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力的是()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维护受教育者C.组织实践教育教学活动D.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及处分2.活动课程的倡导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3.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5.小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6.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他们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信、日记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A.人格尊严权B.知情权C.隐私权D.名誉权7.学生将圆周率3.1415926……联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联想策略8.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0.王羲之家族许多人善于绘画,并出过多位画家,这说明对发展起重大影响的因素是()A.教育B.环境C.遗传D.内部因素11.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2.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13.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培养人的智力B.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D.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D.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1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其中“两全”是指()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发展,面向全体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6.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17.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A.法律事实B.法律规律C.人际关系D.法律现象18.“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19.缺乏对别人的同情和关心,同时又缺乏羞耻心和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是()A.依赖性人格障碍B.反社会性人格障碍C.人格障碍D.焦虑症20.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是()A.优秀班干部B.负责的班主任C.班级成员融洽D.良好的班风21.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刁指的是意志的()A.自觉性B.自制性C.坚韧性D.果断性22.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23.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24.做笔记时用红线划出是运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25.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附属内驱力在()最为突出。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26.“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27.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A.盲目B.散漫C.顽固D.专断2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体现的是哪种自我防御机制()A.置换B.投射C.代偿D.升华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杜威B.结构课程论的主要倡导者是布鲁纳C.结构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不存在本质的差别D.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中心30.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31.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32.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是()A.20%B.28%C.33%D.36%3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得出几乎相同的研究结果,这是指()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3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3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通艺学堂D.万木草堂36.“兼爱、非攻”属于()的教育思想。A.孔子B.老子C.荀子D.墨予3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认知38.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3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弗洛伊德B.柏拉图C.桑代克D.布鲁纳40.教师在一节课上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这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41.教育教学工作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B.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2.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43.()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爱尔维修C.涂尔干D.巴格莱4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的阶段是()A.自主感对羞耻感B.自主敢对內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6.下列属于学习的是()A.蜘蛛织网B.望梅止渴C.年轻人模仿蜘蛛侠D.走路47.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是()A.纠纷的存在B.补救受害者的权益C.损害的发生D.获得赔偿48.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来的,下列选项中对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49.考试时,小明因为监考老师在旁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被称做()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社会抑制D.责任分散效应50.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内容和手段5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是()A.环境、智力、个性B.环境、知识、技能C.智力、思维、能力D.知识、能力、技能52.认为学习是“生长”出“新知识”的学习理论是()A.信息加工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53.教育家魏巍曾在他的作品《我的老师》中写道:“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说明学生具有()A.学习性B.向师性C.发展性D.模仿性54.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是印象形成中的()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55.在注意的品质中,教师尤其擅长的是注意的()A.稳定性B.转移C.范围D.分配56.学生因教师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属于()A.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B.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C.联结反应D.自然反应57.()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A.常规班会B.班务会C.主题班会D.生活班会58.()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学科活动59.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现过程D.动机过程60.当代德育理论中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体谅模式B.认知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效能模式61.()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A.开展自我批评B.慎独C.知行统一D.学习先进人物62.以下属于计划策略的是()A.设置学习目标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63.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问题。A.泰勒B.斯腾豪斯C.斯塔克D.斯克里文64.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不包括()A.包容需要B.控制需要C.尊重需要D.感情需要6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的统一。A.尊重学生与信任学生B.科学性与思想性C.知与行D.理论与实际6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映的出师生关系特点是()A.尊师爱生B.教学相长C.民主平等D.密切融洽67.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是()A.原型B.功能固着C.迁移D.变式68.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6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A.杜威B.夸美纽斯C.泰勒D.裴斯泰洛齐70.我国近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71.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鲁纳7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73.启发式是一种()A.教学思想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74.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A.《孟子·尽心上》B.《孟子·尽心下》C.《学记》D.《大教学论》75.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是()A.《中共中央教育体质改革的决定》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7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得公开审理。A.十四周岁B.十四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下C.十六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D.十八周岁以下77.班主任所面对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最经常,从而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A.与家长的关系B.与任课教师的关系C.与校长的关系D.与学生的关系78.阅读技能是一种()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79.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