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的语境义和隐含义;1、何谓“重要”?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文段内容或作品主旨的词语(2)怎么考: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一.指代义•1.代词•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应把握如下: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等是近指;“那”“那些”“那个”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找出代词所在句再由近及远找上下句或上下文如何把握代词的含义?`确定指代内容代入原文检查•【例】但我们当下有些报刊,连那时的文化品格也不如了。其一是过于看重时尚,娱乐要摩登,明星要刺激,迎合大众的猎奇心来找话题。其二呢,炒作公众的人物,将平凡的公众人物神秘化和庸俗化。细看近几年一些媒体(包括文学批评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走时尚的路子,唯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我在《媒体炒作下的文艺批评》一文中,谈到了这一点。有时想想,作为报人,我们多少有些责任的。•请指出文中“这一点”指代的内容。•参考答案:•媒体热点重时尚,远离民众生活。•【例3】这些板块漂浮在深约2000~4000千米的软流层上,始终处于相互挤压、拉张等运动状态,岩石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也相应地产生挤压、拉张或扭曲,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量时,就产生错动,由错动产生的能量一释放时就造成地震。•文中“这种力量”指代的是什么?•答案:板块相互挤压、拉张等运动所产生的力量。〖练习〗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B方法——简化句子,找出主干: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咀嚼肌……直接依附其上•2、非代词的指代义•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的。•不同的是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述句,找到了阐述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例:作家依各自的原则输入语言信息,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语言指纹,即风格。•这句中“风格”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语言指纹•例: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字、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功夫。•句中“苦吟”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在炼意、炼字、炼句等方面用番功夫。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根据文意,指出“影响”是什么?•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A•例、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比较主张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艺术方法”。•“正视事实”的“事实”指什么?•答: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二、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隐含义•一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总能表现出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暂时意义;这些词语因为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与它的字典义有着一定的区别。•现代文阅读中对一些词语含义的理解,就是从这个角度设计题目的。题目往往把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主旨(中心)、作者感情、文章观点的词语挑选出来,要求考生根据文章解说这些词语的含义。•1.专门术语的语境意义•例: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上句中“破笔”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是一种绘画笔法。•(解析:因为“破笔”用在“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之间,显然不能是现代人理解的质量不好的笔。)【例】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在。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的什么现象?•答: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自己的渊源的现象。•2.词语的引申意义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比喻意义,解答这一类词语的含义一定要找出这一个词语在文中的本体。解题方法问: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要回答词语的含义,所涉及的句子本身如果是比喻句,其答题基本步骤如下:1、找出处并标明2、联系上下文,将原句转化为比喻句3、去掉比喻成分,留下本体成分即是答案。05全国卷一答:“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期盼之情。分析: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一日春光》)14、“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1、找原句:尽量地吞咽春天(喻)2造比喻句:尽量地像吞咽美食一样欣赏享受春天3、去掉比喻:——尽量地享受春天(本)05上海卷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选自《回望昨日的感伤》)7、第一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4分)分析:1.找原句:他的感觉体无完肤2.转比喻:他的感觉像体无完肤一样受到伤害而难受3去比喻:他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而难受。•《创造宣言》: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答:刀法——教育方式;•万像同毁——一群受教育的人都不能成才;•万龙点睛——一群受教育的人都成为杰出的人才。•3.词语还可以使用转换表达手法的手段来阐释它的隐含义。•文学作品的语言有着其强烈的艺术性,作者往往使用极具抒情意味的语言表现事物、人物、场景体现出来的感情,而其中使用的一些词语因为抒情的缘故,有着丰富的内涵。设题者往往把和这些抒情语句相照应的词语或能体现这些抒情语句的词语挑选出来,要求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我记得清自己是在哪天走向成熟的,因为从那天起我就开始畏惧美丽。我会站在一朵美艳绝伦的鲜花面前呆呆的看一个时辰,心中涌动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的感觉。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看到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的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老先生笔下这惊心动魄的“绝望”二字,真让我共鸣到几乎要掉泪了。美丽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它召唤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轻颤手。摘走鲜花的人在顷覆美丽的同时也顷覆了自己。......•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喜爱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狎,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美丽”慷慨的点缀了我们短暂寂寞的人生之旅,我们一俯首即可采撷到美丽,一回眸就能目睹美丽。美丽是这样无私地洗濯我们拯救我们,我们怎能不小心翼翼地去护爱着她呢?畏惧美丽,是我最美丽的人生体验。•请根据文意分析“畏惧美丽”中“畏惧”的含义。答:“畏惧”是对美丽真正的怜惜与恭敬,作者的“畏惧美丽”其实是对美丽的体验和思考。•《采药人》:17.作者在第一节中写“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这里的“敬意”是指•“惭愧”是指采药人的朴实坚韧让“我”尊敬“我”觉得自己被世俗严重污染又自以为是,在形象高大的采药人面前感到惭愧•3.有时候,关于隐含义,可以用类比手法推断词义。•散文在文章结构形式上,一般会出现开篇有引题部分这样的特点。•文章开篇总要使用具体的事例、一种景物、一个场面、故事片断、自然现象等作为引出下文的材料,作用大多是铺垫、烘托、对比等,或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或作文全文的行文线索,或通过具体的事例作为对比的根据等。•题目设计往往通过对引题部分的思考,让考生分析在正文中照应开篇部分的词语的含义。•【题例】2005年山东卷《溯源》:•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人呢?人又何尝不然?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文章通过鲑鱼的回溯这件自然现象引出人类的溯源现象。•人类的“回归”是什么含义?•答:人的“回归”是指精神上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源)•三、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脱离语境,望文生义。•1.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指向•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是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辨别。•【例】有四千余年历史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的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24.第一段有三个用序号标出的“内容”,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3分)①和②②和③①和③不同不同不同第一个指《古文辞类纂》对文章的各种分类,第二个是指由类名所决定的文章的内容,第三个文章自身的内容,它决定文章的体(分类),因此各不相同。•2.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指向•有一些词语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但是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有时会给不同词语以相同的含义。•譬如“辖制”和“影响”的词典义是不同的,但在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却有了一致的意义。都是表示“管束“的意思。像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能不分外留心。•3.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命题并不是放在词语解释题中考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