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自己的教育生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吴益问题讨论教师是知识分子吗?教师是一种专业吗?我们都在做什么?教师不是知识分子(观点分享)当今中国谁做教师?据我观察,进入教师队伍的一般都是保守求稳者、因循守旧者和怯懦弱小者。这些人对外界信息缺乏敏感度,并对未来缺乏想象力,至少是对生命缺乏激情。总之,如今在中国做教师的大都是不敢或不愿意接受风险挑战的人。学校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打磨器和浇铸机,越是重点学校和公办学校,不管因什么理由入行,不管原来是什么性子,都会被打磨成保守求稳者、因循守旧者和怯懦弱小者。没有激情和想象力终将成为表现学校严肃性的一条标准。教师不是知识分子(观点分享)当教师善心不存的时候,教师就不信任学生,也努力要把学生作为僵尸驱赶。就这一过程的本质意义而言,教师既是受害者又是迫害者。民众之所以认为越是低年级的任课教师的教育水平可以越低一些,并且待遇也应越少一些,那是因为低年级任课教师的迫害手段没有高年级教师那么高明而已。未来社会是教育家治理学校的时代;然而在当下中国城市化教育欲望中,似乎还没有真正的教育家出现的迹象,或者说,当下中国以训练性为特征的假教育环境还难以诞生真教育家。教师不是知识分子(观点分享)当今中国的教育脚步不是稳健,而是太快了!我们说这种“快”实际上是权力中心主义和物质功利主义欲望无限膨胀的结果,教育已经被蹂躏成为捞取功名利禄和争权夺利的工具,它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一种假教育。形式战胜了内容,表象战胜了本质,指标战胜了价值,数量战胜了质量,枝节战胜了主干,过程战胜了结果,灵肉割裂的荒谬者在无限膨胀的权力中心主义和物质功利主义欲望中越战越勇。教师不是知识分子(观点分享)作者还说——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品质,首先应该是社会责任感,其次必须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必须保持旺盛的批判精神,并能够对权利和物质的引诱腐蚀保持不懈的警觉。理想的教师应当是知识分子。对于这些知识分子,教育就是他们的生命状态,离开了教育,他们就无法生存。感受与思考这些话语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汗颜,催我们警醒。我们真是知识分子吗?我们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吗?教师,自古以来被称为“先生”,在圈外人看来就是知识的代表。如今读到这篇文章,虽然令人颇有不平,但是冷静地读下来,又觉得其中有些观点和话语颇有几分道理。教师是一种专业吗?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合国还在特别强调教师是一种专业,说明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同程度还不够。教师是一种专业吗?历来有一种看法,认为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可以做教师,而没有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要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要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人们不会对律师、医生、会计的专业性产生任何怀疑,也不会有从未学过法律、医学、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去直接谋求这些职业。而教师职业则很多人有胆量来尝试。中国历代有专业性的“祖传名医”,但从来没有“祖传名师”的概念。教师是一种专业吗?人们常说医生“越老越值钱”,但是,教师呢?那是“到老不中用”。我们不是总在自嘲“越教越不会教”了吗?医生有医案可循,有病历可究。教师呢?教案怕写,没有各自成功或失败的教学个案集。自然就没有本钱可言,说话也就没有底气。今天看来,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虽然不需要再打问号。但我们如此地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其实就是因为不专业,至少是不那么专业。我们都在做什么?披星戴月。早早上班,很晚下班。劳其筋骨。周一到周五都有课,连到周末也不放过。苦累交加。教师叫苦,学生喊累。苦海无边。尽管又苦又累,但还是苦口婆心地教诲学生明白“苦中苦”和“人上人”的道理!年复一年,都麻木了!外人怎么看我们?一个美国中学生眼里的中国中学教育安妮·奥斯本(《参考消息》2009年6月9日第15版)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如果教师能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维持纪律而上完45分钟课,就被认为有本事。不足为奇,北京一家中学的课堂气氛在我看来是沉闷的。那里根本没有不受纪律的问题。不过让我真正惊讶的是,尽管我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上课时,学生们不受管束,但是我感觉从拉丁语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好像比在北京这所中学这样的地方学到的多得多。一个美国中学生眼里的中国中学教育中国学生整天背诵和独自做无声的书面练习,齐声做口头练习。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首先是中考,然后是高考中出现的东西。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公立中学和大学招生完全看分数。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进入顶尖学校的竞争让美国东海岸誓死要上哈佛的心理相形见绌。中国学生课业的严格程度超过所有美国学生,不管是在查尔斯顿中学,波士顿拉丁中学,还是埃克塞特中学。这种状况在大城市和富足的郊区和县城,甚至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尤其严重。这些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超过绝大多数美国学生的想象。一个美国中学生眼里的中国中学教育不仅如此,对于习惯在历史和英语课上自由辩论和自由讨论不同数学题的可能解题方法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的学生课业看起来空洞和过于受约束。中国学校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数学题只好有一个好的解题方法,计算机只有一个编程方法,完成家庭作业——薄薄的卷子纸——都是一样的,很少要求写论文。课上不讲小说,老师鼓励课外读历史类书籍,而不是小说。