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方案徵求意見(附全文)關於徵求“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方案”意見的函衛統中心函[2003]1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公共衛生資訊體系,落實國務院領導關於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的指示,根據“衛生部關於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發[2003]212號)要求,衛生部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起草了《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方案》〈草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確定了全國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和原則;提出了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的整體框架思路;明確了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作為今後一段時期指導全國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的重要文件,“方案”應當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因此正式定稿之前,需要廣泛聽取各單位意見和建議。請各有關單位組織專家研究和討論“方案”,並將修改意見於9月26日之前送交衛生部衛生統計資訊中心。“方案”具體內容公佈已發佈在衛生部網站,請各單位自行下載。衛生部網址為:。聯繫人:王才有,胡建平;電話:(010)68792491,68792481;傳真(010)68792478;電子郵件:wangcy@moh.gov.cn二OO三年九月十二日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方案(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一、背景公共衛生資訊系統是國家公共衛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上半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災害,暴露出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不健全,公共衛生發展嚴重滯後。為了加強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是上述機制和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資訊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普及,我國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疾病監測、衛生監督為主體的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形成了從縣到中央四級衛生防疫資訊網路。目前,我國開展的公共衛生資訊收集主要包括:疫情報告、疾病監測、居民死亡原因統計;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婦幼衛生、職業衛生狀況監測;公共衛生資源及服務利用統計。上述報告和監測系統在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SARS疫情的發生和蔓延,充分暴露出當前我國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疫情報告、疾病監測時效性差。我國疫情報告、疾病監測實行旬、月報和逐級統計報告制度。2000年,由國家和地方投資,依託國家公用數據網建立了衛生防疫虛擬專網,實現了縣及縣以上疾病控制機構間的疫情報告和數據傳輸。但是,在疫情報告、疾病監測的數據源頭--醫療衛生機構,疫情報告還是使用紙質報告卡,通過郵寄或電話方式向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然後,再由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全國統一的軟體錄入計算機,“逐級上報”,“逐級審批”,不僅報告週期長,且容易發生人為干預現象。在SARS防治中,個案病例從發病到國家收到報告的時間,全國平均為8-9天,從住院確診到國家收到報告的時間為3-4天。報告時間的滯後,嚴重延誤了戰機。二是衛生資訊網路覆蓋面小。疫情報告、疾病監測系統的網路僅僅覆蓋全國縣、市、省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而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單位和報告人,主要是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種形式開業診所及其醫務人員,卻不能實現網上直報。三是醫療救治系統資訊不靈。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和SARS這類不明病因的疾病,如果不能準確掌握醫療機構可利用的床位、轉運能力、專業醫生、護理能力、診療設備、救治藥品、防護設施等各種資源資訊,必定出現混亂局面。同時,由於醫院與疾病控制部門間的資訊鏈條不完整,造成醫療救治資訊不靈,患者的接收和處置常常處於被動。四是衛生執法監督資訊系統建設滯後,不適應衛生執法監督工作的需要。全國衛生監督資訊系統建設嚴重缺位,只有個別地區開展衛生執法監督資訊化工作,全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五是缺乏國家統一的公共衛生資訊平臺,資訊整合能力差。過去,衛生系統資訊建設由於在資訊標準開發、數據編碼和交換方式等方面沒有投入,使得醫療、預防和衛生管理之間資訊不能共用。現代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指揮和處理,必須採用先進的資訊處理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實現對突發事件的辨別、處理和反應。資訊系統的建設要求能對事件處理全過程進行跟蹤和處理,實現從突發事件相關數據採集、危機判定、決策分析,命令部署、實時溝通、聯動指揮、現場支持等功能,以便對危機事件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反應。綜上所述,我國公共衛生資訊系統薄弱環節和空缺領域多,基礎建設和系統建設任務十分巨大。二、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和原則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在各級政府領導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於“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用”的要求,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加強科學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結合衛生工作實際,總體設計、分步實施,全國聯網、防治互通,強化責任、依法管理,加快我國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進程,全面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應急反應、醫療救治、執法監督和指揮決策的能力。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構建覆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中心、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高效、快速、通暢的資訊網路系統,網路觸角延伸到城市社區和農村衛生室;加強法制建設,規範和完善公共衛生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資訊品質;建立中央、省、市三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指揮系統平臺,提高醫療救治、公共衛生管理、科學決策、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指揮能力。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原則: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要按照國務院的總體要求,密切聯繫我國公共衛生的實際需要,在堅持先進性、實用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在建設中還應遵循以下原則:(一)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充分利用現有基礎網路、設備和人員,從整個國家衛生資訊化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統籌規劃,統一建設規範、標準、管理制度,明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資訊職能。根據國家投資安排的輕重緩急,分步實施。(二)突出重點、縱橫聯網。