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决策机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决策机制第一节决策程序第二节决策原则第三节决策技巧第一节决策程序决策程序,也叫决策过程,指决策由提出到定案所经过的各个阶段。各种大小决策都不是一经提出就定型的,而是要经过分析、研究、选择等过程。任何科学决策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决策程序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其每一步骤都有特定的科学的涵义,相互间又互相联系。为了使每一个步骤达到科学化,还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技术做保证。科学的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和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决策收到预期的效果。决策程序如下图所示:确定目标价值准则普遍实施拟制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择实验实证发现问题预测技术调查研究环境分析智囊技术决策技术可行性分析决断理论可靠性分析反馈(决策技术)(决策问题)一、决策各阶段的主要内容1、发现问题所谓发现问题,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出现的差距。所有决策工作的步骤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领导者要根据既定的目标积极地收集和整理情报并发现差距、确认问题。必须指出,发现和确认问题是这一阶段里领导者的重要职责,这不仅因为他们负有管理的责任,还因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可以统观全局,易于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2、确定目标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决策者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有三个特点:(1)可以计量成果的;(2)可以规定其时间;(3)可以确定其责任。3、价值准则价值准则就是落实目标,作为以后评价和选择方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确定价值指标这些指标实现的程度就是衡量达到决策目标的程度。价值指标一般有三类: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者不可偏废。(2)规定价值指标的主次、缓急以及在相互发生矛盾时的取舍原则大多数情况下,要同时达到整个价值系统的指标是困难的,因此,作为“满意决策”,掌握这一条十分必要,没有主次、缓急和取舍原则,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3)指明实现这些指标的约束条件任何决策都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决策,不成约束条件,即使目标和价值指标都正确,结果也会适得其反。约束条件主要有各类资源条件、决策权力的范围以及时间限制等。4、拟制方案这一步需要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多种方案是指各个方案必须有原则的区别,不是只有细节的差异。在拟制方案过程中,需要广泛地运用智囊技术,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5、分析评估分析评估就是建立各方案的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并求得各模型的解,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在这一阶段中,依靠“可行性分析”和多种决策技术(包括“树形决策”、“矩阵决策”、“模糊决策”等十几种)。6、方案选优方案选优就是进行决断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这是领导者的决策行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因为作为最后选定的方案,并不一定对达到每一个特定的指标都是最佳的,往往仅对达到其中几个主要指标很有利,而又可顾及其他指标,这就要求决策者运用决断理论。7、试验实证方案选定后,必须进行局部试验,以验证其可靠性,通常称之为“试点”。“试点”是一个科学步骤,但必须科学地进行才具有科学的意义。如果试点成功,即可进入全面普遍实施阶段;如果不行,那就必须反馈回去,进行决策修正。由于决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依赖于时空变量的复杂随机函数,为了能客观地反映决策合理与否的效果,这里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的含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和预定条件下以及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的可能性,一般用概率来表示,其中失效率是相当重要的标志。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失效率的变化而呈现的一种规律,叫浴盆规律。失效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失效率时间浴盆曲线早期失效:指一项决策在执行的早期,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传统习惯的阻力、大众对决策问题的不了解,决策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等,使得决策不能按照原计划顺利的实施,失效率较高。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需要认真分析决策失效的具体原因,不要轻易放弃决策,因为有时候不一定完全因为决策失误导致失效,要认识到早期失效也是正常的,需要认真分析原因,等待一段时间失效率可能会有所降低。偶然失效:经过了决策的早期失效阶段,通常会就进入了偶然失效阶段。比如一项新政策推行之初由于人们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决策不能顺利实施,但实施一段时间之后,逐渐被大众接受后,该项政策的推行就变得非常顺利了,只是偶尔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不过对整个政策的推行并不影响,这就是偶然失效阶段。耗损失效:在偶然失效阶段,决策充分发挥着它的有效功能,但在该决策继续执行相当时间之后,失效率又会逐渐增大。这说明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决策开始老化了,至此决策就进入了耗损失效阶段。这时,决策者就要考虑及时制定新的决策来替换旧的决策。8、普遍实施普遍实施是决策程序的最终阶段。由于通过上一阶段的试验证明,可靠程度一般是较高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发生这样那样偏离目标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反馈工作。案例分析:1994年,江城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江城市征收城市容纳费条例》,出台了对常住人口迁入江城须交纳1~10万元的城市容纳费,否则公安机关不予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政策。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江城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仍然无法缓解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住房、水、电、热、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紧张状况。该市征收城市容纳费的做法出台后,社会反响强烈。首先就遭到该市各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的不满和抵制。出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考虑,1999年3月,江城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废止征收城市容纳费的决定。试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分析为什么最终废止了征收城市容纳费的决定。分析:(1)行政执行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充满各种困难的活动,有时一项决策并不像决策者所要求的那样被有效的执行下去,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障碍。(2)此案例说明了制约行政执行的因素是执行对象因素。