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调。【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鉴赏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而古时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故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送别诗。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板书:送别诗)诗仙李白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一百多首送别诗篇。我们熟悉的就有《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表达了诗人与孟浩然之间深深的情谊与依依惜别之情)《赠汪伦》(汪伦以歌相送表达对李白的依依惜别之情)。多媒体呈现PPT,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送友人》,看看诗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幻灯片展示:送友人李白(板书课题)二、诵读与品味:1、学生自读体会(注意节奏)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齐读3、字词理解:(PPT展示)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白水——白亮亮的河水。为别:分别孤蓬——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征:远行.浮云游子意——浮云,漂浮的云.意,心绪。落日故人情——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兹——此。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三、品读鉴赏诗歌(一)抓住诗歌的意象,描绘画面学法指导:(1)找出这句诗词中的意象及特点,那么本诗中有哪些意象呢?明意象(2)结合意象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导学案后可补充一些词语)品意境(3)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美描绘(4)不能脱离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扣主题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参考:意象———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2、描画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画面: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板书:意境特点:寥廓)(二)抓住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过渡:诗歌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典型的意象来表达情感,请再次朗读诗歌,分析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些意象来表达送别的情感呢?(《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又泛指远行之人。诗人实则排挤出朝廷,以蓬草自比,表达激愤抑郁之情)1、分析“孤蓬”这一意象。“孤蓬”这一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孤蓬”借喻远行的朋友。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远行的朋友,也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还有担心)。(板书:情感对朋友的担心、关怀)2、“浮云”、“落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比喻。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板书:情感依依惜别)3、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让人销魂的)鸣叫声!班马,离群的马。以场景作结,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的离别之情不明说,以写马来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板书:渲染烘托)小结:这首送别诗通过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些意象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板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习诗歌的炼字艺术过渡:通过找意象,我们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而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找出这首诗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词,并说说喜欢的理由。1、如果将“横”字改为“矗”或“屹”好不好?(教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明确:“矗”或“屹”写出了山的挺拔与高耸。而“横”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于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动静结合)2、如果将“绕”换成“流”字如何?明确:“流”字仅写出了水流的动态,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地貌特征。而“绕”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绕过东城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3、炼字除了有其表面的作用,还有其深层的作用。“横”与“绕”除了写出了送别地点基本山的横亘与绵延,流水缓缓绕过东城的基本特征,而且从深层上勾勒了景物的动态美与静态美。4、首联中还有哪些字能体现这种表达效果?明确:“青”写出了山的颜色,“白”写出了水的颜色。两个字色彩鲜明,勾勒了寥廓、秀丽的送别环境。过渡: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正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为我们做一个示范。指名朗诵全诗,诵读语调交流老师: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豁达乐观)小结: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新颖别致,不落窠臼。①诗中青翠的山,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②自然美与人情美结合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③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毫无“自古多情伤离别”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背诵全诗四、拓展阅读白居易的《南浦别》⒈诵读全诗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注释(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2)别:分别,别离。(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意象意境特点青山(横)、白水(绕)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寥廓色彩明丽相互映衬情感表现手法对朋友的担心、关怀依依惜别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渲染衬托(4)好去:放心前去。(5)莫:不要。▲2、译文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⒊分析鉴赏(1)一二句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答:“西风”“秋”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⒋比较两首诗在意象和抒情上的一些特点《送友人》《南浦别》意象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南浦、西风意境特点寥廓、色彩明丽、相互映衬深秋萧瑟、凄凉情感担心、关切,依依惜别(真挚、豁达、乐观)依依惜别(凄凉黯然神伤)抒情方式相同点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抒情方式不同点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肠断)五、总结鉴赏送别诗的一些方法诗人的阅历、胸怀、人生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们在同一题材的诗歌中有不同的境界。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而意象又是诗歌中情感的载体,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⒈读懂诗歌,并尽可能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如定型作背景、诗人的风格)⒉了解送别诗意象,如:长亭、渡口、古道、阳关、柳树、芳草、瘦马、晚风、笛声、远山等,感知诗歌的画面(意境)或感情基调⒊紧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情感六、诗歌赏析练习检测描绘画面:1、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展现出的画面。2、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大漠无边,长天宽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落日。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远景,这联诗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找意象,悟情感:1、谈谈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理解。(从景物描写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考虑)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又恰似振翮he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本诗尾联语意双关,结合具体词语赏析“风霜”一词语意双关,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时局的严峻。“老木苍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炼字1、请抓住其中几个关键词语,简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与苍茫壮阔中现出柔和温暖,“直”和“圆”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将自己坚毅挺拔的人格和孤独惆怅的感受融入雄奇苍茫的自然景色中。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从赏字词的角度进行赏析。“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3、品味万里送行舟中“送”字的妙处。“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