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汇总一、填空(10个1分/题10分)二、不定项选择(10个2分/题20分)三、判断(10个2分/题20分)四、论述(2个25分/题50分)第一章什么是国学1国学本义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2国学的别称有:中学、国粹、国故、国故学、旧学、汉学3国学的概念:它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第二章儒学与经学1汉武帝时期,“经”成为儒学典籍的专称。2汉人为经书作的注解称为“传”、“注”,后人再为注解作的注解一般叫做“疏”或“正义”。3经的范围:(1)最开始是成于先秦时期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2)之后变为五经:去掉乐经(3)至宋代最终形成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孟子、尔雅、论语、孝经4魏晋南北朝时期,郑玄结束今古文之争。5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玄理化过程中:何晏注解《论语》、王弼注解《易》6民国初年,儒经的疑古风潮与古史辨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顾颉刚。7儒学的意义:1、思想倾向:(1)人本思想(2)王道思想(3)德治思想2、精神追求(1)经世致用的精神(2)政治批判的精神(3)积极开放的精神第三章十三经1《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2《诗经》中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后三个为写作手法)注意运用3诗经流传至今仅剩毛诗一家。4礼记是论述礼仪的论文汇编,分为:小戴礼记(编者戴圣)、大戴礼记(编者戴德)。5春秋三传的区别在于:《左传》以叙史事为主,《公羊》、《谷梁》以解释经义为主。6孟子的主要思想:民贵君轻、建立心性之学,主张人性善、与民同乐、反战、开拓功夫之义理途径7《尔雅》是中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最早的训诂学著作。第四章史部概论1《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2《四库全书》将史书的分类: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书、史评史论类著作、学术史3史部的特点:(1)经史一体,正野分途(2)官修主导,私著丰富(3)学识兼备,尤重史德(4)叙述简略,考订详细4《通典》《通志》《通考》三书被称为“三通”5《通典》是一部典章制度史,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史书。第五章二十五史1《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帝魏。2《汉晋春秋》于三国尊蜀为正统,《资治通鉴纲目》也以蜀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3《晋书》文章用骈俪4《隋书》是二十六史中修史水平最高的著作之一。第六章先秦诸子1子学的形成原因:(1)官吏流散,周天子权力下降(2)士阶层的形成(3)官学解体(4)人才需求强烈。2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当时的显学。3法家主要分为四派:(1)尚法派:商鞅(2)尚术派:申不害(3)尚实派:管仲(4)尚势派:悄子。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将三派予以融合。第七章历代子学1玄学的历史分期:(1)正始时期:何晏、王弼(2)竹林时期:阮籍、嵇康(3)元康时期:向秀、郭象2中唐诸子:韩愈(排佛)柳宗元(以封建论论国家政体)刘禹锡(重视因果关系)3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4宋明理学的派别:理学(程氏兄弟、朱熹)心学(王阳明、陆九渊)清代朴学(王宗羲、顾炎武、龚自珍)5中国哲学主要关注的问题:(1)天人论(2)本体论(3)名实之辩(4)运行之理6中西哲学的差异:(1)求知识VS.求道理(2)主体化与对象化的不同(3)整体与个体的差异(4)重变异与重概括的不同第八章集部概论1楚辞的书目:《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2别集的分类:(1)按内容分: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2)按有无注释分:原本、注释本、评点本(3)按编订者分:自编、他编、辑集3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全文采用骈文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全书共50篇。第十章佛学概论1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八个宗派先后产生。A.隋代(1)天台宗:浙江天台山(2)三论宗:南京栖霞寺B.唐太宗:(3)净土宗:庐山东林寺(4)唯识宗:西安慈恩寺C.唐高宗(5)律宗:扬州大明寺D.唐武则天(6)华严宗:五台山清凉寺(7)禅宗:河南少林寺E.唐玄宗(8)密宗:西安大兴善寺第十二章古典艺术学1甲骨四堂: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2中国古代书法家中以草书见长的有:怀素、张旭、张芝3我国的书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三种风格:以晋代为代表的平和、含蓄的风格,以唐代为代表的刚健、雄强的风格和以宋代为代表的自由豪放的风格。4王羲之的书法主要书法作品有:《丧乱帖》《快雪时晴帖》5中国三大全才:赵孟頫苏轼董其昌6顾恺之被称为“画祖”7中国画从创作思想与审美情趣分为: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第十三章版本、目录与校勘1善本是指清藏书家所指出书目,多以明世宗嘉靖为界。宋元刻本多为善本。明神宗万历以后,标准亦见严格。至于明代,应该看是否经过精校。标准为:足,精,旧。2《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官修丛书。《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3校勘的四种方法:(1)对校法: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其旁。(2)本校法:以同一本书的前文与后文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谬误。(3)他校法:以他书来校本书。