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就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三、设计理念本文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是产生老王悲剧的社会原因,让学生真正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思想情感就有一定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会同情,但不会明白作者既然对老王关爱有加为何又心怀愧怍?因此,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抓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教学中要从老王的“善”、“苦”两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好好咀嚼意味深长的语句。同时,在品味中领悟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的目标、重点及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2(二)、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三)、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辅手段多媒体(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了解一位人力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设计意图】听音乐,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2、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有《倒影集》、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下干校劳动改造,被批斗。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3、体验自学--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给加点字注音字词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翳.杨绛.2)解释词语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3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设计意图】积累词语,学以致用。4、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生活。明确: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一个字概括:苦2)、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精神品质。明确: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心地善良老王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一个字概括:善通过课文的学习,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设计意图】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认识。3)、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提问、讨论:①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②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明确:①“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②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4总结:以善良对待善良【设计意图】熟悉文章内容,初步认识老王和作者,为下面的探讨打基础。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②,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板书: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我带送冰块车费减半“我”常坐他的三轮送人看病免费帮助女儿送他鱼肝油重病赠送香油、鸡蛋关心、询问他的生活情况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了解了老王与“我”交往的一些事情,深深地感受到了老王的不幸与善良,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与关爱。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进老王和作者的心里,去感受他们人性的光辉。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品味真情、揣摩语言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就下列问题合作探究。(精读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多媒体展示: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参考:老王临死前还要送鸡蛋香油这一情节。细节抓住“镶嵌”“攥”“强笑”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感情的聚焦点,品味细节描写,感受作者与老王的善,2、重点研讨、深化主题1)、作者夫妇关心老王是出于什么观念和精神?2)、作者夫妇已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的愧怍。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2)、结合背景知识,原来的话“这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5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3)、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不幸者的关心、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心。领会本文的主旨: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幸者,以坚强的心面对自己的不幸。3、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明确:前四段以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写:老王的职业、不幸遭遇、居住条件。接下来的三个片段,按照时间顺序,写老王的工作与为人;【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三、课堂延伸、升华主题1、思考:①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②你怎样看待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2、说话训练: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实现情感目标,以健康的心态善待不幸者。四、布置作业(课外练笔)赶快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中,升华文章主题。笔记记录设计:职业【谋生手段】:蹬三轮物质生活身体【生理缺陷】:残疾生活【居住条件】:塌败的小屋苦孤独无亲精神生活被人瞧不起“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善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物质上帮助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我”家善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精神平等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6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送给他大瓶鱼肝油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