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田的维吾尔》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和田的维吾尔》教材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有趣的风俗习惯,以及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他们虽苦犹甜的精神风貌。教学目标:1、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2、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和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学习作者细腻的语言描写手法。3、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风情,感受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精神风貌。2、难点: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独立阅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吧。2、出示图片,同学们边看边听,并猜猜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3、同学们猜得真准,这就是维吾尔族,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权鹏飞的笔迹,透过文字去感受一下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吧。板书课题,并读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理清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导读提示,理清本课的学习目标。(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幻灯片,并要求同学们读一读)2、指导学习方法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在描写一个民族特点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指名回答)师小结,同时出示幻灯片。三、再读课文,理清民族特点。1、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描写一个民族特点时可以从这个民族的语言,服饰,民居,饮食等方面来描写。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方2法,同时带着两个学习目标快速地朗读课文。(指名回答: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的民族。师相机板书)在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教育2、细读课文,交流感受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仔细阅读,深入的理解。2、提示交流方法我们在交流读后的感受可以抓住文章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师小结。3、学生汇报,教师个别的进行指导。(1)豪气乐观的民族。a、出示: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和田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b、出示: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这里与前面“我”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2)热爱土地的民族。a、维吾尔人的吃离不开土地。如馕、烤肉、库乃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如果不是……)b、维吾尔人的穿也离不开土地。远远望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c、联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体会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不亚于印第安人。(3)爱美爱花的民族。a、出示: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这句话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的是种在沙土里的花,虚写的是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的花。让人们体会到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突出了他们对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3热爱。)出示图片,直观理解。b、出示:巴扎的闹市里……真是美不胜收。(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形式,说明了维吾尔人不但爱美,而且会创造美。)c、找出维吾尔的姑娘、小伙美的句子。d、联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同学们体会维吾尔人爱花的程度不亚于德国人。(4)能歌善舞的民族。a、让同学们理解“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出示图片,把句子与图片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体会维吾尔人的能歌善舞。(5)请同学们来小结“土、花、歌”都表现了维吾尔人怎样的特点?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和它的作用。2、本文的写作特点。五、拓展延伸,渗透法制教育1、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制教育。2、同学们讲讲自己在课外搜集的有趣的民族风俗习惯。六、作业:1、积累本课的好词妙句。2、课后再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