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目录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三、肌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五、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六、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七、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目录八、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九、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十、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十一、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十二、吸痰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十三、胰岛素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疼痛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合作。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5、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二)局部组织反应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注射后禁止搔抓或揉搓局部皮丘,以避免因揉搓局部皮肤导致血管扩张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的药物。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局部皮肤瘙痒者,嘱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外科换药处理。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三)虚脱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2、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适合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4、对以往晕针或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取卧位。5、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四)、过敏性休克1、皮试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在皮试观察期间,嘱咐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4、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组织抢救:①立即停药,协助病人平卧。②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实施气管切开。④按医嘱将地塞米松5-10㎎或氢化可的松200-400㎎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⑤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1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⑥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实施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五)、疾病传播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原则,一人一针一管。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焚烧。3、注射后,进行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进行注射。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出血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选择神经、血管走行较少、距骨骼较远的部位进行注射。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侧及外侧,下腹部组织。2、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对于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二)皮下硬结1、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2、正确掌握进针角度、注射深度。左手提起注射部位的皮肤,针头以30-40度的角度迅速刺入,注射深度约为针头长度的2/3。3、注射后要给予局部按揉,以帮助药物渗入脂肪、结缔组织,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揉,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前产生。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4、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注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皮肤严格消毒,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6、已形成硬结者,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抹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三、肌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三、肌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周围神经损伤1、正确进行注射部位的定位。选择神经、血管走行较少、肌肉丰富的部位进行注射。一般选择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消瘦的患者可直接选择有肌肉的部位或减少针头刺入皮肤的角度进行注射,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为2.5-3㎝,及垂直进针。2、正确掌握注射技术。3、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4、注意进针时有无疼痛、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性疼痛。如有这些症状,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懈术。(二)疼痛1、选用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2、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消除紧张情绪。3、采用正确的注射深度,进针深度约为针头长度的2/3。若在上臂三角肌注射时,应尽量提起肌肉组织后进针。4、注射过程中灵活运用无痛注射技术,做到二快一慢,注射后轻轻按揉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吸收,减少疼痛刺激。5、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三、肌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三)局部或全身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皮肤严格消毒,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三、肌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血肿1、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2、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3、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动作轻巧、稳、准。4、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5、静脉穿刺失败后再度穿刺时,应避开同一根血管的下端,因为这根血管的伤口尚未修复,若在其下端穿刺造成出血加剧。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6、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由于酒精棉等湿棉球可使止血时间延长,若使用湿棉球压迫拔针后,应换上无菌干棉球继续按压止血。一般按压时间为3-5分钟,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适当延长。按压部位应自针孔以上1-2㎝处。7、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因按揉注射部位会加重血管壁损伤、延长止血时间而导致内出血。8、若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小时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加速血肿吸收。9、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不凝血或切开取血块。(二)静脉炎1、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2、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3、若已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气血、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4、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五、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五、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发热反应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2、插入导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3、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必要时使用,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4、如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五、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6、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8、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9、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二)急性肺水肿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3、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五、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轻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5、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6、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五、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三)静脉炎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3、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5、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超短波物理疗法。6、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五、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