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第二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一)讲授内容•第一节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二、清算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三、唯物史观的创立•四、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一、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二、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初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三、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第三节《共产党宣言》问世•一、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二、《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革命中的检验和发展第一节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一、异化劳动理论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二、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三、唯物史观的创立•四、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理论探索(二)异化和异化劳动(三)《手稿》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背景: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但是,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不能通过法哲学的批判得到解决,而必须从“副本”深入“原本”,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深入到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从哲学深入到经济学。为此,马克思在巴黎就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其中一个主要成果就是写于1844年4月—6月的未完成的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手稿直到1932年由苏联全文发表。同年,资产阶级学者朗兹·胡特和迈耶尔也编辑出版了这部手稿。手稿的发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来一场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和思想的深入、广泛、持久的讨论。这场讨论的余波直到今天还没有平息。(二)异化和异化劳动1、异化的含义和卢梭的“异化”观点2、黑格尔的“异化”观点3、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点4、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1、异化的含义和卢梭的“异化”•“异化”一词的原义是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的错乱。•卢梭的“异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就是在人的权利的转让的意义上“使用”概念的,表示人们自愿订立契约,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的一部分转让给一个处理公共事务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国家。2、黑格尔的“异化”观点黑格尔第一次从哲学上规定了异化概念的含义,这就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异化的具体含义是指:作为主体的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异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归“绝对观念”自身。可见,黑格尔讲的异化是绝对精神的异化。3、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费尔巴哈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以人和自然为对象。他讲的异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就是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并崇拜上帝,受上帝支配。只有消灭宗教,让异化为上帝的人的本质返回给人自身,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马克思《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4、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1)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3)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a、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不是精神的异化,也不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而是劳动异化。b、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c、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A、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占有的产品就越少,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1)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基本内容B、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活动,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工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是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的原因C、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通过对象化,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产品而得到确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自己类本质的人。是前两个异化的必然结果D、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2)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根据异化劳动概念,马克思探讨了被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当作自然前提的私有制的起源问题。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3)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三)《手稿》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1、《手稿》历史意义首先,马克思自觉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异化劳动理论。其次,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再次,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实践观和揭示人的本质奠定基础。第四,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基础。最后,揭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根源,深化了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1)《手稿》从整体上来说还只是马克思在形成自己理论体系过程中的最初探索,与后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比不够成熟。(2)《手稿》中还存留明显的黑格尔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的痕迹。对劳动的理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的论证等等,都还带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2、《手稿》历史局限性二、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神圣家族》本来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曼泰尼雅的一幅画的名称,画中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耶稣,旁边还有其他的圣人、天使、神甫。马克思借用这个名称,讽刺鲍威尔就像耶稣,他的伙伴就像耶稣的门徒,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真理的化身,狂妄自大,超乎群众之上。历史背景:1844年8月,恩格斯来到巴黎,实现了与马克思的第二次会悟——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从此,两位学者和革命家认识到他们在政治立场和理论观点上完全一致,进而开始了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使命。他们合作的最初成果是批判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大部头著作《神圣家族》(1844年9——11月),开始了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全面决裂。这部著作大部分是马克思所写,虽然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但却是继手稿之后对于新世界观的进一步探索,处于异化劳动理论向唯物史观转变的过渡性著作,为不久诞生的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了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因此可以说,《神圣家族》是处于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接近于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初步完成。《神圣家族》:向唯物史观又迈进一大步•1、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被标榜为“自我意识”哲学、“批判哲学”。•他们认为批判是“自我意识”的本质,“自我意识”是通过批判活动而创造世界,因而又称自己的哲学是“批判哲学”。他们把一切现实问题如工人受资本奴役和剥削,变成观念问题,认为只要通过批判消除了人们头脑中的资本观念和剥削概念,就消灭了资本和剥削。•马克思批判说:“把实在的现实只看作一些范畴的‘精神’,当然要把人的一切活动和实践统统归结为批判的辩证思维过程。它的社会主义同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也就在这里。”•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奥秘,揭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马克思指出,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通过诡辩,把事物的概念当作独立存在的实体,也就是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作为感性存在物的来源和基础。•他以果实为例,揭露了思辨哲学的诡辩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或环节:•第一步,从现实的各种具体水果中抽象出“果实”这个一般概念。•第二步,把概念实体化,看作是具体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本来,果实这个概念是对现实的苹果、梨等水果的一般本质的反映,但思辨哲学家却认为,“果实”是独立存在的本质,而且是现实的各种水果的真正本质或实体,各种水果反而只是果实实体的样态或幻象。•第三步,宣布苹果、梨等具体水果是“果实”这个实体的简单存在形式,是它的样式。这样,马克思第一次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割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把一般看作是脱离个别的独立存在的本质。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青年黑格尔派把历史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历史,认为自我意识对于现实事物的批判,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批判的批判“把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尘世的粗糙的的物质生产中,而是在天上的云雾中。”他们反问道:“难道批判的批判以为,它不去认识(比如说)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它就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吗?”《手稿》以人本质的异化为根据划分人类社会历史时期,而现在,马克思明确地把生产方式确定为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钥匙。•什么是历史的发源地?这是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提出,要理解人类历史发展,不能到被黑格尔描绘的人类社会大厦之顶的政治国家中去寻求,而必须到被黑格尔所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求。•在《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看到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但这里的劳动还是与现实的异化劳动相对立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指出,历史的发源地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并内揭示了生产方式对于认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作用。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的核心是把精神(批判)和群众对立起来,把历史看作精神和群众(人类)对立的历史,把自己看作批判的化身,把群众看作精神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因此,他们的历史观必然是英雄史观。•针对鲍威尔说“工人什么也没有创造”的谬论,马克思说:“批判的批判什么也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三、唯物史观的创立•1、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背景•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春,马克思写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第二次合作,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态》则是对《提纲》中新世界观的要点的具体展开和系统阐述。《提纲》和《形态》一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1、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背景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1 / 1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