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短文两篇知识积累一知识积累1.重点词语解释(1)斯.是陋室这(2)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谈笑有鸿.儒大(4)可爱者甚蕃.多(5)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6)濯.清涟而不妖洗涤(7)亭亭净植.立(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9)宜.乎众矣应当2.一词多义辨析(1)鲜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芳草鲜美读“xiān”,鲜艳(2)之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词类活用分析(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2)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灵气(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4)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5)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古今异义区分(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2)可以调.素琴古义:调弄、弹奏今义:调解5.特殊句式认知(1)判断句式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的“是”表判断。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的“……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式“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1.关键语句翻译(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而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对于莲的喜爱,与我相同的还有什么人呢?2.重点难点分析(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入手来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点拨: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①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②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③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文章从这三个方面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2)有人将《爱莲说》归纳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类人物”,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点拨:一条线索:作者以莲为线索把全文连缀成篇。两个陪衬:指用牡丹和菊花作“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类人物,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追求富贵的高傲之人。3.文章主旨概括《陋室铭》通过对所居陋室主人、事物、环境的描写,极力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一文通过对莲花的高尚品质的描写,赞美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与洁身自好的处事态度,委婉地讽刺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4.写作特色鉴赏《陋室铭》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爱莲说》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