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检查记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周燕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见解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见解、感情去替代它们,那简直是愚不可及。”——卢梭背景:学前教育的发展由关注数量——质量与数量并重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中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政府文件和公共媒体中反复出现,这两大问题的确是影响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质量低”。即总体上说,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还很低,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小学化”是质量低的突出表征(典型表现)。发展学前教育必须质量与数量并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其中的质量意识显而易见,质量内涵清晰可辨,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明确到位的。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2012年5月23日—6月12日,教育部就新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国家标准”将很快出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在改革开放初期,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消除“小学化”现象。当初“小学化”的表现是显性的,就是教师太注重教学,忽视了游戏和其他活动,教师的教学太像小学,教师说得多,甚至以教师说为主,幼儿没有参与的机会,缺乏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基本上被成人所控制。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意见》指出:“实施《条例》和《规程》是推动和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当前幼儿园保育、教育和管理工作较普遍存在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现象。”因此,幼儿教育改革和消除“小学化”现象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除“小学化”现象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各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与表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无视或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将小学阶段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评价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错误教育倾向。“小学化”的实质是幼儿教育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教育不是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可能出发,幼儿教育超越了幼儿的发展实际,一味向小学靠拢甚至用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来教育幼儿。“小学化”的表现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所谓显性的表现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老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经典的行为就是幼儿端坐静听,老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具体表现“南京某家长给4岁半的孩子报了5种培训班,每晚上一种课不重复。”网友这条微博一发出,就引起了热议,“4岁半的孩子有必要每晚加班学习吗?”这个“档期很满”的小姑娘叫做冉冉(化名)。她一周的课程安排如下:周一晚上,在一家培训机构学习少儿英语口语;周二,学习少儿绘画;周五,上芭蕾舞课;周六,上“小小讲故事能手培训班”;周日,上“小小主持人培训班”。(一)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在幼儿园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这太可怕了,要知道百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小学二年级才要教授的内容。“——家长如是说3篇拼音作业,练习写20组拼音、两篇汉字书写作业,练习12个汉字的笔画顺序……这是某民办幼儿园大班的作业。在一所幼儿园,老师自信地告诉大班孩子家长: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没问题。从中班开始老师就让报兴趣班,阅读,心算,绘画,舞蹈,逻辑狗,围棋……俺孩子六岁,现在学的是心算、围棋、美术,以前学的是演讲与口才、跆拳道和美术,幼儿园还有拼玩识字。心算不想学,但幼儿园强求。”——一位家长(二)幼儿一日生活在家长看得见的作业背后,是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在不少幼儿园,认字、写字、计算进入了课程表,这种情况在中班和大班尤为普遍。有的幼儿园甚至以孩子能认多少字、能做多大范围的计算题为评价标准。孩子们被剥夺了大量的玩耍时间。在幼儿园里,常规的游戏时间和保育工作,被安排得满满的“小学化”课程学习大大挤占。我的学生对某幼儿园的调查与观察:练习课9:30—10:10上课内容:3-3+6=6+2-8=1+9-8=6+4-8=9-9+2=10-7+5=8-8+6=9-5+6=3+7-5=4+5-6=9-5+2=3+5-7=1-0-1=3+3-5=□5□24□7□□53□\/\/\/\/\/\/9761084这一堂课,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如上);幼儿拿着自己的作业本在座位上做黑板上的算术题;幼儿做完算术题后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批改后,幼儿改正自己作业里的错误;然后,幼儿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做其他事,如算术、美术、练习学过的字等。幼儿集体识字活动11:45—12:00字卡上的字:笑哈哈听话汗珠洗衣机轮船剪刀淘气游泳啄木鸟害怕打架紫橙绿花园闻货物池塘露珠燕子谢谢您柿子橡皮泥幼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老师手上拿着字卡,幼儿看着卡上的字读出卡上的字,幼儿一看见那些字卡,马上能把字卡上的字读出来。在调查的8所幼儿园里,均存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照搬小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幼儿如小学生般上课,如小学生般学习知识,如小学生般写作业。上课则是教师讲,幼儿听,只有索然无味的讲述,缺少教具的展示和生动的游戏;课后,教师还要布置作业。如一个生字要抄写十遍甚至更多,还有数学作业等。幼儿在幼儿园里不能完成的作业要求幼儿带回家完成,第二天回园后再交给老师批改。某幼儿园一周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拼音体育拼音科学社会语言计算社会美术计算音乐识字计算语言(识字)识字户外户外户外户外户外下午写字拼音计算练习拼音写字计算练习复习识字复习汉字复习拼音复习计算周小结写汉字拼音汉字描写幼儿算术写汉字农村幼儿园大多附设在小学,管理、教育教学都归属于小学。幼儿园都参照小学的作法,只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每天的活动和学习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如某幼儿园学生早上7:30到校后即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生的铃声上下课;课堂上仍布置作业,并且像小学生一样做完作业交给教师检查方可出教室;教学内容是小学一年级所学的内容:声母、韵母、数字1—100的读和写。注重读、写、算的学习。甚至还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在20节左右,每节课长达40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自由活动不足1小时。“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学前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小学一年级班,其特色主要是“小学化”,学前班往往和小学课堂更类似,而和幼儿园大班有更多不同:比如课桌的高矮、摆放和一年级一样,学习的内容以教授小学知识如拼音、算术等为主。某学前班的课表是这样的:周一:数学、语文、手工、形体、英语、英语;周二:语文、音乐、经典诵读、科学、英语、儿童智能;周三:外教、英语、数学、数学、美术、轮滑,周四还有头脑奥数等课程。(三)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为了配合知识掌握的目标,很多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10以上加减法运算。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这种讲授式教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幼儿长期处在这样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极易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还有一种“小学化”现象相对隐蔽,是隐性的,如不作深入观察,我们是不易发现的。这种隐性的“小学化”现象的表现有可能是间歇性的,其典型特点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幼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教育过程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和快乐。这种隐性的“小学化”现象存在于很多幼儿园,一些拥有闪亮光环的幼儿园也难免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四)教育评价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创造的热情,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二、后果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谓是“学了不该学的,耽误了不该耽误的”,得不偿失。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如今一年级入学新生的“差异”很大,有的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了,有的连数字还认不全。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和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或许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到了第二学期,这种差异就完全消失了。那些刚入学时学得好也就是学得早的,基本上都不是班上学习最优秀的了。“没有后劲!”(一)泯灭儿童的学习兴趣,过早厌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小孩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