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讲义.docx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范省土地整理中心2011.年12月金阳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一、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1、与土地整治资源禀赋结合,充分挖掘资源潜力.2、与农业现代化(与特色产业)需求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3、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新农村建设、新的农村形态)4、与适应发展趋势的先进生产关系组织结合,解放生产力。二、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弱化指标分解。将指标融入资源配置之中。在具体实施时,与项目挂钩。三、规划重点加强农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保护与建设并重,特别是万亩大坝、千亩以上坝区等优质耕地。四、县级规划注重实用操作,夯实基础工作.(县级重视资源调查,土地整治潜力分析、重点建设项目库)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课题设置县级规划应设置以下基础支撑课题1、上一轮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实施评价2、县级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分内容)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关课题研究。第一章总则规划目的根据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和要求,按照地方“十二五”规划和总规的相关要求,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农业发展等条件,科学合理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保障土地整治规范、有序、有效实施,切实统筹地方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为地方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提供重要依据,。规划范围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范围是指在县本行政区域内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标年末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及2010年年末前已验收土地整治项目范围外的全部土地。各地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项目信息,切实统计2010年年末前已验收土地整治项目范围、面积,避免重复实施项目和无法进行项目报备。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1——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规划年为2015年。规划的基础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将二调成果更新到2010年末,形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二)相关文件市(州)、县(市、区)相关文件(三)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县级农用地分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用地产能核算等成果第二章自然条件和社经概况自然条件简要描述**县(市、区)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状况、自然灾害等情况。重点说明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社会经济概况简要描述**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产业结构、区域交通、农用地等级、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情况。重点说明已建、在建、拟建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及灌溉范围、面积等情况。第三章土地整治资源及面临的形势土地资源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描述**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见附表1)、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特点,重点描述耕地面积、类型、质量等级、分布以及其他农用地的情况。耕地质量等级为自然等,区域性的说明耕地加权平均质量等级、空间分布等情况。(二)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简述农用地利用情况,重点描述耕地质量等级和利用情况、农田基本保护及建设等情况;分析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条件。重点说明耕地保护情况,特别是优质耕地保护和建设情况,如万亩大坝及千亩以上坝区。土地整治潜力通过对**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和相关补充调查分析,可利用2011年贵州省农村土地整治专项自查清理成果,分析**县(市、区)新增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提高等级以及新增其他农用地面积。土地整治潜力主要分为耕地整理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土地开发潜力四种类型。土地整治潜力补充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潜力分析包括新增耕地数量潜力和耕地质量潜力。耕地质量潜力即原有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级差或新增耕地达到质量等级。耕地质量等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地面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海拔高度、土壤障碍层深度、地表岩石露头度等11个因素。除个别因素外,都可以通过土地整治改变,提高正面影响和降低负面影响,从而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一)耕地整理潜力简要描述耕地面积、质量等级、分布及利用等现状,特别要说明中低产耕地面积、类型、质量等级、坡耕地结构比例、耕地质量等级等。说明区域内通过耕地整理新增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分布情况以及经整理后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的质量级差,即耕地质量等级潜力。(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简要描述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主要描述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面积、空间分布,农村人口人均住宅面积及变化情况,明确**县(市、区)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质量等级、系数和分布情况及新增其他农用地面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和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潜力一般采用标准规模预测进行测算。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以及对人口发展规模的预测,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农村建设用地发展规模,通过村庄整治在理论上可增加的有效土地面积。1、确定农村人均用地标准依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确定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2、预测规划目标年农业人口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趋势法(又称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两类。人口预测方法较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具体方法。如一元线性回归法、自然回归法、指数函数法、幂函数法、多元回归模型法等。3、村庄整治理论潜力测算结果根据规划年人均用地标准和农业从业人口数,采用ΔS=S0-Bt×Pt(ΔS为村庄整治理论潜力;S0为现状村庄面积;Bt为规划目标年人均用地标准;Pt为规划目标年农业人口数量。)分别测算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三)土地复垦潜力简要描述因生产建设活动、自然灾害以及历史遗留的损毁土地规模、空间分布。说明区域内通过复垦新增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说明新增耕地潜力及分布特点。