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目标,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与竞争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形势需求、指导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需求(一)“十二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五年努力,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新阶段。—2—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粮食安全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十二连增”,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学术地位,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实现重大进展,大型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森林重大病虫害松材线虫综合防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生物、信息、装备等技术为核心支撑的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物种业、农机装备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村镇规划、环境整治、建筑节能、防灾减灾等一批关键技术,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入一个“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时期,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基础竞争力—3—不强,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加快,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加速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农业科技的需求向质量效益整体转变,进入新一轮技术需求旺盛期。社会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多样化和高品质,食物营养与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业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示范引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科技在农村的包容性增长滞后。县域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资源配置少,科技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4—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广大农民生活品质,亟需科技落地农村基层,提升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我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但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话语权不够,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分工仍处在价值链中的中低端。近年来国际农业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围绕农业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重点领域已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迫切需要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三)世界新一轮农业农村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掌握全球农业农村科技竞争的先机更加关键。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各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农业前沿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引领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指明了方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和量子的微观层面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探索生命起源—5—和进化开辟了崭新途径,掀起新一轮农业生物技术革命浪潮。智慧农业进入发展提速期,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信息化主导的智能农业,生物技术引领的农业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技术等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创新创业进入高度活跃期,为构筑农业农村科技先发优势提供了机遇。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创新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四)加快农业现代化任务艰巨,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农业农村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处于少量领跑、大部分并行和跟跑的格局,整体竞争力不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大,但优秀拔尖人才少,缺少能够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确定突破方向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科技基础条件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不够。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6—较大,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不相适应。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尚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全国农业科技资源尚未得到有效配置,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不高,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新型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尚未完全形成。农业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尚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尚不能有效支撑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长期以来,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远未成为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的主体,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源头产出和供给不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少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机制尚未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仍需提高。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既有加速发展,推进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重大风险。面向世界农业农村科技前沿,面向农业农村主战场,面向国家农业农村科技重大需求,必须牢牢把握机遇,树立创新自信,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攻坚克难,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深—7—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农业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加快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新动能。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农业农村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质量,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着力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扩大农业科技开放合作,着力强化科技扶贫精准脱贫,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整个“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坚持聚焦国家农业科技目标。针对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部署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农产品供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8—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与部门、地方的对接,通过协调联动、工作会商等机制,树立大农业、大协作理念,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布局合理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坚持扩大农业科技全球视野。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塑造农业农村科技国际合作区域新格局,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引进来”,全面提升在全球创新中的地位,实现由农业科技大国向强国转变。坚持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原始创新在国际上占有一—9—席之地,颠覆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迈入并行、领跑为主的新阶段。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持续稳定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若干重点农业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适应农业科研特点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建成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更加提升,创新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对象更加广泛,双创活力不断增强。建立一批更具特色、更接地气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基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民收入持续增加。—10—专栏1“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指标与目标值指标2015年指标值2020年目标值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70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10.217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个)680010000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4.7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个)23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个)-30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个)3680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个)-10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型县市(个)-100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个)246300星创天地(个)-3000科技特派员(人)70万80万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