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学科衔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靖江市孤山中心小学江婷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一)课题的提出21世纪初教育部提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外语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这种思想已具体地反映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之中。小学与初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两个阶段,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及成果颇多,但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却不多,已有的研究及成果也有局限性,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在我市还缺乏成功的经验。我市自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后,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在衔接方面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均值得关注。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着小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进入初中又从简单的问候语等基本问候重复学习的现象,特别是对在小学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而言,进入初中后,重复学习,势必浪费时间,机械重复,影响学习的,泯灭拔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波及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下降及教师工作的重复、低效,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我们老师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科研工作。二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教法和评价方式不一致,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英语时,出现了学生英语学习严重不适应的情况。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渗透语法知识的讲解,通过听、说、读、写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中小学教师之间由于时间、空间、场所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的现象,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相互脱节,极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衔接,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性难题。(二)课题的界定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是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从英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如何铺垫、衔接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一)研究内容1、研究我市现行初一和小学英语教材体系中的衔接问题,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研究现行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教育评价标准、方式对衔接的影响问题,探索中小学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的连续性。3、研究现行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学习动机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切实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二)研究目标1、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探索学生知识与能力衔接的有效途径与方式。3、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三、研究方法与措施(一)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中小学的英语课程与实施(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综合性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等),分析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展开研究。2.文献法。查阅国家有关中小学英语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相关信息,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策略,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3.总结法。探索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最有实际效果的经验,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文字。4.行动研究法。鼓励教师将教学行动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发现、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仅提高教育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而且以此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技能。(二)研究措施1、组成课题研究的队伍由学校英语组所有成员共同研究。课题负责人:刘玲江婷课题成员:范小建翁丽季桂萍徐佳2、提高参与课题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1)课题研究的先导是理论学习,研究者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据此,我们积极组织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经典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和教学方法等。(2)组织钻研中小学两方面的教材以及衔接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及内容,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3、开展形式研究的活动(1)组织六、七年级的教师相互听课,了解中小学现状。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听完后再评析。通过听课评析交流,小学教师了解了中学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评介方法以后,就能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有的放矢;而中学教师了解了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就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优势,充分挖掘的潜力,更好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2)开展衔接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介绍与论文交流等教研活动。我们定期开展了研究成果的汇报会,如阶段性的研讨课、经验介绍会,并定期形成我们的研究报告。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一)主要成果1、发现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材内容与认知结构的脱节相对而言,学生在小学阶段听、说、读的训练较多,写的训练较少。不少学生到了初一后对字母、单词拼读还是模糊不清,词汇的遗忘率较高,对单词、句子会读但不会写,甚至对学过的单词即不会读,也不会写;不能正确理解语法;有些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科学学习方法。(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脱节小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说、唱、看图、做游戏等;中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任务型教学,倡导教师对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中学老师不太注意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活动的能力不强。(3)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脱节小学生步人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的面孔变生疏了,英语教师的面孔也变了,校园环境变了,英语教材的内容也变了而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也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衔接,更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2、找出了衔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使学生无法在知识上衔接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从2001年起,城市、乡村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但至今还有少数小学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了英语课程的小学,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往往没有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二级水平。来自不同地区的小学学生一起升入初中后,其整体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存在的这种水平差异,按部就班,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因机械重复而失去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吻合,学生就适应不了理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3)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小学生进人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和生生环境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趣味性、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又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4)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这些教学形式适应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等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教师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了,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负担”。一旦教师不注意这种情绪变化,学生就容易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3、总结了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可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教师可将初一教材和小学阶段教材中机械重复的部分进行整理编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2)注意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初一教师应注意给学生设置过渡地带。在初一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宜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教师可继续把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初一的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语言要生动,注重教学的重难点,要善于将机械得语言项目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能力。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高质量地实施了目标教学。(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应维护好学生在小学阶段原有部分好的学习的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喜欢做游戏;听录音、跟读及朗读等。教师还应同时让学生明白进入中学阶段有哪些习惯和方法应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在初一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在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主要环节——如何听课、如何做好预习及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5)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试形式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听力测试与口试;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4、增强和提高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四年的教学研究,教师们意识到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活动,同时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发展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法、策略,研究影响学生教育的因素等,使教与学有机融合,同步促进,使中小学教学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和发展性。通过课题研究,所有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增强了衔接教学的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研究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了数篇有关于衔接教学研究的文章,并有多篇论文在市级或省级获奖。(二)课题的价值本课题从我市英语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解决了中小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衔接,使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