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1/8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2.赏析诗歌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词。教学重点理解大意,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词。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建安风骨——曹操》曹操,一代枭雄,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二、整体感知1.播放【影视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把握)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朗读诗歌,然后分别找出诗中所写的实景和想象的景象,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慷慨悲壮的创作风格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回答问题。【精品课件】展示:(1)写登临地点和目的的诗句是哪一句?全诗是以哪个字来统领的?(2)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实景?哪些诗句是想象的虚景?(3)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博大的胸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2/8明确:(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统领全文:(2)“动荡的水竦峙的山岛丛生的树丰茂的草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景)(3)动态与静态结合,借景来抒发情感:诗人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三、局部探究【精品课件】展示:诗中那句话最能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请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赏析这句话。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似乎大海孕育了日月星河、缔造了世间万物,表达了诗人囊括宇宙的雄心和气概。可参考【微教案】《赏析诗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导入新课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家作品【精品课件】展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3/8可参考【知识总汇】《写作背景》2.播放【影视课文】学生自读诗歌。3.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在诗文中圈画出诗歌描写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氛围,然后小组交流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交流明确:诗歌大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第二句已于景中见情,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三、局部探究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精品课件】1.诗歌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交流明确:(1)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2)作用: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③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3)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学生明确:拟人。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可参考【微教案】《赏析诗句》四、总结拓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4/8《观沧海》写景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诗人取景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叙事则用“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并于最后两句直言“愁心”大胆想象,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歌。可参考【背诵指导】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怀。假如我们同学来一次穿越之旅,现在的你化身一代枭雄曹孟德,亦或梦回繁华的唐王朝,成为一代文豪李白。你能面对眼前的美景,拿起手中的笔不再是写诗,而是写一篇精美的小散文吗?五、作业设计背诵默写两首诗歌六、板书设计观沧海(乐府诗)曹操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第二句第三句实景(动静结合)第四句虚实结合统一北方建功立业第五句:虚景最后一句:附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写景:杨花、子规啼叙事:左迁龙标景中含情抒情:同情、惜别融情入景第二课时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5/8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跟随古人的脚步,品味思乡的情怀。次北固山下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家作品【精品课件】《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2.播放【影视课文】学生自读诗歌,齐读诗歌。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精品课件】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起笔就提到“客路”呢?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③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④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⑤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⑥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明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⑦《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①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③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铺垫)。④残冬腊月⑤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⑥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⑦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三、局部探究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6/8一首古诗能够传承千年不朽,他深入人心的不光是诗人创设的意境,还有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赏析一下这些名句。【精品课件】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明确: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可参考【微教案】《赏析诗句》四、诗歌小结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扣,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诗人的思乡情怀,背诵这首古诗可参考【背诵指导】天净沙·秋思一、整体感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7/81.走近作家作品【精品课件】马致远,元朝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他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2.播放【影视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感悟这首曲子展现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精品课件】①.请你进入诗的意境,看看作者如何通过想象,描述怎样的图景?②.作者在曲中列举了多少种景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这首诗有什么艺术感染力?明确:①枯藤老树昏鸦(静景)小桥流水人家(动景)以上六种景物作为画面的背景,产生悲凉的氛围。古道西风瘦马写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