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概况“文殊院”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8.62万平方米,约合279.30亩。其中15.34万平方米用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2.05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7.20万平方米,地上商业建筑面积为19.30万平方米(其中17.05万平方米为B代号地块上建筑物,其余为C代号地块上的商业建筑),地上居住办公用房建筑面积7.90万平方米(其中含1万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其余C3、C5、C7三宗地共3.28万平方米(约合49.2亩),用于拍卖。二、投资可行性研究依据中房集团(成都)尺度地产营销有限公司对“文殊院”项目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工作,并提交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项目银行贷款,其主要研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4、《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5、《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房地产估价规范》;6、成都市有关房地产开发、销售的法规政策;7、二○○○年《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额四川省估价表》及相应的取费标准;8、国家及地方关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管理条例;9、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0、成都市2001年至2004年《统计年鉴》;11、其他相关资料。三、投资可行性研究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1、本项目土地使用权能合法取得;且以本报告设定的价格取得为本报告的假设前提;2、本报告设定的最高最佳使用用途能够最终通过规划部门的认可批准;3、政府对周边商业服务设施、基础配套设施有整体规划;4、本项目建筑设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适度,能引导足够客流量并能满足消费者需求;5、本项目地质状况较好,工程建设能按计划顺利进行;6、本项目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符合国家相关验收标准,项目综合验收能顺利通过政府规划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验收,项目能及时交付使用;7、政府的相关政策、房地产市场、经济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没有较大波动;8、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合法、真实可靠。四、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结论(一)市场分析结论根据对“文殊院”建设项目的综合分析得知: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具有文化内涵、区位、规模、品牌等优势。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升温,尤其是商业、住宅类房地产市场良好的有效需求增长;旅游产业作为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本项目奠定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从市场的角度来开,该项目开发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项目开发建设可行。通过对该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实物形态、档次等)。在充分考虑影响项目价格的若干因素和未来变动趋势的前提下,利用房地产价格评估中的市场比较法、收益法、长期趋势法等评估方法原理,对开发完成后的该项目各类房屋的平均销售单价进行了预测。商业用房:15000元/㎡(平均价格)住宅及综合用房:4500元/㎡(平均价格)汽车停车位:2280元/㎡(按成本价格出售)(二)财务评价结论通过对该项目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预测,本项目在整个运作期内,销售收入将达到325050万元;产生净利润39608.5575万元;上交销售税金及附加17877.75万元、所得税19508.6925万元,共计上交税金37386.4425万元。总投资利税率:23.83%,总投资净利率:15.97%,销售利税率:11.50%,销售净利率:12.16%.综上所述,项目在市场和财务上是可行的。第二章投资环境与市场分析一、成都市经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一)、成都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出现了三大城市圈:大北京、大上海、大广州。这三个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2、三大城市经济圈已经为中国的经济形成了坚固的基础,犹如一支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犹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将确定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的新格局。3、要实现中国整体均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中西部的崛起。西部的整体发展,关键还在城市,特别是大规模城市经济圈的拉动。4、在这个引弦蓄势的格局上,幅员广袤、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需中心城市作为发大北京城市圈大上海城市圈大广州城市圈长江流域经济带西部的致动点、发力点“1”在哪里??力点!“3+1”的中国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呼之欲出,“3+1”格局的“1”,只可能出现在西部!5、这是历史给予的一个巨大的天时!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经济圈最有可能成为:启动西部大发展的龙头,取得进入“3+1”格局的入场券。6、成都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也确定为:建设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担当成渝经济圈的领导角色,推进“3+1”格局的真正形成!(二)、成都经济发展地位和主要城市的比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2003年成都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70.8亿元,排名保持去年第四的位置;2003年成都经济发展态势横向比较研究十三个副省级城市GDP情况3466.632860.5120921780.31769.91662.41632.61576.21414.81367.8940.4760.121870.81513.517.3151315.915.312.115.215.113.514.517.