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大庆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北部,黑龙江省西部。东与安达市、肇东市、哈尔滨市相邻,南与吉林省大安市、白城市、松原市相毗邻,西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北与富裕县、依安县接壤。在城市群体结构中,大庆市位居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轴线的中心。大庆市辖5个区,4个县,70个乡镇,31个街道。五区为: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四县为:肇源县,肇州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二、人口与面积大庆市域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5107平方公里。2001年大庆市域总人口252.09万人,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总人口的51.05%和48.95%,性别比为104.31。其城市化水平为48.76%。15-5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5.74%。人口密度为122.74人/平方公里。三、自然地理环境(一)地貌大庆市域地貌主体为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地势开阔,略有起伏。海拔高度在126-165米之间。总体地势东北偏高,西南偏低。中小地形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岗地、平地、低洼地三种类型。岗地多为平缓漫岗,相对高度多为5-30米,其中沙岗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地中往往分布有许多面积为2-2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碟形洼地。(二)气候大庆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总的特点是:春季少雨干旱,大风频繁;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日照较长,多风,常有早霜;冬季寒冷有雪。全年无霜期较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3.8°C,最冷月平均气温-19.6°C,极端最低气温-37.3°C;最热月平均气温22.8°C,极端最高气温36.5°C。全年大于等于10°C活动积温2700°C,无霜期120-150天。年日照时数284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112千卡/平方米。年降水量430毫米,水面蒸发量1620毫米,远高于降水量。降水量的70%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不到全年的15%。年平均风速4.0-5.2米/秒,每年六级以上大风平均在28天以上,以西部地区最为频繁。(三)水文大庆市江、河、湖、泊星罗棋布,自然淡水水面总面积达32万公顷。地面水源主要为嫩江水和松花江水。其中嫩江水在境内流经长度260.96公里,年径流量300多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4.98万公顷。松花江在境内流经长度128.6公里,年径流量272.8亿立方米。但地表水资源表2现出明显的闭流区特征。由于缺乏外流河,水分在低地汇集,境内湖泊、泡沼星罗棋布,且很多泡沼为碱泡子,碱性强,盐分含量高,未经处理不能做灌溉用水。本区北部的无尾河、乌裕尔河、双阳河水系的河水在境内散流形成了大面积沼泽湿地和湖泊。(四)土壤与植被大庆地区西部是嫩江冲积沙地,形成西部以风沙土为主,东部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的两条土壤带,盐碱土镶嵌于两条土壤带中,组成复杂的土壤复区。大庆市天然植被主要由草甸草原、低地盐化草甸和沼泽构成。草甸草原分布在漫岗地、缓坡地和平地上,植物中以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低地盐化草甸多处在地势低洼地带,与草甸草原植被呈镶嵌分布。植被由盐中生和旱中生禾草、杂草类组成。沼泽分布在长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内地闭和洼地、无尾河散流低地和江滩洼地。除了占优势的草本植物外,在西部风沙土区还有野生的蒙古杏、榆树等树种分布,沿江地区也有天然的山杏、榆树、灌木柳等。四、社会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3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001年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2.1:88.7:9.2,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280万美元。大庆市第一产业中大农业初具规模,畜牧业发达,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2001年农业总产值为452150万元,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例为53.4:1.9:35.9:8.8。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一半,原油出口量约占全国原油出口量的2/3。原油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的10%以上,对我国原油产量、创汇和财政收入影响巨大。石化工业是随大庆油田开发成长起来的,已发展成为以生产大宗石油制品和基本化工原料为主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石油化工基地,是我国五大化工基地之一,是东北地区石油化工的主力。第三产业中传统型(商贸、交通)占优势,旅游业已有所发展,现代服务业仍不强。2001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职工总数比重为33%。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比重最大的为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4.0%,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占20.9%。大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石油资源开发。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以石油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2001年大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5.72%,市区达76.83%。若将石油加工,化工,橡胶,塑料等相关产业也计入,全市比重则达到89.12%,市区达92.46%。所以大庆市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单一资源结构基础上的单一经济结构。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替代产业有较大增长,但比重较低。(二)社会发展近年来大庆市域人口稳步增长,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机械增长率为3.71‰。与人口增长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网点等社会事业得3到极大发展。大庆市是全国首批小康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较高。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41.2元,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29.7%。五、基础设施建设大庆市拥有以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构成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滨州铁路从市中心穿过,滨州线、让通线在市内交会,形成铁路枢纽。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从市域穿过。公路总里程达8200公里,县级以上公路12条,国家级公路3条,即301国道、203国道和哈大高速公路。省道有绥肇路、让林路等共同构成市域公路交通骨架。乡镇通车率100%。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7.25标台,人均道路面积17.75平方米,路网密度为0.43km/km2。境内还有内河码头,可沿松花江直航中俄边境口岸。嫩江水已引入油田。现有输油管线1万多公里。水资源利用工程以引嫩工程和排涝工程为主。2002年综合供水能力202.56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69.14%,供水管道长度为1188公里。防洪工程方面,嫩江、松花江分别有嫩江防洪堤、松花江防洪堤。人工河道安肇新河是防洪排水骨干工程。