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绵阳市科教创业园区为例姓名:刘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保障指导教师:高强2010060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绵阳市科教创业园区为例作者:刘波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黄智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研究综述-南方农村2007,(3)本文梳理归纳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学者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征地制度改革的研究;二是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三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从研究文献看,目前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实证分析还不够深入,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探讨还不够系统等.提出必须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观点,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证性研究;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要做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对政府提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职能做深入的研究.2.学位论文黄飞西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陕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200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征地及其相关的补偿安置问题则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分析现行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的利弊,并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障理论、社会福利理论,作者认为,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说,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在新领域的创新和完善,弥补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的大量空白。其次,有利于树立社会公平理念,对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给予公平的补偿。最后,从理论上为征地政策的好与坏提供一个评价尺度。另外,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还具有很深刻的实践意义。它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减少征地矛盾和纠纷,促成各项政策落实。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以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通过对陕西的关中、陕南,特别是西安市周边失地区域的调研,初步得出了西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和供给状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文章剖析了西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和供给状况,并就如何构建西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新的见解,如提出依据农民在土地被征用时的年龄和工作能力来确定失地农民未来转型后的身份,并根据这一身份找到目前这类失地农民在社会保障上的侧重点,从而建立最有利于这类失地农民顺利转型的相应的社会保障模式的“目标身份制原则”。另外,“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储蓄账户”也是本文的一个新见解,主张在征地的同时建立特殊的教育储蓄账户,国家给予各类政策性优惠,从而确保失地农民子女能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最后,文章还提出“合作保小,商险保大”,试图通过商业保险分担失地农民病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障合作医疗封顶线以上的大病。本文共分为六章,除了第一、二章的导论和理论基础外,第三章分析了西部失地农民的现状。主要从当前失地农民存在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入手,通过经济情况、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心态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以及不能适应城市生活的原因,并阐述了西部失地农民的保障现状,包括土地保障的缺失以及社会保障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相对不足。第四章是西部失地农民现行补偿安置政策及其利弊分析。主要对现在普遍实行的货币补偿安置和留地安置的政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这两种补偿方式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得出保障安置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五章是完善西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关系入手,通过目标身份制原则确定不同失地农民重点要解决的保障问题,从而有目标有侧重的逐渐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文章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西部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相对可行的补偿安置方式。2.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必须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3.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应当根据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财政实力、出让土地的情况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4.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化的阻力。3.期刊论文崔炳玮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研究——基于土地功能观演变的分析-农村经济2007,(9)近年来,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与此极不适应的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直难以建立.分析其根源在于我国推动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领域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政策层面固守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土地保障观念.事实上,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建立不再仅凭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而更应依托于土地的资本功能.因此,政策层面对土地的观念发生根本改变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才会真正建立.4.期刊论文杨睿.YangRui城乡统筹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探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是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补偿型安置、平稳型安置和开发型安置模式的利弊,提出以政府和征地单位为责任主体,构建科学的征地保障体系,以失地农民为权利主体,提高失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充分发挥村集体和NGO组织的功能,全方位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5.学位论文汪良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2006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伴随这一进程,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民失去集就业、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为一体的土地后,却不能和城市人一样获得就业机会,没有社会保障来保证未来的生活。我国目前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权益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障权利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严重的生存风险。失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规范社会弱者在年老、疾病、失业等社会保障行为,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发展权。它不仅是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除去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表现进行阐述。首先,对失地农民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本文认为一些地方失地农民产生了一些新的困难,一些失地农民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无保障、就医难;无户口、就学难等困难。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缺乏统一性,没有形成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主体框架的、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和健康运行是一种先天的不足。其次,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等。最后,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缺失。残缺的社会保障机制造成失地农民在既缺乏就业机会,又没有创业资本的情况下,生活境况会更加窘迫;失去土地后,养老问题成为新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障边缘化,因病返贫问题较为突出。实践中的缺陷体现在名为社会保障,实为“自己”保障;政府包办严重,失地农民缺乏知情权;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性不够;保障方式单一,水平过低等不足之处。第二章,探析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缺失原因与解决的基本思路。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缺失原因,重点对立法上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立法缺乏统筹规划和衔接性,体系结构残缺。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但至今我国还没一部统一的核心法律——《社会保险法》,而是新老制度并存,一险多制,各险种之间的相关规定缺乏衔接。当社会保险发生争议进入仲裁或提起诉讼时,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难以根据有效的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争议和纠纷进行仲裁和判决。②法制建设的层次较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法定的权威性和实施机制的强制性,目前中国尚无一部真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专门社会保障法律,经全国人大通过的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仅有七部,且大都是与其他内容融合,并非全部适用于社会保障领域。③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较低。此现象严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性、可靠性与权威性,从而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与完善。④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机制较弱。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包括行政执法、司法、解决争议的仲裁活动、法律监督程序等,我国当前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普遍缺乏责任规范和制裁规范。其次,阐述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总体思路,主要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特点,指导思想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四条基本原则。第三章,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对策。通过对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分析,根据我国现阶段一些理论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参照已有社会保障的立法和相关政策,作者认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的设置应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提供就业教育和培训、提供法律援助等内容。最后,一作者认为在构建失地农民的保障制度时,应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把社会保障建立在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应制订专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使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获得法律的保护;鉴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与城市存在的实际差距,应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之间的差距,并进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体化。6.期刊论文崔静波.王宏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建立社会保障模式的途径-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3)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途径,提出了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及创造投资收益机会的建议.7.期刊论文杨一帆.YangYifan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兼论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财经科学2008,(4)本文首先对有代表性的文献成果进行了再次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对农地征用补偿内容、标准与分配使用等方面的认识入手,着重研讨和反思了土地换保障等思路的理论基础,最后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提出了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政策思路.8.学位论文林瑜胜中国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2005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和外环线等用地项目的规划修建为特征的新一轮“圈地运动”在全国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近郊的土地首当其冲。由于现行土地使用制度的缺陷,行政部门操作的不规范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城市近郊失地农民(以下简称“失地农民”)在土地非农化转移的收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引发了集体群访、越级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既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又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以说,如何合理妥善地安置失地农民,为其提供有说服力的社会保障,不仅事关失地农民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因而,进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不仅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政治意义。本研究共分“导言”、“当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综述”、“相关概念的探讨”、“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现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和“小结”八个部分。“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失地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意义所在,阐述了本研究所采用的视角和方法。“当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综述”部分对当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现有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概念的探讨”部分对本研究中的三个相关概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