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生物性有害因素(职业性)定义: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和其他动植物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一、概述如炭疽芽孢杆菌、布鲁司杆菌、蜱媒森林脑炎病毒、钩端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及孳生于霉变蔗渣和草尘上的真菌或真菌孢子之类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某些动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如鳞片、粉末、毛发、蚕茧、粪便毒性分泌物,酶、花粉等;禽畜血吸虫尾蚴、松毛虫等种类繁多。一、概述职业生物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1)可引起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布鲁司杆菌病、森林脑炎。(2)也是构成职业性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一、概述(3)与职业有关的鼠疫、土拉菌病、口蹄疫、鸟疫、挤奶工结节、牧民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也都为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其他的还有非典、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对相关职业人群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都造成了较大影响。一、概述(4)医务人员工作有关疾病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占33.5%。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非典和人类禽流感等的发生率较高。一、概述生物因素接触职业随着工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职业性和非职业性接触生物有害因素的机会越来越多畜牧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酿造业等;医务人员(包括兽医)、生物医药;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如医学工程、农业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因此生物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不容小视一、概述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炭疽(anthrax):是由需氧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人间炭疽以皮肤炭疽为最常见,肺炭疽和肠炭疽病死率高。主要传染源:是牛羊等食草动物。二、炭疽7牛牛文库文档分享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及食肉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发病率:建国初期发病率较高,目前逐年下降,多为散发病例。但近几年尤其是自911后,恐怖组织经常用炭疽来给人类造成伤害。美国2001年9月18日开始发生了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这个事件导致5人死亡,17人被感染。职业性炭疽: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各种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患炭疽的牲畜或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皮、毛、肉等而发生的炭疽;是国家法定职业病。二、炭疽8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简称炭疽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呈竹节状的粗大杆菌,有荚膜无鞭毛。主要是以繁殖体和芽孢体两种形式存于自然界。繁殖体存在于人、畜体内;有荚膜形成,荚膜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芽孢体是在体外干、热等不良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芽孢自内向外依次是核心、内膜、芽孢壁、皮质层、外膜、芽孢壳。(一)病因病机9牛牛文库文档分享芽孢:对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自然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皮毛制品中可存活90年,古墓存活很长时间。杀灭方法:煮沸10~15min;110℃高压蒸气5~10min;10%甲醛15min。1∶2500碘液中10min。新配制的20%石灰乳、20%含氯石灰浸泡48h。(一)病因病机10炭疽杆菌致病作用(1)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和外毒素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利于在体内生存、繁殖、扩散,荚膜形成的炭疽芽孢杆菌致病性较强。(一)病因病机11炭疽杆菌致病作用(2)炭疽外毒素:繁殖体分泌的炭疽外毒素是由水肿因子(EF)、保护性抗原(PA)和致死因子(LF)组成的复合体,具有强毒性。主要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小有效血容量和微循环灌注量,增高血液粘滞度,从而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感染性休克。(3)炭疽芽孢杆菌细胞内并存有pX01和pX02两种质粒,编码荚膜和外毒素等主要致病因子,调节荚膜和外毒素的合成。(一)病因病机12牛牛文库文档分享动物炭疽流行全球,多见于牧区,呈地方性流行。炭疽病全年均有发病,7~9月为流行高峰。1.传染源病人、病畜及其尸体;携带炭疽芽孢杆菌的羊、牛、马等食草动物。(二)流行病学13.传播途径三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1)皮肤:在职业活动,由于防护不周,病菌通过擦破皮肤、搔痒抓伤皮肤,或直接侵袭完整暴露皮肤感染。(2)呼吸道:工作中吸入含炭疽杆菌的粉尘、飞沫等气溶胶的空气而感染,主要可造成肺炭疽。(3)消化道:经口摄入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病畜肉类、奶类等)和饮水等亦可感染炭疽。(4)此外使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昆虫叮咬偶可致病。(二)流行病学14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农牧民、猎人、食草类家畜和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屠宰及皮毛加工人员,兽医及畜牧产品检疫人员等接触机会较多。人患炭疽病后免疫力一般不超过1年。(二)流行病学15牛牛文库文档分享潜伏期1~5天,(12h-18d),可分五型。1.皮肤型炭疽(约占95%)病变部位: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皮肤炭疽最显著的特点是病灶坚实、无明显疼痛、不化脓。