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六章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掌握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体体现采集渔猎时代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原始的________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类不能正确认识________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两者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平衡关系人地关系征服自然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_______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物质和能量环境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②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土地资源水土流失(2)环境污染。①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__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表现大气污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噪声污染,污染海洋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3.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_______、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城市________乡村生态破坏发达国家________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变暖环境污染资源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________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发展(2)内涵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目的(3)基本原则持续性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公平性共同性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①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荒凉。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②后来人们学会了开凿深井,加上开发自然资源,荒凉的土地有了生机。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又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农业由此发达了,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兴旺起来了。③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地区却因为人口膨胀,河水出现污染,水源严重不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居民纷纷外迁。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④这里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家园又变得美丽了!(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哪个阶段?(2)图中四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3)②与③的环境问题有何不同?【答案】(1)①——采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2)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可持续发展。(3)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逐步扩展到全球。归纳提升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探究活动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直面环境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答案】(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2)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归纳提升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环境问题的分布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探究活动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持续发展。(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原则。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原则。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原则。【答案】(1)生态经济社会(2)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归纳提升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1.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2.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原则内容要求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典型例题剖析【例1】读下面“人类社会演进(甲)和人地关系(乙)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理解能力,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答案容易得出。第(2)题,解答本题应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为直接影响,可以把本题转化为:如果广泛修建梯田,破坏植被,直接造成的生态变化有哪些?第(3)题,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是滥垦现象。滥垦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口的增加,此题可以关中地区或江南经济开发为例分析说明。第(4)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回答第(1)、(2)、(3)题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例2】读下面三幅图,图a与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侧重读图能力的考查。第(1)题,由题干和图可知,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重污染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第(2)题,在图b中,通过判读等值线识别图例,可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是由城市转向农村。箭头反映出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环境问题分布的地域性特点。第(3)、(4)题,根据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的污染控制费用相差很大,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为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答案】(1)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从城市转移到乡镇(3)在污染物排放相等的前提下,所需要的污染控制费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高。不少发达国家为减少生产成本,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大量转移到污染控制费用低的国家或地区公平性(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知识网络构建学习效果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如下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引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答案】1.B2.C【解析】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