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4品味古代诗歌中的精妙词语(炼字)【《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D【学习目标】1.梳理古代诗歌炼字的常见类型,体会炼字艺术的非凡魅力。2.熟练掌握炼字类鉴赏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自主研读学习单【自我诊断】1.[2012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注][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立足诗歌,从字的本义入手;还要注意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如本题“软”字运用了通感,“涌”字运用了比拟。【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分析】“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角度低,用“铺”字很准确。拟人的手法很形象,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诗人喜悦无比,沉醉其中。让读者感到夕阳平缓、柔和,有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2【答案】“铺”把东西展开.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铺”拟人的手法很形象,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诊断结果】1.2.【学习期待】1.2.合作探究学习单【备考对策】一、知识梳理:炼字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求以少胜多,一字传神,这就是炼字。这个字可以是某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也可以是立足于全诗,能传达诗歌主旨的。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个“咽”字和一个“冷”字就写出了泉水从石上流过的声音和日光照在阴暗树林中的色彩,两个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这是诗句的“诗眼”。再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是体现诗歌主旨的一个关键字。2.分类炼字主要有一下几类情况(1)炼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中“随”“抱”两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令,只有“随”字最合适,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感。(2)炼形容词一些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绿”“火”“蓝”这些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3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3)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蔷薇》中的名句:“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在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似不经意间进入诗中,但对于描画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4)炼数量词如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一)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诗句通过描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愁怨。许浑的《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两句中,“一声”“万点”,一鸣一栖,一闻一见,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清晨景色,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韵。(5)炼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二、技法盘点:鉴赏诗歌炼字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1.炼字题的解题思路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生动形象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改字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第1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例如对点精练1对“藏”字的赏析。第2步:将该字放回原诗句中,展开联想,还原它描述的事物或景象特征,例如,对点精练1中“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就是将“藏”字放回原诗中理解,将其意义结合诗句描述出来。第3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例题演示】1.[2012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2.将该字放回原诗句中,展开联想,还原它描述的事物或景象特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把上面的分析整合成答案: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其答题要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层的赏析,包括修辞手法或写法;二是深层的理解,主要是对人物或景物的细致深刻的描写。【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对口小练】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找出用得传神的字是第一环节,然后分析词句和意象、意境特点,进而把握该字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下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有人给自己洗客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何等的美满惬意啊。现在还不能回去,还是独自一人漂泊不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不饶人啊!不信你看,时光已把樱桃催红了,把芭蕉催绿了,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就要到了。【答案】“红”“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解释为“使……红了”“使……绿了”,既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自然变化现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又将“流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的意蕴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同时表达了词人急切的思家盼归之情。巩固提升学习单(10分钟完成)【课堂巩固】(8分钟完成)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5答:【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2.(2003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解析】本题能找出“咽”与“危”是诗眼并不难,难的是“为什么”和“结合全诗鉴赏”。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解释、描述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意境,即作用)【课后提升】(8分钟完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6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颈联中的“时”“旋”两个虚词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颈联写山中寡妇生活困难,只好不时地挖来野菜,野菜也不够吃,还要连菜根一起煮着吃;不时地砍柴,柴火还不够烧,还要带着树叶一起烧掉。写出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态。【答案】“时”“旋”均表动作的次数,经常而非偶尔,可见寡妇家里常常断粮,不得不常常挖野菜度日;常常砍柴也很困难,不得不连树叶一同烧掉。两个表频率的虚词,强化了寡妇贫困艰难度日的情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注]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答:【解析】分析单个字词的妙处,可以从含义、表现内容、使用手法和表现情感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答案】“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自结报告】总结本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