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短期决策(1)——生产决策一二三四主要内容生产品种决策生产数量决策生产组织决策非确定型生产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亏损产品的决策•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生产品种决策生产数量决策生产组织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选用不同加工设备的决策•设备出租或出售的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本节内容及框架结构•单一产品生产数量决策•多品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最优生产批量决策一、生产品种决策生产品种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亏损产品的决策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是指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来开发某种在市场上有销路的新产品,主要涉及新产品品种的选择问题、开发新产品与减少老产品的决策问题,此类决策主要采用差量分析法或相关分析法。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才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维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经营主动权,如果跟不上市场发展趋势,会被市场所淘汰。【例4-2】某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机器工时,目前只生产甲产品一种产品。由于甲产品受销售情况的影响,实际开工率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决定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生产新产品乙或新产品丙,二者取其一。该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乙和丙两种新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乙产品丙产品剩余生产能力(机器工时)10000×(1-70%)=3000每件产品定额(机器工时)1015销售单价(元)180270单位变动成本(元)14022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较为有利的决策。解:由于固定成本30000元是共同成本,故为无关成本。因此,只需采用相关分析法(或差量分析法)选择提供贡献毛益多的产品进行生产。(元))(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元))(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1000015300022027012000103000140180有以上可知: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比丙产品多2000元,所以应该选择生产新产品丙。【例4-3】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现准备开发乙产品或丙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产品(实际)乙产品(预计)丙产品(预计)销售收入100000180000170000变动成本50000150000130000贡献毛益500003000040000固定成本20000利润30000如果开发乙产品,甲产品必须削减1/4;开发丙产品,甲产品必须削减1/2,该企业应如何作出决策?解:在这项决策中,由于开发新产品并不增加固定成本,因而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在决策时,只需结合生产能力,以增加贡献毛益最大为标准,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元)毛益开发丙产品增加的贡献(元)毛益开发乙产品增加的贡献1500021500004000017500415000030000有以上可知:开发乙产品比开发丙产品多增加贡献毛益2500元,因此应选择开发乙产品。(二)亏损产品的决策它主要研究在企业组织生产多品种生产时,如果某一种产品的收入低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出现了亏损,那么是停产该亏损产品或转产,还是按原有规模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抑或是增产该亏损产品,有两方面的讨论: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剩余能力可以转移,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两方面讨论: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是指当亏损产品停产以后,闲置下来的生产能力无法用于其他方面,既不能转产,也不能将有关设备转产它用。这时,只需考虑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看它是否满足:(1)该亏损产品的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2)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大于零;(3)该亏损产品的收入大于其变动成本;(4)该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零;(5)该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大于零;(6)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小于1。总之,只要亏损产品能提供正的贡献边际总额,就应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如果生产能力允许,又能保证销售,还应增产改亏损产品。【例4-4】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生产,2009年C产品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在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销售成本为150万元,其变动成本率为80%,假定2010年其他条件均不变,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要求:作出2010年是否继续生产C产品的决策,并说明若停止生产C产品会造成什么后果。解:生产C产品的贡献毛益=100×(1-80%)=20(万元)由于生产C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0,所以应该继续生产C产品,否则,将会使企业减少20万元的利润。2.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生产能力可以转移:闲置的生产能力可以转产其他产品、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将有关设备对外出租等。这时需考虑机会成本因素。(1)转产或承揽零星加工时:机会成本就是它们获得的贡献毛益(在有专属固定成本时,应该是剩余贡献毛益)。(2)对外出租时:机会成本就是可望获得的租金收入。具体的决策标准是:(1)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转移机会成本时,不应停产,如有条件,还应增产亏损产品。(2)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转移机会成本时,应该停产。【例4-5】仍按照例4-4,若停止生产C产品,可将生产能力转产D产品,其单位售价为164元,单位变动成本110元,通过市场销售预测,D产品一年可销售5000件,转产D产品需追加机器投资30000元。要求:对是否停产C产品而转产D产品作出决策。解:转产D产品剩余贡献毛益总额=(164-110)×5000-30000=240000(元)D产品大于C产品贡献毛益40000元(240000-200000)。故应当停产C产品,转产D产品,这样可使企业多获得40000元的利润。(三)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某些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可按不同的加工深度进行分类,分别为:半成品、联产品和副产品。半成品是一个与产成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那些经过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已具备独立使用价值,但尚未最终完成全部加工过程的特殊产品表现形式。联产品是指通过对同一种原料按照同一工艺过程加工,所产出的性质相近、价值相差不多的多种产品的统称。