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教授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陈默老师育儿心理问题讲座华师大心理学老师陈默老师一、现如今的孩子1、高孤独感的独子上海90后、00后的孩子,都是独套公寓的独子,隔离了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交流,从而有了天生的孤独感。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养育独子。这些孩子既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独子,又是情感上的独子。一个人一旦孤独,就容易沉静在思考中,思考力很强。人一思考,就会涉及到终极关怀问题,而感到痛苦。有的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可能就在思考“活着干啥”“我不想活了”。例:陈老师临床研究经常遇见孩子想“既然80岁也要成灰,那么我现在就变成灰好了。”孩子一旦孤独,就开始思考行而上的问题。而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从这个问题上教导孩子。理论上说一个人真正成熟是看透了死亡的问题,而大部分实际上从这点来说是不成熟的。当成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成熟时候,就会逃避这个问题。而孩子的这个问题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答案,反而父母回避这个问题。得不到答案的孩子会越加思考这个问题,便进入抑郁状态,孩子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很大,从大量的阅读里去寻找答案,但是又找不到答案,所以孩子觉得越来越糊涂。天生的孤独感的副产品就是特别的脆弱。2、低物欲感的贵子现在的孩子有沉重的情感负担,生下来以后6个大人都对他很好,孩子受到了6个人的情感就会报恩。但是这6个人要求的报恩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孩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超过别人。相反,整个学习环境竞争又很激烈,要学习地出人头地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现在的孩子又面对了空前的学业压力,应试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空前的学业压力来自于:1)学校里考试成绩排名就是赤裸裸地白纸黑字地贴在那里的,而让孩子心里非常难受。2)来源于老师的压力,没有一个职业可以一年四次量化到小数点后一位。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以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来的。从而造成老师压力很大,很焦虑。老师焦虑的2释放渠道就是在教室里,每天课堂上释放给学生。例:学生告诉心理师,老师会因为教室里课桌椅没有放好而发脾气。3)来源于家长。在学校里遇到焦虑的老师,回家要面对一个更加焦虑的妈妈。聪明的妈妈看见孩子回家会抱抱她(对幼儿),或者聊聊开心的事(对少儿)。3、第三只笼子里的鼠例:心理学实验。第一只笼子,鼠放在笼子里,设计成打开笼子就会送进来食物。由于食物有奖励鼠打开笼子开关的行为,那么鼠就会不停地打开笼子以寻求食物。第二只笼子,设计成打开笼子就会送电击,那么鼠就不敢去打开笼子了。第三只笼子设计成,打开笼子送来食物,在打开笼子送来电击,再次打开笼子可能是食物也可能是电击,那么这只老鼠会如何做呢?这只老鼠会发疯,因为它不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现在的孩子就是这第三只笼子里的鼠,这边非常宠爱,就好像食物,另一边严厉要求,要好好读书,就好像电击。出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分裂,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我们的孩子是生活在和我们不一样的环境下,处于不同的压力下的孩子,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下,才能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家长的观念需要更新:孩子的长大时需要等待的!特别有的男孩子,可能要到初二才会真正长大。孩子不是你的替代!你没实现的事,就不要期望在孩子身上实现。如果家长要孩子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事情,这样你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就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还是心理把孩子当作你的替代品。甚至有更加恶劣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家长去战胜别人的工具,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战胜家长的朋友、同事、亲戚的孩子。