行政执行对象的抵制和不与合作成为行政执行的障碍。执行对象对决策的态度以及赞同与反对的力量对比,会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执行程度以及执行的成败。(3)江城市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由于对决策对象的因素考虑不充分,从而导致执行对象的反对,使决策无法执行下去。(4)这要求: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说服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以尽量减少执行的阻力。二、决策程序的简化和跳跃问题上面提到的决策程序的八个阶段是任何一项科学决策所必须的几个阶段。但也有人把这几个阶段简约为三大步骤,那就是:(1)确定问题之所在,提出决策的目标;(2)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3)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三、决策的动态过程决策并非孤立的东西,一项决策往往属于“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这一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决策的目的在于执行,而执行中又常常会对原决策做出某些必要的修改,或由于出现新情况而需要做出新的决策,这在控制论中称为“反馈”,在决策理论中称为决策的动态过程,如下图所示。修订目标补充新方案确定目标寻找各种可能方案选择方案修订目标或作出新的决策目标发现和补充新方案执行方案决策的动态过程案例分析:关于行政决策程序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难遇的洪灾,荆江水位大大超过分洪点而没有炸坝分洪,人们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科学的决策终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堤内。多年从事长江分洪工程研究的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专家赵民政说,长江分洪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分洪水位是通过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如不分洪造成长江大堤溃决,无疑是千古罪人。如果能顶住而贸然分洪同样是千古罪人。以这次洪水过沙市为例,当水位超过分洪点45米后,预测量高水位在45.20米至45.30米之间,水量比荆江大堤的正常抗御能力约多4亿立方米。荆江分洪区蓄洪量为54亿立方米,为多出的4亿立方米洪水去动用分洪区未免可惜。水利专家组用“有限单元法,对大堤的体积渗透计算,确定的安全系数为1.5,照这一系数推定,沙市位就是涨到45.30米,也可以坚持对大堤严防死守,不用分洪。准备充分的二线预案为决策提供了保障。下游洪湖、监利等要害地带虽然也形势紧张,但没有大的险情。加之荆江大堤沿线尚有许多大的民垸没有动用,根据二线预案,若大堤发生险情,可先使用这些大民垸蓄洪,这也要比使用荆江分洪区有利。40万抗洪大军高昂的斗志为决策增添了胆识,即使大堤出现险情,这支大军将是有效的保卫力量。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信息室主任王世新介绍说,他们从1996年开始进行的全国洪涝灾害监测系统的大量监测数据也为这次保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月15日的监测数据表明洞庭湖的水淹面积在减少,这就意味着下游的蓄洪能力留有余地,江水下泄将会更通畅一些。请结合本案例,分析行政决策的程序。行政决策程序是指行政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可概括为如下五个阶段:(1)问题界定。行政决策问题是被行政主体所认知并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本案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是长江百年难遇的洪灾。(2)目标确立。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通过决策实施所达到的状态。本案例中,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状态是尽可能减少损失。(3)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就是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设计或者规划诸种实现决策目标的备选方案的行为或过程。本案例中,备选方案有两个:炸坝分洪;严防死守。(4)后果预测。后果预测是为了对方案进行评估和完善而对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本案例中,两个方案的可能后果如下:炸坝分洪的结果是荆江分洪区被淹,但可以防止长江大堤溃决对城市的危害;严防死守的结果是如果没有重大险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但一旦长江大堤溃决,后果将不堪设想。(5)方案抉择。方案抉择指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享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依据其权力、经验和科学知识在对各种备选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优或满意的决策方案。本案例中,经过对两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出了不炸坝的科学决策。第二节决策原则领导者制定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科学性,归根结底是看它是否符合决策对象的实际,即是否符合决策自身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实际对决策的要求出发,科学的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系统原则系统原则客观上要求决策要达到整体化、综合化。1、整体化整体化要求决策不能只从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指标来考虑问题,而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综合化综合化要求对决策的各项指标和利害得失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不仅要分析决策对象,对决策对象和社会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也要进行分析。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决策能够实施的程度及其效果。为了使决策具有可行性,决策者应对方案经过充分的、慎重的论证,即对决策的主客观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能力、环境因素以及决策实施后的后果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细致的评估。凡是不具备决策实施条件的,或实施后可能产生许多恶果的方案,都是不可行的。三、时效原则由于客观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任何决策都是在一定时期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做出的。因此,决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决策的效能与时间紧密相联,任何最佳决策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时间而言,超过这一时间,它就会“失效”。四、创新原则创新原则要求决策者在决策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上,要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敢于采用新的科学方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五、满意原则满意决策原则是指在现实条件可行的前提下,寻求一个相对优化的方案。人们在现实的决策中,难以达到最优决策的标准,而往往是满意决策。这是因为,现实中可供选择的方案相当之多,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实际上很难找出最优的方案,或者说很难肯定某个方案是否一定是最优的;同时,最优方案的实现,往往需要严格的条件,现实中很难完全满足,因而最优方案也不一定导致最优的结果。第三节决策技巧决策时一个过程,要想得到较好的决策效果,除了应当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决策原则外,决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