(四)土地开发潜力简要描述荒草地、滩涂、沙地、裸地等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地规模、空间分布。说明**县(市、区)内通过开发新增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新增耕地等级;说明新增耕地潜力及分布特点。土地整治面临形势(一)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实施情况及土地整治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二)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和战略地位,土地整治战略作用凸显;2)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备了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条件;3)政策支持,土地整治技术、标准逐渐成熟完善,为有序开展土地整治提供了保障;4)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及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打下了基础。2、挑战:1)如何应对高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的挑战;2)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的前提下,面临如何突破农村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如何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双重挑战。第四章规划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及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省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总体要求,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活动,统筹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基本原则(一)依法依规编制原则(二)坚持促进“三农”发展(三)坚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四)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统一(五)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六)政府组织、部门联动、专家领衔、公众参与规划目标为落实《**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利用规划(2006——2020年)》所确定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土地整治任务,以及上级土地整治规划所分解的补充耕地任务,结合**县(市、区)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成果,明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包括**县(市、区)及各乡镇土地整治规模(耕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新增其他农用地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等内容。规划目标重点突出近期目标,确定规划近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及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具体安排。规划任务1、切实落实《**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利用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和补充耕地目标。2、以建设大规模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业良田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3、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纽带,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4、以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土地复垦。5、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度开展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促进耕地保护。6、建立**县(市、区)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和项目库。7、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具体任务:a)确定规划期内**县(市、区)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公顷;b)规划期内**县(市、区)土地整治总体规模,各项土地整治规模、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高等级、新增耕地面积及质量等级。c)规划期内**县(市、区)加强建设万亩大坝高标准基本农田**公顷、建设千亩坝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公顷、建设河流两岸高标准基本农田**公顷,整理中低产梯化耕地**公顷,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等级;d)规划期内**县(市、区)石漠化坡耕地综合治理**公顷,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等级;f)规划期内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公顷,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g)规划期内**县(市、区)通过土地整治,促进扶贫开发,推进“下山脱贫”搬迁。(针对乌蒙山区、武陵山区、苗岭山区等)h)建设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库和数据库等基础建设。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的具体规划任务(60%以上)第五章土地整治总体布局和安排土地整治分区明确**县(市、区)属于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所确定的土地整治区,结合**县(市、区)区域特点、区域资源禀赋及差异性等情况,划分土地整治区。明确各土地整治区性质、规模、范围、土地整治潜力及预计可新增耕地规模等。土地整治分区主要包括:1、耕地整理区;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区;3、土地复垦区;4、土地开发区;5、禁止或限制土地开发区,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区域。重点工程布局为确保实现**县(市、区)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切实落实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部署,在上一级规划重点工程的引导和控制下,结合本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整治资源的集中度,细化重点工程和内容。明确各重点工程整治方向、规模、范围、土地整治潜力及预计可新增耕地规模,重点明确规划近期的万亩大坝、千亩以上坝区、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等土地整治范围、规模。重点工程设置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对实现耕地保护和补充耕地目标任务起重要作用;对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起主要支撑作用;趋势导向原则有利于当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当地特色、景观农业聚集发展;资源集中,优化配置原则以县区域二、三级支流形成的小流域为重点工程布局的基础单元,整体推进小流域土地综合整;以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等配套设施为依托,加强小流域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进一步提升基本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差异化原则针对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差异化,布置不同类型重点工程上下衔接原则与上级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上下衔接;重点工程设置方法重点工程在上级土地整治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工程指导下,立足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和水土资源利用特色,以二、三支流小流域为主干,以现状水源工程、骨干输水枢纽及规划期内拟建设水利工程的灌溉区为基础,主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