课上讲的唯一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节选,还有古诗。上课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完全是为入学考试做准备。教育:忍不住的感叹(观点分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当整个社会都这么摆出一副为教育“砸锅卖铁”的献身姿态时,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退路”可走?我们的孩子还有什么选择可言?宠物是怎么死的?一句话,是宠死的!宠物幸福吗?说到底,“幸福”的宠物是可怜到连恨的权利和撒野的自由都被剥夺了的。当三代宠爱集于一身时,成长的幸福也就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期待中了。爱,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教育:忍不住的感叹(观点分享)繁荣,把教育从“田园”推向了“工场”。繁荣,把教育现代化为“流水线”。教育的繁荣,把人包装成了“材”。繁荣的教育,最终却把“这一个人”都铸造成了“这一群人”。胃被填实了,脑也被灌死了。人才初长成,早早成了材的人,都成了最终找不见人的“材”。事实上,眼下繁荣的中国教育,无疑已膨胀成了一种规模生产、竞技运动与政绩工程。我们一起思考——我们累得该不该?我们苦得值不值?“该”和“值”的标志:学生成才了,我们自己发展了。显然,我们只是做到了:学生大多数人找到一份工干了,我们逐渐变老了,其他也就那样了。问题出在哪里?时间用得太足了。课时要得太多了。眼里只有分数了。精力只剩应付了。没有时间读书了。缺少时间思考了。教学没有研究了。敢问路在何方?——留点时间思考一天21小时台湾大学有口钟叫“傅钟”,傅钟每天响21下,这源自台大老校长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李镇西老师当年在四川乐山工作时,教研室的唐建新老师曾对他说:“不要只是不停地奔跑,还应该适当地停下来沉思——通过写作、整理、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在工作之余,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轨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得“他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本质记忆教育科学规律,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每一天的工作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与激情。”对教师来说,“教而不思则滞”。思后方知教之法,思后方知教不足,思后方知教之本,思后方知教之变,思后方知教之魂。只有会思考的教师,才会教出会思考的学生。敢问路在何方?——做实校本教研当学大雁,别做海鸥礁石嶙峋的海港,一只海鸥,自由地飞翔。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的其他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在海鸥群里,所有的优雅与庄严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他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当学大雁,别做海鸥(美文分享)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是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校本教研——不要单飞要合作专家不是天生的,专家就在我们当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合作的益处——心理支持: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新法诞生:信息交汇,灵感裂变;减轻负担:资源共享,同研共进。校本教研——基于问题不怕问题,但需要厘清问题。面对问题,要区分问题真伪。梳理问题,要找出核心问题。找到问题,要分析问题成因。形成课题,分工合作搞研究。研究问题,要有辩证思维有效教学,问题不光在“教”,也在“学”。但是,主要方面在“教”。要让学生变“奴隶”为“主人”。没有“学”的主动,教学就只能是单向的。学生为什么甘于当“奴隶”,拱手出让主人权?问题还在教育、在教师。学生的改变,教师要有研究,要有方法,需要有耐心。要重视教育家长——别总让你的孩子考第一(美文分享)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日前在杭州为300多位学生家长上了一堂幽默的亲子课: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考了一个超过60分,很高兴拿回家给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的,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说到这里,我真感动啊,终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人个。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7到17名里,那才能成功么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摘自09--10月28日《都市快报》作者张娜要重视教育学生——一位高二女生对未来孩子说的话现在我还是个孩子,我想等我成为母亲的时候,我要记得我是孩子时的体会。我不想犯同样的错误,让你的童年总是睡不够,总是担心着考试和作业,我也不想你长大成人之后为生活所困,而这一切的责任都在于我。首先,我不能以长辈自居,不能因为我是母亲就把自己放得很高。如果我做错了,我会跟你说对不起。我要尽力避免因为一时疏忽而发生错误影响了你的价值观。我也不会溺爱你,溺爱只会让你成为经不起挫折的软弱的人。我要教会你坚强、忍让,教你有骨气地活着,正直、善良、有担当。我还要教会你勤奋与务实,勤奋可以树立你的自尊心,带给你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带给周围人鼓舞和快乐。我会让你学着支配时间和金钱,懂得积蓄人生的力量。一位高二女生对未来孩子说的话(美文分享)当然,我会尊重你的意志,不会强迫你违背意志,不让你的书包里装着别人的理想。我也要让你知道犯错的代价,懂得尊重规则,珍惜你拥有的自由。我一定会教你什么是爱。我会让你知道妈妈是多么爱你,让你懂得珍惜、感恩和自爱,在遭遇命运的不公与不测时,不要放弃自己。我也希望你能尊重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我更希望你成为一个智者,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