大庆电网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电网东侧,其西侧是齐富电网,东侧通过哈尔滨电网与东北电网相连。市域供电以国网为主,自备电站补充为辅,电力供应较为充足。大庆通信网络以市电信局和油田通信网为主。国内、国际直播电话早已开通。六、中心城市发展大庆市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伴随着石油化工生产力布局而形成壮大起来的。大致沿着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崛起的。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中心城市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短、发展迅速它在短短的三十年由一个不到2万人的牧场,崛起为拥有百万人口的中国最大的石油开采和化工城市。2、城镇的发展与石油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大庆市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随大庆油田的开发而形成的工矿城市。3、城镇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庆市城镇发展可分五个阶段:油田开发初期(1959-1964)。五十年代末探明本地区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油田发展时期(1965-1977)。七十年代始,除石油开采增加外,石油化工工业亦开始兴建。矿区建设时期(1978-1984)。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强调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镇建设阶段(1985-1995)。形成以东风,让胡路为核心,以让—乘串珠式城市群、城市东部城市群分片组合为重点,众多卫星城式工矿区相协调的总体格局。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建设时期(1996-)。大庆市城市建设进入战略转移时期,为大庆“二次创业”提供系列服务,为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城市空间。4总之,现在的大庆中心城市发展势头仍然不减,城市化水平逐年升高,城市景观扩散加剧,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无论从GDP还是从三次产业发展看都呈现出一个较发达、成熟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面貌。5第二章大庆市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宏观背景条件分析(一)国际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区域的城镇体系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连带影响。只有用开放的眼光全面、客观地分析宏观区域背景,才能更准确、科学地给市域社会经济发展定位,预测其发展,进而制定规划以指导实践。1、全球化与大庆市的发展“全球化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成了新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形成,推动着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地方城市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区域社会经济逐渐打破了传统封闭单一的发展模式,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家都市区的出现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也是国际分工深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通过全球经济的等级扩散过程,形成全球产业的分工体系。在区域与城市的强烈聚集与扩散作用下,地方城市与全球城市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导致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作用下,区域与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十分强烈,也形成了一批以大都市为中心,由若干不同等级、职能的城镇组成的联系密切、职能突出、功能互补、结构紧凑的大都市区(城镇密集区),并作为基本地域单元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2)全球化对大庆市发展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发了全球产业的重组浪潮。对于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完善和优化城镇体系,大庆市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为大庆市带来的机遇主要有:第一,为大庆吸引更多的外资提供了可能;第二,全球领域的资源配置和分工为大庆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有利于大庆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第三,为大庆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条件,有望促进大庆市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大庆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尽快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庆市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第一,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无序,很容易造成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导致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加;第二,增加了大庆市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附性,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增大了风险;第三,大庆市还将面临着人才进一步流失的风险。2、东北亚区域开发与大庆市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内分工模式与竞争格局迅速变化。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东北亚地区未来发展的趋势。“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受到东北亚六国政府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重视,域内的投资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世纪最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次区域合作成功的范例,进而决定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走向。2003年,中俄两国签署了共同铺设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通往大庆的输油管道的协议,该协议的签定,关系到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因而,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将是大庆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国内环境61、国家政策走向及其对大庆市发展的影响《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快速提高国家竞争力及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聚集的巨大瓶颈。中国未来的城镇体系要建设以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为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镇体系。另外,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了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的建议。国家政策的宏观走向为大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要求也规定了基本走向。考虑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大庆市宜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