二、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心理任务1、婴幼儿的心理任务(0-1岁,大概是最初的年龄)小婴儿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很重,要信任别人、信任世界。所以婴儿刚出生下来,会大哭,表达了恐惧害怕的情绪。母乳喂养对孩子有好处,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就没有享受过这种温暖的怀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觉得世界是不可靠的,别人也是不可靠的,对待别人也不是真诚的。反映出来的能力缺乏就是社会交往能力缺乏。3例:心理学实验,这还会影响成人将来面对困难的情况。用钢丝做一个假猴子,吊两个奶瓶,和一个刚出生的小猴子放在一起。小猴子爬上去喝了奶之后就恐惧地躲得远远的。在用毛绒布做一个假猴子,吊两个奶瓶。小猴子喝了奶之后会盘在那个毛茸茸的假猴子那里玩。接下来再放入一个钢丝做的假蜘蛛,两个猴子看见这个从来没看见过的假蜘蛛,吓坏了。前面的猴子是逃到笼子上面吊着,后面的猴子是逃到绒布做的假猴子那里,逃到妈妈那里去,把妈妈抱紧。过了一会儿,后面的猴子从妈妈身上下来,去惹、逗弄那只蜘蛛,发现蜘蛛是假的,就和蜘蛛一起玩了。前面的猴子即使被放到蜘蛛面前,还是只会恐惧地扑打。结论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得到母亲的温暖和安全感,将来面对困难会选择逃跑。2、儿童发展的心理任务2-3岁孩子会控制大小便后,就明白自己是能够掌控的,有自主意识。如果全程约束这时候的孩子,4个老人+保姆限制孩子的每个动作,剥夺孩子的自主感,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能动的,觉得自己无能,内在有很强的羞怯感,长大后他不敢面对别人讲话。例:大学生到陈老师那里治疗,要把灯关了,他躺在地上才能讲话。老人带孩子只有宝贝孩子的本能,但是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老人只能完全地保护孩子,不能有一点儿差池,等于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意志脆弱。4-5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大脑飞速发展,很聪明,特别是很想去探究不知道的事务,打破沙锅问到底。并且会去做破坏性的事情来探究,比如说把沙发弄坏,只是想知道弄坏以后会怎么样,而不是调皮捣蛋。但是这时候的家长常常会不耐烦地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还会比较其他的孩子,你怎么做不好,隔壁家的孩子怎么做得那么好。这样的话,这样的孩子就形成的内疚感,感觉自己是无价的,是别人不欣赏的,那么长大后也不会成为果断性、开创性的领军人物。4-5岁孩子在心理上还会有恋父、恋母情结,就是希望父母当中那个同性的不存在,而另外一个异性的就完全被孩子占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孩子长大后还是有这种情结,就会对他的婚姻不利。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最太平的,人一生中幸福指数是最高的。这个年龄容易种下自卑的树。进入小学后,小孩子就会有社会评价,老师会给她社会评价。如果这个评价是负面的,孩子会把老师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例:妈妈带孩4子来治疗恋母情结,陈老师觉得问题不大,这个年龄是会有恋母情结。后来发现妈妈很痛苦,找来爸爸聊聊,发现爸爸是事业非常成功的,妈妈是小老婆,是公开的。但是妈妈觉得自己见不得阳光,心理痛苦。陈老师和先生说,你太太很痛苦。这位先生说我们俩有感情,婚姻以感情为基础,那么我们俩在一起对不对呢?如果有感情,一张纸有那么重要吗?我现在为她提供的生活,全世界也没有几人能提供。物质上我能提供最好的,感情上也有感情,又何必拘泥于一张纸?陈老师认为这个先生很特别,他找两个太太,并且需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陈老师认为根源应该是小时候种下的。他的身高不高,小时候总是被男伙伴欺负,所以他发誓要很出色,来让向别人证明。这就是小时候埋下自卑,将来不管有多成功,仍然会不自信。小学阶段,妈妈要做一块橡皮,把老师的负面影响擦掉。老师说的负面评价,妈妈对孩子要说那是老师失控了,妈妈最了解你,妈妈认为你很好。学习是长跑,是马拉松,谁跑到最后还不知道。小学老师有个特点,你去问他小孩子好不好,他都说不好的。老师不来找家长就好了,有事老师会马上找家长的。老师看学生肯定看不顺眼,你想50岁的人看7-8岁的孩子肯定是看不顺眼的。如果老师找家长,那么家长一定要穿上铁马夹,把老师说的话全部都扛在自己身上,对小孩子说老师说你很好,就是有一些小瑕疵。现在有很多老师非常焦虑,妈妈不能做老师的帮凶。如果你一旦作了老师的帮凶,那么你的孩子会变得很焦虑,因为孩子都希望做一个妈妈眼里的好孩子,但是由于他年龄段的特点,他做不到,那么他就会焦虑。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只要你有好心态,你的孩子就会笑到最后。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的苛刻。