當前,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的建設重點是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建設,將現有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延伸到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觸角延伸基層衛生單位;加快醫療衛生機構資訊系統及其數據庫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建設。(三)規範標準、資源共用。資源共用是資訊網路應用的目的,統一標準是實現資訊資源共用的基本條件。統一標準也是實現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數據交換和資訊共用的基本要求。各地區各單位必須依據統一的功能規範,統一的業務流程,統一的數據定義與編碼,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地方必須相容中央,下級必須相容上級,全國形成統一的體系。(四)平戰結合、預警預報。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要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實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的採集、傳輸、存儲、處理、分析功能,對突發事件識別、危機鑒定、應急預案啟動,以及調度、指揮和決策功能。(五)多方投資、分級負責。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多方面的積極性。國家財政負責公共衛生資訊系統關鍵網路硬體設備、安全保密設施、中央一級網路平臺、系統應用軟體開發、網路管理,並按不同比例和各地的實際,給予地方經費支持和補助;地方財政負責當地網路系統和指揮平臺建設,保證當地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醫療衛生單位和社會的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六)明確職能、分層裝備。要明確鄉鎮、縣(區)、地(市)、省和國家五級網路功能和職責,實行分層次裝備。鄉鎮和各級醫療機構主要是報告資訊;縣級主要加強數據採集能力、數據整理和報告功能;地(市)級加強資料收集、審核、匯總分析功能;省級具有監測分析、預警、現場技術指導、諮詢,教學、培訓、電視電話會議等功能。中央一級重點建設是國家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資訊系統網路管理中心,提高全國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預報能力。三、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的基本結構(一)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網路結構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縱向網路建設是形成“五級網路、三級平臺”。五級網路就是依託國家公用數據網,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建立連接鄉鎮、縣(區)、地(市)、省、國家五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的雙向資訊傳輸網路,形成國家公共衛生資訊虛擬專網;三級平臺就是在地(市)、省、國家建立三級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橫向網路建設是形成“區域衛生資訊網”。區域衛生資訊網就是指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和屬地管理原則,在地(市)建立區域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的基礎上,形成區域內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有效的網路連接。(二)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網路功能鄉鎮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網路接入和功能: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或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建立計算機工作站,條件不足的單位購買專用上網電話機,以撥號方式接入國家公用數據網路,與縣及縣以上公共衛生資訊網路連接。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報告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源及相關資訊。縣(區)級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網路接入和功能:在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計算機工作站,有條件縣(區)可以建立局域網,通過撥號或專線方式接入國家公用數據網路。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和醫療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和任務要求,完成數據收集、上報、下載、建立基本數據庫和分析報告工作。地(市)級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及其功能:在全國以地級市(包括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立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平臺。通過建立局域網,專線方式接入國家公用數據網,與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機構、醫療機構連接形成區域公共衛生資訊網。地(市)級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功能主要包括區域各類公共衛生數據庫、數據傳輸、預警預報、醫療救治、指揮調度、視頻會議、資訊發佈等功能。省級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功能:在全國以省為單位建立省級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系統平臺設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網路平臺及其功能與地市級類似,主要包括本省公共衛生數據庫和指揮中心建設、具有數據傳輸、預警預報、指揮調度、視頻會議、資訊發佈等功能。國家級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功能:包含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數據中心、指揮中心功能。國家在中國CDC建立全國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監測數據庫;在衛生監督中心建立全國衛生監督執法數據庫;在統計資訊中心建立全國衛生資源和醫療救治資訊數據庫;在衛生部建立國家綜合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作為國家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四、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必須分階段實施。根據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互連互通、強化職責、依法管理的原則,依據國家財政支持的力度,用3年時間,初步完成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基礎建設。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1)建立和完善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基礎網路;(2)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建設;(3)醫療救治資訊系統建設;(4)衛生監督執法資訊系統建設;(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與決策系統建設。(一)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基礎網路建設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基礎網路建設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工程,縱向連接國家、省、地(市)、縣(區)、鄉鎮五級,觸角延伸到村,橫向連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形成整個國家和區域公共衛生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用的基礎資訊服務平臺。國家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基礎網路建設的主要任務:1、縣及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醫療、預防、衛生監督機構建立局域網或PC工作站,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基層醫療機構建立PC工作站或購買專用上網電話,依託國家公用數據網接入三級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形成國家和區域公共衛生資訊虛擬專網。2、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