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地理第三章亚洲201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亚洲面积最大:4400万km2/29.4%自然环境复杂:海拔8848—-396m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32亿/60%种族、民族复杂:黄种人60%,东亚、东南亚、西亚土耳其;白种人30%,南亚、西亚;其他10%。1000多个民族宗教文化多样化:三大宗教发源地经济相对落后:GDP占18%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中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领先近代几乎全部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战后大部分国家政治独立,49个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亚太地区地区差异显著中心国家:日本发达国家与地区:以色列、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澳门等波斯湾石油生产国:8个东盟国家:10个独联体国家:8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印度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章亚洲第一节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日本第二节发展中的东南亚与“四小龙”第三节欠发达的南亚国家第四节动荡的西亚第一节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日本第一节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日本一、自然地理特点二、人口地理特点三、历史发展特点四、经济基本特征五、发达的工业日本经济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东亚岛国区位资源贫乏经济对外依赖自然环境国内市场规模局限加工贸易型经济外需主导型经济海洋性经济产业部门结构:造船、海运、外贸、海洋渔业发达产业空间结构:临海海洋性经济思考:日本的产业结构有何特点?为什么?日本的产业布局有何特点?为什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加工贸易型经济?海洋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有什么影响?(一)狭长的东亚岛国1、岛国环境日本列岛:四大岛及3900多个岛屿海岸线漫长、曲折: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3万km海岸曲折,优良不冻港,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各地距海100km海洋的天然屏障,军事安全不同历史时期岛国地理位置的意义不同海洋性经济——产业部门和空间结构一、自然地理特点2、狭长的国土形态日本列岛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延伸国土南北狭长,与经纬线斜交,所跨经纬度大自然环境多样性加强海洋的影响3、东亚国家历史上,经济、文化深受中国影响近代,孤立于落后国家中的先进岛国(二)地势崎岖,多火山地震1、山地丘陵71%,平原面积狭小经济、人口高度集中沿海及河流下游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526万ha/66.6%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5000多万kw,水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2%。内河航运薄弱2、地处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经济建设、发展成本增加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旅游1995年神户大地震1923年东京大地震,12万人丧生(三)多样化的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丰富1000—2500mm地区差异显著:北部多雪地带南部亚热带里日本冬雨型表日本夏雨型季风型水田农业(四)矿产资源贫乏,分布零散,开采条件差二、人口地理特点(一)人口众多,分布极不平衡人口1.27亿人口密度340人/km2人口分布人口密集区:680人/km2,太平洋沿岸三湾一海的三大城市圈人口集中区:340-680人/km2,大城市附近人口稀疏区:340人/km2,南北两端及内陆、里日本(二)高度城市化城市人口:78%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1个东海道巨型城市带(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三)民族构成单一主要民族为大和族(99.4%),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四)人口素质优良重视教育重视人口控制重视优生与医疗卫生保健(五)人口老化严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6岁三、历史发展特点后起的封建性军事帝国1、历史发展后进公元3世纪,奴隶社会公元7世纪,封建社会公元19世纪,改良资本主义社会外来资本主义进入日本:1853年,美国柏利舰队抵日,威胁幕府,签订《日美亲和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俄、荷、英、法迫使日本缔结不平等条约。1868年,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统一币制,扶植私人企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政治上,消灭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教育上:实行强迫教育,强调实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形成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封建性色彩:政治上,天皇制度的保留经济上,长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二元结构3、军事性帝国长期军国主义路线,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一系列战争1874年,琉球事件,占领琉球群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占领朝鲜、台湾和澎湖列岛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1904年,日俄战争,占领辽东半岛,吞并朝鲜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原因:历史后进,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生态压力: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加强对外侵略掠夺人力、资金、资源作用弥补资本主义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弥补资本主义工业资源的匮乏近代战争日本从中国掠夺的财产•1874年,琉球事件,占领琉球群岛,赔款65万元银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占领台湾和澎湖列岛,赔款6.1040亿银元•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赔款1.1831亿银元(实际支付9154万元)•合计约7.0259亿银元,占近代中国对外支付战争赔款(21.052亿银元)的33.37%4、世界政治、经济大国,潜在的军事强国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13年GDP4.70万亿美元,面积37.78万Km2,人均40442美元八国集团成员(G8)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修宪:“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国民自卫队的性质、对海外派兵及海外驻军增加军费开支东亚岛国区位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贫乏灾害频繁历史后进水田农业自然环境人口众多海外扩张日本自然、人口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四、经济基本特征(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低速稳定增长过度经济恢复期(1945-1954):1955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八位。