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实施方案课题名称: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价值课题类别:一般课题立项时间:2010年9月主持人:王艳玲单位:大蒲河镇印庄完全小学课题成员:王艳玲、王琦、于伟、常海渤一、课题的提出人文,就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本质与价值。数学中的人文精神基本的内涵就是强调数学的生活化、人性化,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在数学教育中扩展人性的基本生存空间。《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块。其中“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应注重人文性,应关注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小学数学不是纯数学,它是游戏、生活——经验、积累——好玩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是“成长快乐”!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尽管已经推行好几年了,一谈到数学,在我们的脑海中蹦出的仍然是+-×÷或一些几何图形。数学是枯燥的近义词,是做习题的代名词,学生不喜欢数学,而且是随着年级的加高,越学越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甚至一部分学生怕数学学习。这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悲哀和失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调人文关怀、体现人文意识、注意教学方法上的人文倾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人文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地调动,让孩子们喜欢学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二、课题的界定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之一。人文教育的基石是人性。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创设新的课堂情境,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执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引导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达到和谐呼应、时起时伏的情感共振,以人文关怀,把学生的“心”唤回教室。在课堂教学中,课本仅仅是媒体,教师只能是客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永远是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人文课堂”,要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教育观。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注重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本课题的研究,致力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创设愉悦的心理情感,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同时挖掘数学课堂中的人文因素,摸索出一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路子,构建充满浓浓人文情怀的数学“人文”课堂。1)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设定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与高尚情操、个性人格、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2)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何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3)如何注重营造问题的情境,使数学问题人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4)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贴近其年龄和心理特征,体现人文性。5)在教学的评价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根据以上课堂教学目标罗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人文环境。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初步按课堂教学目标划分出以下小学数学教学人文环境:①创设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如:生活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模拟情境等。②构建师生交融的人文课堂,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给学生营造人文气息。③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数学的人文环境,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3、营造数学教学人文环境的标准。关于有效的标准,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数学教学人文环境来讲,它可能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说明不同的数学教学人文环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如问题情境,可能必须包含一个问题,问题必须要清晰、明确,问题必须被学生接受、解决。其它教学人文环境也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4、影响数学课堂人文环境形成的因素。教师创设教学人文环境是很容易的,而要构建数学课堂人文环境却不是很容易。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案例,不难发现教师在理解教学人文环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如新课标中提出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就一味地去寻找生活原型,从而让数学课变了形,失去了数学味。教师对于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实际考虑,忽视数学课堂的民主性、开放性。当然还可能还存在着其它各因素,我们会通过本课题继续深入寻找原因。(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实验采取整体规划、专题研究、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点面结合、带动提高的策略。以实验班级为基点,坚持课堂教学实验和分析点评相结合,促进教学案例研究深入开展。四、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10.09——2010.12):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班级。同时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以及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案例研究的相关理论等,为本课题实验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第二阶段(2011.1——2011.12):实验阶段。第一步骤(2011.1——2011.5):案例生成。以实验班级为单位,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帮助实验教师进行备课、设计预案,组织观摩、研讨,改进教学预案,然后进行跟进教学,并写出教学反思。第二步骤(2011.6——2011.10):案例研讨。将教师平时教学中较好的教学案例编成案例汇编,并在学校内进行广泛的研讨。第三步骤(2011.10——2012.3):案例积累。实验班教师平时要积累优秀的教学案例,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将对教师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比,并将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提供给课题组与实验班教师进行研讨,以期待教师能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之中。第三阶段(2012.4——2012.7):评估阶段。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写出结题报告。五、课题组成员分工(一)课题组成员1.王艳玲,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全面工作。2.王琦、于伟,收集资料,剖析现状,设计活动方案。3.王艳玲、于伟、常海渤进行实践研究,撰写案例分析并作好课后反思。4.于伟、王艳玲负责实验班级,进行课题实践。5.王琦、常海渤,收集资料,积累经验,进行阶段小结。(二)实施措施1、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形成具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3、课题组定期进行组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4、建立科研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以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课题报告、论文、案例、教学反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