副产品是指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狭义在产品狭义在产品广义在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直接出售出售半成品介绍图原材料甲联产品乙联产品丙联产品丁产品直接出售出售深加工联产品介绍图原材料副产品主产品其他产品直接出售出售深加工直接处置副产品介绍图这三类产品究竟是直接销售还是进一步加工呢?(三)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这三类产品的成本(无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都属于沉没成本,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相关成本只包括与深加工有关的成本,而相关收入则包括直接出售和加工后出售的有关收入。一般以收益或贡献毛益为标准,采用差量分析法或相关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例4-6】某企业生产的甲半成品,单位成本为50元/件,售价为60元/件,年产量为1000件。若经过深加工可加工为乙产品,每件变动加工成本为80元,售价为150元/件。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甲半成品是直接出售还是加工成乙产品再出售的决策。(1)企业现已具备深加工10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不需追加专属成本,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2)企业深加工需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为15000元。(3)企业只具有深加工8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预计一年可获得的贡献毛益为9000元。解:依题意分别三种情况分析如下:(1)编制收益表如下表所示。项目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差量相关收入150×1000=15000060×1000=60000150000-60000=90000相关成本80×1000=80000080000-0=80000相关收益150000-80000=7000060000-0=6000010000故应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再出售,可比直接出售多获利10000元。(2)编制收益表如下表所示。项目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差量相关收入1500006000090000相关成本95000095000其中:加工成本800000专属成本150000相关受益5500060000-5000故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可比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多获利5000元。(3)编制收益表如下:项目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差量相关收入150×800=12000060×800=48000120000-48000=72000相关成本73000073000-0=73000其中:加工成本80×800=640000机会成本90000相关受益120000-73000=4700048000-0=48000-1000故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可比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多获利1000元。收益表二、生产数量决策生产数量决策单一产品生产量决策多品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最优生产批量决策问题(一)单一产品生产数量决策单一产品生产数量决策的评价标准是利润最大,如果已知利润是产销量的连续可微函数,当边际利润为零(也即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以此来确定可使利润最大的产品生产数量。【例4-7】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已知单位售价70元,该产品的总成本函数为TC=15000+10x+0.003x2。要求:为获得最大利润,作出生产多少甲产品的决策。解:由已知得:10000060006.0)(15000060003.0)003.010150000(7022xxxxxxxx解得令利润因此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应生产10000件甲产品。(二)多品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当企业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生产的总规模不能超越这些约束条件,就会遇到每种产品各生产多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也即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或称为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决策。(1)如果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之间在企业的生产能力上互不相关,但在市场需要上却相互影响。在这时企业应尽可能生产和销售贡献毛益比较大的产品。(2)如果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在企业的生产能力上相互影响,一种产品增产了,必须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从而产生多品种产品数量决策。由于确定产品组合时,一般不改变现有生产能力,因此,固定成本为无关成本,在这时,贡献毛益最大的产品组合,其利润也必然最大。因此,通常以贡献毛益最大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标准。产品最优组合决策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最优分析法,经常采用的是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线性规划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下(如利润最大或成本最小),将有限资源最有效地分配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去的一种数学模型。通常,在一个数学模型种有若干个需要确定的未知数,称为决策变量。把模型所要达到的目标表示成这些变量的函数,称为目标函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将其表示成与决策变量有关的等式或不等式,称为约束条件;满足全部约束条件的决策变量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解集;只有两个变量的可行解集也称为可行解区域。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是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1.只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决策如果企业只生产两种产品,可用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图解法求得最优组合,具体步骤为:(1)根据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2)根据约束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相应的直线,确定产品组合的可行解区域。(3)在可行解区域内,确定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产品组合。【例4-8】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每种产品都要经过一车间和二车间进行加工才能完成,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A产品B产品最大生产能力单位贡献毛益(元)148一车间单位产品加工时间15536000(小时)二车间单位产品加工时间61226400(小时)预测销售量(件)24001800要求:确定A、B产品的最优组合。解:(1)确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设A产品的产量为x,B产品的产量为y,贡献毛益总额为S。18000240002640012636000515814yxyxyxyxS约束条件:目标函数:(2)根据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作图,图中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区域是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