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5):年均10%的速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1964年参加OECD,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德国。经济低速稳定增长(1975-1990):年均5%,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984年超过苏联)。经济衰退调整期(1990-)1990年泡沫经济、引发金融危机1992年经济增长0.4%,1993年0.5%,1994年0.6%;1995年和1996年分别增长3%和3.6%,经济出现短暂恢复;1997年负增长0.1%;1998年负增长1.9%。2000年以来经济保持低速增长:2003年增长2.7%,2013年增长2.7%。泡沫经济: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的过程:价格上升→继续涨价预期→吸引新买主→通过价格的变让牟取利润,不关心资产本身的状况和盈利能力→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泡沫经济”。日本的泡沫经济:1985年日元升值→股票升值↔地价上涨•1986年日经股票指数13000点;1989年39000点,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市值达600万亿日元,为日本当时的名义GDP的1.5倍。•1985年日本土地资产额176万亿日元,1989年521万亿日元,4年价格上升近2倍。•日本6大城市中,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价格,从1970年6千$/m2,涨至1991年6.2万$/m2,上涨10倍,创世界记录。而纽约市区土地价格的高点,仅1200$/m2。•日本最大的150家商业银行,1985年房地产贷款额为17万亿日元,1995年增至57万亿日元(5700亿美元)。•1985--1992年,日本投资者购买了价值720亿$的美国房地产投资重点:从生产和工业领域转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行业。•1965年以前,日本150家最大银行的贷款中,65%投向国民经济的生产领域,仅6%在非生产领域(指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服务行业)。•1985年生产领域的贷款下降为38%,但仍高于非生产领域的贷款(26%)。•1990年,生产领域的贷款下降为25%,非生产领域的贷款上升为3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紧缩信贷,遏制泡沫投机1990年股价与1991年地价双双大幅滑落,泡沫经济破裂。在股票市场方面,日经指数跌幅达63%,创历史性最高跌幅记录。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原料、燃料、农产品供给充足、廉价国际工业品市场需求旺盛美国亚洲战场的军事需求及其对日政策的调整国内条件及其变化紧缩军费开支引进技术和设备与技术模仿和改造相结合低成本、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区位和海洋优势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效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工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工业制成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生产规模、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业体系完整国际贸易迅猛发展: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常年贸易顺差,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约8000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性变化1970年代以来增长乏力及发展危机的原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石油危机等原料、燃料、农产品价格上升国际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1985年日元升值国内条件的变化技术创新乏力:美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比重在制造业中>30%,日本只有10%。政府主导型经济的问题: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对某些产业行政保护→限制市场机制→经济成本很高,竞争能力削弱,经济结构、金融体系、经济制度等弊端丛生。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力(二)资本的集中与高度垄断国家资本的集中:战前十大财阀:家族制战后六大财团:股份制。三菱、住友、三井、富士、第一、三和行业高度垄断:汽车:丰田、三菱家用电器:东芝、索尼、松下第三级公司外围层核心层控股信贷人事控股信贷人事70余家公司23家公司三菱银行(资金核心)三菱商社(贸易核心)三菱重工(工业核心)三菱财团金字塔型结构(三)原料、燃料、市场严重对外依赖: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型经济、外需主导型经济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木材55.1%(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发挥区位、海洋优势减少采掘业的经济成本、生态成本选用优质、优价原料、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值结构: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1950年26、32、42(工业农业国)1970年6、47、47(工业化国家)1980年5、40、55(进入后工业化时期)2000年1.5、32.3、66.2就业比重:1998年工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31.4%。1999年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4.75%。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5%,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五)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生产密度不断增加经济地域差异更加显著本州岛表日本三湾一海五、发达的工业(一)工业部门结构的调整1945-1954年经济恢复时期:军事工业→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以钢铁、煤炭为重点带动电力工业和化肥工业发展1955-1969年:以重化工业为主钢铁、金属加工、机械工业炼油、石化1970年以来:技术立国,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及其耐用消费品生产:1986年电子工业产值超过汽车业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二)工业地域结构的形成临海型工业布局: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为四大传统工业地带,1970年代后出现北关东、千叶、濑户内海及骏河湾等新兴工业地带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濑户内海沿岸填海造陆、建厂建港合二为一水岛:濑户内海沿岸,总面积43km2。1955-1973年三菱财团的三菱石化、三菱汽车、川崎制铁合作填海面积36km2。约有80个大型工厂,包括水岛钢铁(1200万吨/年)、水岛炼油(2500万吨/年)

1 / 30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