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古老而年轻的学校,2008年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我们学校,完成了三处完小的合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推动新城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在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彰显办学特色。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而良好的班级集体文化,能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又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3.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良好班级的文化,它不同于硬性灌输和强迫要求,它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像一无形的手,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自求、自强、自得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一)关键词界定1.文化: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课题阐述的文化更多的是指精神财富及其创造过程。2.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团体的每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有规划,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简单地说,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但班级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微妙的方式影响全班同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3.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开展“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就是在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文化学理论指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探索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班级集体建设的途径和操作方式、方法。(二)理论依据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场所,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2.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3.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级社会学是将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一门科学。班级作为一个社会,它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两大基本功能。故此可以断言,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基本单位,可以给学生进行预期社会化教育。班级社会学理论是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使本课题研究有一个明确目标与范围界限。4.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班主任班级建设的创新能力,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理念和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效。2.通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方法,建成一个具有创新、凝聚、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班级。3.通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研究内容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班级共识为主题的班级目标文化建设,以家为主线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以文化观念为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基于班级文化之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1.营造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2.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3.建设科学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4.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文化活动。以开展班级活动为抓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德育形式,达成有效的学生德育。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课题研究的方法。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论著,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寻找“创设班级文化”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3.经验总结法: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五、课题研究对象学校各班级六、课题研究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2012.3-2012.5)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步骤、设计并完善课题方案。2.实施研究阶段(2012.6-2014.5)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积累研究素材,整理有关总结,及时提升成果。3.总结、结题阶段(2014.6-2014.7)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展示课题成果。七、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学校现行的班级文化停留在基本的物质环境建设上,缺乏警示性的、鞭策性的、引导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学生得不到言语的鼓励,缺乏目标的感召,班级缺乏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通过调查发现88%的学生还是希望由民主的方式产生班干部,对班级事务比较关心,12%的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81%的学生对班主任现行的管理十分满意,19%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现行管理方式还有不足。师生间不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平等;生生间缺乏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班级缺乏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级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学生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班级难以成为一个自制自律的班集体。班级文化内容传统、单一,班级文化缺乏个性化的,开放性的、充满生命力的特色文化。学生缺乏参与、合作、竞争、体验、感受的过程,缺乏品尝成功的机会,难以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自立、自理的心理品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发现,班级92%的学生不愿经常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更说明我们现行的许多园校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却是以应付上级的有关活动为目的,组织不够科学严谨,花架子多。看起来轰轰烈烈,深入生活却不够,说教型的偏多,没有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对学生没有吸引。《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文化活动的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传统色彩重而新课程意识淡薄,不能深深意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缺乏新课程理念,没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换,没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为此,学校希望通过课题开展,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方法,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课题研究的措施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1.创设特色化班级环境文化,让教室真正属于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在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对于教室环境的基本格局和总体布局,在保持相对稳定前提下,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对于学习园地、队的生活等活动板块,要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和形式创新。学校要求各班保持教室内外的整洁,对教室里各种设施的摆放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桌、座椅的排列既要左右对称,又要前后等距。课桌与座椅之间的通道,要横平竖直,保持通行的顺畅。讲台应当置于教室前面的中央,教具学具要有序地摆在固定的位置,作业本的摆放要整齐等。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统一之外,学校鼓励各班表现本班的特色。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抓:①面向全体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建设他们心目中的舆论阵地,尽可能做到人人都是宣传的主人、教育的主人。譬如:黑板报的出版,从版面设计到组稿,从誊写到美化,均以学生为主;墙报、学习园地等的布置也以学生自己的文章、活动剪影为主要内容。②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消除烦恼。如:表扬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介绍本班的优秀学生、先进典型,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学有目标,进行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