比如说公交车上,孩子在座位上爬上爬下就会找来家长的一顿骂,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等孩子长大就不会这么做了,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在座位上爬上爬下呢?如果孩子小学的时候受到很多鼓励,那么将来孩子会很努力勤奋,能成功。但是现在又有过度的情况,如果这个孩子非常乖,非常好,大人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这个孩子为了要继续做到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这个孩子就认为自己必须是最好的,自己把神经绷得很紧,这样到了青春期就容易崩溃。有很多小学年级组第一名的小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愿意读书,崩溃了,读书读不下去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很出色,那么不要让他受到老师过度的美誉。例:有个医生的孩子,小时候非常好,不用家长操心。到了高中读书读不下去了,崩溃了,他在学校里用拳头打墙,把手也打坏5了。他说我现在什么都不要,只要把我的童年还给我。他长大后思考,用童年来换分数,换高评价有没有意义。3、青春前后期孩子的心理任务12-20岁青春期是心理学上非常麻烦的时候。人生有两大时期最麻烦,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往往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12-16岁是脱毛期,找一张那时候的照片会发现很难看,身高长得很快,可能一年长20工分,甚至可能长得比爸爸高。如果儿子长得比爸爸高,儿子就不会认命被挨打,还是反击还手,这时候的爸爸一定要领得清,不能再靠打孩子来树立威信。孩子身体长大了,但是心里没长大,所以陷入疑惑,我到底是打人还是小孩。虽然心里没长大,但是像装作大人的样子,就是懒得和你说话,电报语,“做啥”“烦来”。这时候妈妈开始失落,疑神疑鬼,怀疑是不是又喜欢女孩子了。如果这时候妈妈反而粘着孩子,一定要孩子说话,反而引起孩子反感。妈妈的明智的做法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孩子叫妈妈,妈妈马上来帮忙,帮好忙就识相地走开。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人,我是否要成为我爸妈希望我成为的人。就好像车子买来校正好,可以开始上路跑起来了。而且这个时候还要高考选择专业,更加容易使孩子混淆。这个时候很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整合好,让他找到自己。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整合好,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缺失忠诚度,对工作,对家庭都会缺乏责任心。例:有对夫妻来找陈老师,说要离婚。女的控诉男的,年轻的时候读书,读了好多书。后来又搞发明创造,搞了很多也没搞出啥名堂。一直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陈老师评价这个男的就是青春期没有整合好,不知道自己该做啥,不了解自己的强处弱处。16-20岁青春期步入成人期的一段时间,是寻找人生的伴侣,寻找亲密感,有爱的能力。如果前面几个心里成长期都做得很好,那么这个阶段就不会有啥问题。如果前面几个成长起长得不好,那么青春期纠正一下有效果。就像老人常说身体没长好,那么长法头里弄好有道理的。青春期里可以不但可以身体发育上纠正,而且心理上也可以纠正。如果这时候恰好遇见了一位更年期的妈妈就讨厌了,更年期的妈妈的特点就是希望别人关注她,所以表现得自己很可怜,一定要别人关注。这个妈妈没有搞清楚到底谁是更应该被关注的对象。如果青春期也没有纠正好,那么16-20岁这个时期就容易出问题。6一个家庭要和谐,三个人是等边三角形,但是很难做到。大部分情况下,等边三角形会变成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锐角也有尖有钝。假设A是妈妈,B是儿子,C是爸爸。三人的关系是爸爸在远一点的地方,妈妈和儿子比较近。AB妈妈儿子是等腰三角形的那条底边,爸爸C是那个顶角。那么这个爸爸在稍微远的地方,心里肯定不舒服,就会选择逃避,你们不要我,那我就跑开。爸爸去沉迷于工作、网络等。工作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逃避家庭责任或某种东西,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不用依次来赞美自己。因为爸爸比较远,所以老看儿子不顺眼,就一直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样妈妈心里就难受了,儿子是妈妈管的,儿子不好就是妈妈不好。妈妈就开始管儿子越来越多,管得越多毛病就越多,毛病都是管出来的。不管没毛病,像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多,没人管,所以就没有毛病。例:我们小时候也有毛病,有嗜好,比如爱喝茶,但是大人没人管你的,就不出问题。这时候妈妈很恼火,有两种选择。一就是批评爸爸,不管孩子只管自己。二是恨孩子不争气。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爸爸一直在很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