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内容(每人准备一个稍厚的笔记本)•1.认知生字词。认知生字词是预习课文的第一步。要求:读准字音,弄懂生僻的词,做到通篇没有不认识的字,特别是文章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重点字词,要利用字典、词典寻求解答,掌握其字音和字义,写到预习本子上。•2.通读全文。这里的通读全文,不仅仅指课文本身,还包括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课文下面的注释、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能更快地把握字词含义、文章大意和练习的知识点,对课文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样做不仅有效地减少课外预习的时间,降低预习的难度,还有利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3.概括大意。在“通读全文”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预习记人叙事的课文,要求提练出课文写了谁,在什么时间、地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然后进一步概括。预习写景状物的课文,要求抓住:写了什么景(或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4.知人论世,即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预习时,特别是一些与我们生活时代相距久远的作家作品,根据自己手中的助学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目的。•5.最爱语句。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对于课文中感情浓烈、文辞优美、富含哲理的语句,往往会激发我们的情感,震撼我们的心灵,在预习中把这样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多体会、多理解,扩展语文课前预习的深度和广度。•6.质疑问难。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质疑和不理解的问题,如课文中一些隐晦的表达,生涩的词句,仅仅依靠自己的认知很难把握其中的含义,在课前预习时应将这些疑问标出来。产生疑问,说明学生已经达到语文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这样有助于深入课文的中心,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领会文章的主旨。预习方法•1.绘制表格法:最简便易操作。可以把生字新词、知人论世、概括大意、最爱语句、质疑问难等几部分预习内容集中设计成表格,把预习的要点和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列出来,这样做有利于预习时明确学习的任务,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2.数字预习法:如找出文中写了几个人,几个场景,重要人物说了几句话,等等•3.查找资料法: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会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这就需要在预习时动手、动脑,借助书上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原本不会的问题。•4.勾画预习法:使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将生字、新词、精粹语段、中心所在、疑难问题标记出来。这些标记,有利于和别人研究问题时快捷查找,有利于上课时有重点的听课与质疑,同时在复习时也容易把预习时的情景再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记忆、加深记忆的目的。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用“☆”标示重点语段,用“?”标出不懂之处。•5.笔记预习法:把预习时的收获和疑难问题,记到预习本上。这种方法要在学生熟悉预习内容,掌握了一些预习方法的基础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