,疏与同伴交流、教师互动;明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统一的认知与体验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大大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盲目、过度使用,多媒体运用浅表化、低幼化等。这些问题都说明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应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一、个体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如何达到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比如语文学科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要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但在本质上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主宰。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非常不妥。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信息技术所牵制,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按照学科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三、应明白信息技术究竟能取代什么。学习者的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等多种活动,经过不断的分析、综合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从而建构起对知识深刻的、丰富的理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种活动展开的课程,不能简单由模拟演示实验所代替;同时,学习者的学习还发生在主体之间的社会性建构中。学习共同体内的经验分享、情感共鸣、问题追问、思维碰撞、认知挑战等,可以更好地使主体摆脱自我中心化,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因此,在课堂这个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应该是课堂不可残缺的重要组成,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多向互动。四、语文学科中的信息技术究竟怎样用。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势必会谈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同时可能无情地侵占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而丰富的主体体验,从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闲步漫游,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踏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之路,感受美的魅力,自然会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五、挖掘信息技术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语文老师,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实现师生自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现实的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注重资源的引进、利用和开发,注重校本文化资源的收集与建设,可开展校级各种评比和交流获得的各类资源,制成精品资源,作为校园网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为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仅是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将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剧烈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而通过大力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通及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条必经之路。篇二:中小学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小学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陈彩云(济源市电教馆,河南济源454650)[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实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全面改革,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要素、方式及整合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方面,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整合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正文]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促进学校逐步走向网络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电教教研的经验,就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商榷。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整体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它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一)教学观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科教学的本位出发,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停留在教师“教”的层面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学”的层面上,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二)教学目标的整合。学科教学目标中不仅包括知识目标,同时还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而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就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整合。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黑板上的文字与图形,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后,教师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把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转化的过程也是重组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科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引入的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解决某个问题时信息技术的支持等。具体表现在:1、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呈现教材以外的很多内容,这些课件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自主制作或借鉴他人优秀资源等方式完成,存储在电脑中或上传至学校校本资源库中,方便教师随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2、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比如,利用国家、省、市级教育资源网的教研备课平台或学校网站上建立的校本资源库等,随时更新补充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论文、研究课题、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成长档案等),供教师和学生浏览。(四)教学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具体表现在:1、教师查找资料备课、制作课件等教学环节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3、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工具。教师利用博客、研修茶座等形式记录、管理自己的教学日志,并随时发表教学心得、教学感悟、教学反思等,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教学能力。(五)师生互动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能够更广泛、民主、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性辅导。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与合作,利用班级博客或班级QQ群等形式联络师生之间的感情。2、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六)教学活动的整合。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四者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作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七)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主要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评价信息;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等。2、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与同伴、老师、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为自己或班级创设个性化学习平台。三、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围绕整合方式,我也做了许多尝试性的探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点。(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多数资源能为教育所用,如:教育网站、教育论坛、电子书籍和期刊、网络数据库、各类音视频资源等。这就要求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获取、提炼、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实现教材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实现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的动态和生成。比如,我在学校听课时,发现有位教师在讲《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抽象化的文字阅读扩展为图片、声音、动画等媒体共同展现的阅读,也即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