发病过程:起病1~2日后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局部淋巴结及脾大。起初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疹,第2天形成水泡,周围组织水肿;第3-4天中心出血坏死;周围有成群的小水泡,水肿范围不断扩展。第5-7天坏死灶形成小溃疡,结成黑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1-2周黑痂脱落,再经1-2周愈合成瘢痕。(三)临床表现16牛牛文库文档分享少数病人眼睑、颈、大腿等组织较疏松部位可出现大面积水肿(恶性水肿型),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治疗不及时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三)临床表现17.肺型炭疽吸入炭疽芽孢所致。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症状:经2~4天低热、干咳、身痛、乏力等类流感症状后,加重,突起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咳血样痰、胸痛。体检:喘鸣、发绀或颈、胸部皮下水肿、肺内散在湿啰音或胸膜炎。X线:纵隔增宽、胸水形成或肺炎改变。(三)临床表现18牛牛文库文档分享(三)临床表现19.肠型炭疽(潜伏期12~18天)分两型:(1)急性胃肠炎型:剧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数日内治愈。(2)急腹症型:起病急骤,持续性呕吐、腹痛,伴有血水样腹泻和严重的毒血症状。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体征。救治不及时,可并发败血症数天内死亡。(三)临床表现20.脑膜炎型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类似其他原因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但脑脊液常呈血性,涂片易发现竹节状大杆菌。5.败血症型多继发于肺型、肠型,皮肤型较少。表现:为原发型炭疽症状体征,伴有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DIC等。(三)临床表现21牛牛文库文档分享参照《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依据: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特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诊断分:疑似炭疽、临床炭疽和确定炭疽。确定炭疽:有赖从病灶分泌物、痰液、脑脊液、呕吐物或粪便等标本中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孢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四)诊断22.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隔离原则:从病人疑似诊断时起,在诊断地点或家中就地隔离治疗,避免远距离转移。隔离治疗时间:至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及排泄物5日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为止。(五)防治原则23牛牛文库文档分享治疗原则:早期抗生素治疗,皮肤炭疽可用青霉素G160万-400万u/天,肌注或静滴,疗程7-10天。口服或静注强力霉素(500mg/天)或红霉素(1.5-2.0g/天)也有效。其它各型炭疽青霉素剂量应加大至1800万-2400万u/天静滴,与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联合用药疗效更佳。同时以抗休克、抗DIC为主的疗法。毒血症严重者注射抗炭疽血清或氢化可的松。皮肤炭疽患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涂无刺激性抗生素软膏,5%磺胺软膏。(五)防治原则24.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一)确定感染来源(1)接诊疑似炭疽病人时尽可能询问其发病前的接触史,发现可疑的感染源;(2)对可疑的感染来源进行细菌学检验,以确定是否为炭疽菌感染。(五)防治原则25牛牛文库文档分享(二)切断传播途径(1)处死或隔离治疗病畜,严禁销售病畜肉、乳品和皮毛。(2)排出物:含氯消毒剂乳液消毒,使用二倍量的20%含氯石灰或6%次氯酸钙与排出物混合12小时。(3)污染物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用氯消毒剂等喷雾或擦洗消毒。(五)防治原则26牛牛文库文档分享(4)污染的毛皮、衣物或纺织品:焚毁、高压灭菌或密闭塑料袋内50g/m3环氧乙烷消毒。(5)水体:污染的水源停止使用;用氯消毒剂(有效氯达200mg/L)消毒。(6)病房终末消毒病房用甲醛熏蒸处理。(7)消毒效果:取样细菌分离培养,连续三次不能检出炭疽杆菌。(五)防治原则27保护易感者:高危人群接种无毒活菌苗,对污染地区的牲畜实施免疫接种。(五)防治原则28牛牛文库文档分享定义布鲁司杆菌病(brucellosis),是布鲁司杆菌(brucella)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乙类),也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因临床表现常见波浪热型,故另有波浪热、浪热等病名。三、布鲁司杆菌病29布鲁司杆菌为球杆状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布鲁司杆菌属有6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3个型)、牛种(8个型)、猪种(5个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其中以羊种致病力最强,猪种次之。(一)病因病机牛布鲁氏菌(抗酸染色)牛牛文库文档分享该菌在自然条件下易于繁殖生长,37℃,pH6.6~7.4生长最佳。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但对日光、热、常用消毒剂很敏感。直射日光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一般浓度的来苏和石炭酸溶液消毒数分钟即被杀灭。31(一)病因病机牛牛文库文档分享布鲁司杆菌有荚膜可产生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侵袭力强,能通过完整皮肤和黏膜进入宿主体内。本菌产生内毒素,是布鲁司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内毒素可毒害吞噬细胞,因而可成为胞内寄生菌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当繁殖到一定数量侵入血液可引起发热等菌血症状。(一)病因病机32牛牛文库文档分享(二)流行病学流行特点:布鲁司杆菌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1981年有布鲁司杆菌病的国家和地区有160个,然而80年代后期,布鲁司杆菌病在世界部分地区回升明显,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流行,约占世界1/5~1/6的人受布鲁司杆菌病的威胁,全世界布鲁司杆菌病现患约有500~6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