(4)理校法:通过相关知识与考订者本人修养来修改。4校勘的学术语言:(1)异文:正误之别、通假字之别(2)原因:误“讹”、脱、衍、倒第十四章小学1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仓颉造字说,结绳记事发展为汉字说和八卦演变为汉字说。2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注意运用)3《广韵》是古韵研究最为重要的工具书。4中国古代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现代汉语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5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上一下,反切上字取声,反切下字取韵及声调。6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著作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尔雅》。第十五章天文地理学1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2岁星纪年法是根据木星的运行周期来纪年。3古代中国关于宇宙的结构,主要有浑天说、宣夜说和盖天说三大学说。4《尚书•禹贡》是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三)论述题可能考点1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举例。答:(1)诗歌重抒情而轻叙事。(2)小说重情节而轻人物。(3)戏曲重写意而轻情节。(4)文论重参悟而轻分析。2.请举例说明中国诗词之别。答:(1)以曲调为词牌,题目可有可无。(2)以乐段为分片,片有定式。(3)依词腔压韵,韵位疏密无定。(4)依曲牌为句,句式长短不齐。(5)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二者风格之别:(1)诗庄词媚(2)诗言志、词言情(3)诗开阔,词余味悠长举例略3请简述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的思想。答:(1)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是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伦理观∶“仁”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2)“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以“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宇宙观∶“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政治观∶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尚道尚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3)墨家提倡“非攻”、“兼爱”、“尚贤”、“节葬”。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反对空言,着重实践,强调自己动手,反对不劳而获,反对空言欺世,注重存心救世。奉行“生不歌,死不服”信条,以自己的艰苦奋斗,来抵制奢侈之气,倡导勤俭。(4)法家是从儒家分出的一支,之后与儒家思想越行越远。法家思想强调刑罚的重要性。主要分为4派,分别是:(1)尚法派:代表人物商鞅,其主张国家应尚法之道:富国、强兵、峻法、重赏、严刑。(2)尚术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其主张法不足以治则用术,用术以御下。(3)尚实派:代表人物管仲,其主张以法为体,以刑为用,以农战为目的。(4)尚势派:代表人物悄子,其强调时势造英雄。4请简述儒经的演进。7各时期及其特点答:(1)先秦时期:经书的流传期。本时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经学思想体系,更没有在政府思想、官学上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秦设博士官,图书及学术集中与咸阳。秦亡后,项羽焚咸阳,大量书籍被毁。(2)两汉时期:经学的形成期。经学由单纯的学术开始转向致用并用来考取功名与利禄。本时期经学开始形成两大派别:今文经和古文经。今文经是由口述而得以流传,古文经则是由后人发现的古籍而得以流传。本时期经学的特色在于:天人相与,明为儒家,却带着阴阳家的习气。由于两派的文字不同导致两派的经说不同从而反映到宦途的不同。从而形成今古文之争。(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经的转型期。本时期的主要标志:A.今古文经学的融合并使得郑学得到修正,向新的方向发展。B.经学的玄理化。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有何晏,他注解了《论语》,王弼,他注解了《易》。(4)南北朝时期:经学开始南北分立。本时期南经趋于开放,北经趋于保守。同时,该时期三礼之学即对周礼、仪礼、礼记的研究开始兴盛。(5)隋唐五代:儒经的统一期本时期,在政治上,北方统一了南方;而在学术上,南方统一了北方,南北学开始合流。经学统一的标志是孔颖达主持纂修《五经正义》。而经学也开始由统一走向自标新意。但是由于当时对《左传》作者的质疑导致了宋代对于移经改经的盛行。(6)宋明时期:儒经的新变期本时期儒学面对佛教与道教的兴盛,需另觅出路。便形成了新经学即理学。扬弃汉儒训诂解经方式,重在阐释义理。本时期经学义理化倾向明显。代表人物朱熹、陆九渊。元明经学则乏善可陈。四书成为科举必考书目。明成祖也修订了四书大全与五经大全。(7)清代:儒经考订期本时期经学的学术主流为顾炎武影响下的朴学(汉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已经不行于世,人们发现了重新解读儒家经典的必要性。从而出现了考据学,考据学重视文献本身,讲求证据。其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段玉哉,主要著作是《说文解字》。当时也出现了汉学与宋学之争。二者由于根源的不同,导致宋学认为性本善并研四书,汉学认为性本恶并研五经。(8)清末民初:儒经反思期当时,以公羊学微言大义为主的西汉金文学兴起。嘉庆之后,国家动乱的隐忧浮上台面。当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龚自珍和魏源。而到了民国初年,疑古风潮与古史辨运动兴起。代表人物有顾颉刚,他认为尧舜禹是杜撰出的人物,不是古史。民国初年的运动使传统经学的地位遭到破坏,经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