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网院-大学语文-三届课程考试试卷答案(95分以上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考试试卷提示:完成后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文档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请一一填写下表空格举例说明。人物手法记言的手法行为描写的手法曹操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刘备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孙权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诸葛亮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周瑜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保为将军破之!”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鲁肃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黄盖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2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司马迁在传后的赞语中,引用了古人的话和民间谚语,写得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意深,既表现了司马迁对这样一位朴实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予了很深的政治上的感慨,给后人以启迪。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答:黄淳耀的《李龙眠画罗汉记》,实质上就是看图写作。作者体会到李龙眠人物画运笔传神,寓意含蓄的特点,对画面形象的记叙,也多攫住人物的自然神情。描写人物虽仅寥寥数语,却能得其精神。写方渡的罗汉,那种离岸涉水时敛神屏息的神情,及至中流时勉为其难的神情,去岸不远时庆幸欣喜的神情,描摹细腻,栩栩如生,并且凸显罗汉渡江的不胜其苦。至於未渡的五个罗汉(其中一个,因纸坏仅见腰足),也极力描写他们各自不同的神态:一个是临渡而无意,一个是逡巡而观望,一个写出他决心初下的愉悦神情,一个描写入水将渡前的审慎心理。对这一组人物的刻意描写,也是为了衬托渡江的艰难。已渡者怡然自得的神态,实际上也是对渡江艰难的一种反衬。作者对於李龙眠画作“在心不在相”,着重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可谓深得其旨。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答:例一:因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作者用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3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不受到妨碍。例二:官府用的毛竹之事说明他的细致严格性格,如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象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例三: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毛竹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请问《荀子·劝学》中的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整个句子是一个判断句。答:(1)君子的本性和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部的事物罢了。(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第一句提示人们不要做不成事就埋怨自己天赋不高,想成事就要多动脑筋,多借助外界的力量,同时也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第二句说明什么事只要你坚持去做就能达到目标,做说明事都要持之以恒。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恒心。六、阅读柳宗元《三戒》,请分别说说《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进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点。答:《临江之麋》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柳宗元用“黔之驴”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等等。《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4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1)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2)对待那些坏人/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寓意: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炼而又刻划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七、请结合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下列文段,简论逆境、坚毅的性格与成就事业的关系。(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答:不少时候,庸才制造逆境,人才扭转逆境。逆境的出现和消失,经常都是人为的。逆境,可用来磨练意志。以更坚强的意志去发展事业,以壮大了的事业去迎接更严峻的挑战,这样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常常是无从估计逆境时间的短与长的。因此,身逢逆境便消沉,便元聊,便无所事事,消极等待逆境的消失是不智的。消极的态度并不能丝毫改变逆境,反而把无从挽回的光阴又搭了进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这段文字也是对待逆境的一种态度。伟大与渺小,卓绝与平庸,深刻与浮浅,常常在这样的时候径渭分明。逆境能使人更快地成熟。对于一种能够促使我们成熟的境况,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逆境有如逆水行舟。当划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河道之后,我们常能感到一种放舟千里,直奔大海的气势与喜悦。我们的感情很脆弱,面对厄运,我们会痛苦、自怜甚至怨天尤人,我们都有一颗叛逆的心,面对不公,我们会反抗、拒绝甚至挥拳相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命运,接受命运不是屈服,不是漫不经心和无精打采。它是一种是结合了理解、谦卑和坚强的力量,它让你把所有的疼痛和悲伤抛在脑后,关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它让你远离懊悔、愤怒和仇恨,享受和珍视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命的每时每刻。只要我们拥有这种力量,无论厄运的风暴把生命之舟吹到什么样的荒岛,我们都能以主人的姿态上岸。八、请结合《诗经·豳风·七月》诗,谈谈周代豳地的物候和农夫一年里的劳苦5之事及其生活状况。可用填写“月表”的形式来回答。《诗经·豳风·七月》月表豳历夏历物候农夫的劳苦之事农夫的生活状况一之日十一月觱发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无衣无褐,二之日十二月粟烈其同,载缵武功,献豜於公。凿冰冲冲何以卒岁?三之日正月于耜,纳(冰)于凌阴四之日二月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春日、蚕月三月载阳,有鸣仓庚;(日)迟迟女执懿筐,爰求柔桑;采蘩。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四月四月秀葽五月五月鸣蜩;斯螽动股六月六月莎鸡振羽食郁及薁七月七月流火;鸣鵙;蟋蟀在野亨葵及菽,食瓜八月八月蟋蟀在宇萑苇;载绩,载玄载黄;其获;剥枣断壶九月九月蟋蟀在户;肃霜授衣;筑场圃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十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陨萚获稻;纳禾稼;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涤场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九、试全面分析李白《劳劳亭》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解释劳劳亭的意思,简述此诗的主旨,并指出其中什么?(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答: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6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