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系统的是:()A.志向B需要C兴趣D能力2.李老师的教案写得不错,口才也很好,但他在给初中生讲高等数学时,同学们一个也听不明白,这样上课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板书没设计好B教学方法失当C不了解学生知识水平D教学目的不明确3.小强今年12岁,他的智力年龄是10岁,那么小强的智商分数大概是()。A120B120%C83D83%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论方面讲,它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过程。A分析和综合B输入、贮存、提取C个别属性加工D抽象和概括5.备课工作中最具体、最深入、最落实的工作是()。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编写教案D设计教法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A先强后弱B先快后慢C先进后出D先左后右7.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A《论语》B《孟子》C,《学记》D《教育学》8.“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这是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A艰巨性B长期性C创造性D复杂性9.某儿童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动作和言语速度快,他主要属于()气质类型。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10.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B讲授法C发现法D练习法11.认知心理学家把思想、事件等在头脑中获得贮存、转化、形成图式并付之运用的过程称作()。A同化B认知C顺应D表怔12.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讲到重要的词句,声音要适当提高,语速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符合知觉的()规律。A整体性B恒长性C选择性D理解性13.()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A校园环境的优化B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C劳动和社会实践D各科教学14.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A感受美B鉴赏美C表现美D创造美1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A)的体现。A为人师表B严谨治学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1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阶段。A前运算B形式运算C具体运算D感知运动17.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布置作业B课外辅导C备好课D考试18.遗传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作用。A决定B主宰C前提D微小19.最早将“教”和“育”用在一起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0.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培根答案:1--10:DBCBCBCBBB11--20BDCBACCCBC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答案:1—5CDABD6—10DBADC11—13BDD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新的剥削和压迫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D.干部教3育和群众教育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明朝中叶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谈话法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12.课程具体包括A.课程计划B.教材C.教学大纲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A.10-12岁B.11~15岁C.13-16岁D.12-16岁答案:1—5ABBDC6—10BCBDB11—13BDB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4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1—5DABAB6—10CBDCD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5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答案:1—5ACCBB6—10DCCAB11—13DAC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6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1—6ADBCBB7—13BDACBAC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