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青岛宁波武汉大连南京哈尔滨济南西安厦门GDP02468101214161820增长率GDP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增长率(%)城市人口发展状态:2003年成都市年末总人口1044.3万,仍居首位,比去年增长15.82万人;十三个副省级城市年末总人口情况954.3781.19725.19720.68716.6642.78582.6572.23560.16549.07158.84146.761044.3020040060080010001200成都哈尔滨武汉广州青岛西安杭州济南南京大连宁波深圳厦门总人口数(万)城市居民购买力总体状态:从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角度判断,成都市居民的购买总体实力位居第四位,其相对发展速度与西安并列排第六位;十三个副省级城市社会消费品总额情况853.99801.77624.2600.24587.52568.45533.2521.5512.2440230.341494.27771.591216.31311.612.414.412.415.612.715.81315.9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广州武汉深圳成都哈尔滨南京杭州大连济南宁波青岛西安厦门总额024681012141618增长率总额(亿元)增长率(%)城市居民潜在购买力状态:从居民储蓄余额角度判断,成都市居民潜在购买力排名第四位,其相对发展速度排列第六位;十三个副省级城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比较3727.332199.451589.961310.21285.531253.851210.61153.71059.631007.04758.4397.1614941924.117.817.9922.5319.0321.314.4322.8721.9521.920.825.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大连武汉南京西安哈尔滨宁波青岛济南厦门储蓄余额051015202530增长率居民储蓄余额(亿元)增长率(%)城市对外开发程度状态:从实际利用外资角度,成都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还相当落后,保持倒数第三位,但其相对发展速度位居前列,居第七位;十三个副省级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50.4240.1430.6422.1117.6217.2712.912.4310.096.532.712.652.968.815.537.911.856.685.14.493.320.625.32610.10102030405060深圳青岛广州大连武汉宁波南京厦门杭州济南成都哈尔滨西安利用外资数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增长率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增长率(%)城市居民收入状况:就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角度,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处于中下游,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十三个副省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25935.84142771291512898115711101310195.561007591018524.527892.777489641410.19.89.58.49.111.315.511912.77.97.4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深圳宁波厦门杭州广州济南南京青岛成都大连武汉哈尔滨西安人均可支配收入024681012141618增长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位居第五位,其相对发展速度排第八位;十三个副省级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1157.771006.18954.04946.49837.6739.4645.06506.9504.9479436244.6186314.730.758.220.139.354.613.137.824.841.6315.520.722.9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广州杭州南京深圳成都宁波青岛武汉大连济南西安哈尔滨厦门固定资产投资010203040506070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率(%)(三)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迅猛发展的经济,成都已成为西南五省市的中心,大型外资企业多把西南区总部设在成都,借以辐射西南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成都市正努力改善各种硬件配套设施,力图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2002年成都市规划部门制定和推出“中心城向东向南发展规划”、“沙河综合整治规划”等有关旧城改造的城市总体规划。上述城市规划的实施以来,使成都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成都市的对外交通,增强了吸引外来投资的竞争能力。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信息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估结果日前发布,成都位居2003年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第11位,超过乌鲁木齐、西安、重庆和昆明,位居西部第一。2003年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百强城市达到68个,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大连、杭州、沈阳、哈尔滨位居百强前十位。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作为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齐全,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和农副产品基地,金融、商业、交通、通信对中西部地区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成都市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龙头”,进行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城市发展战略中心城布局形态逐步由现在的密集“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淡化“中心城”的概念,形成“一主七卫”(市中心及7个外围片区:新都片区、青白江片区、龙泉片区、华阳片区、东升片区、温江片区、郫县片区)的都市区格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城南新区的规划控制范围为20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约96.6平方公里。城南副中心规划占地面积3.59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达460万平方米。南部新区以城南副中心为核心,主要发展商务、行政办公、商贸金融、生态居住及高新技术产业。东部新区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定位为以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教育科研等功能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新区。其总体包括一个副中心、一个片区中心、六个片区、十五个居住区、五纵五横的干道系统。城东副中心是成都向东向南发展规划的延续,它将“生活居住”排在了首要位置。东部新区凭其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