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现场审计(范例)二、现场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工作包括现场调查和现场审计两个阶段。在许多方面,现场审计和现场调查有着共同的领域和审计技术,例如,两者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测试等方法,这可能使人误以为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现场调查仅是审计的一种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具有探查性,旨在明确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并非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而现场审计则是一个实质性的审计阶段,它涉及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记录和资料,是一项系统的审计取证工作。可以说,现场调查充其量也不过是现场审计的一段前奏曲,其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因其出发点不同而大相径庭。于是,有人把现场审计称作“深入的现场工作”。就其本质而言,观场审计可认为是一项审计的计量和评价的工作。(一)审计计量审计计量就是将被审计活动或事项的实际执行情况或结果与其适用的审计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偏差、发现问题的过程。它包括观察、询证、分析、验证、调查等审计技术的运用。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虽不可能一经观察就能把握被审计活动的全部重要结果,而必须运用审计概念(即“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比较),实施系统的审计计量,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获取具有证明力的事实。计量过程作为记录和衡量工作结果的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计量的结果既包括数量化结果,也包括对有关事项活动的进程或执行情况的文字描述。广义的计量单位包括一系列的离散要素,例如金额、产量、程序、文字记录等。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用计量单位,尤其是数量化单位来描述有关活动、事项的规模和特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计量成果的客观和有效。计量概念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只要把握其要义,可以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审计类型。下面举例说明审计计量的概念。例4—1审计目标——确定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及时性。要达到这一目标,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地验收入库,所用的计量单位应是时间衡量尺度——天或小时。审计评价适用的标准(“应该怎样”)应该是有关完工产品验收入库工作说明中的时间规定(可能是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也可能是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书上的时间规定),审计计量结果则是指产品完工至验收入库所经历的时间。要形成审计结论,内部审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对所选择的每笔完工产品入库业务进行测试,通过审阅产品完工统计报告和验收入库报告上记录的完工时间,来确定计量结果,并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偏差(多少天或小时)。根据抽样测试反映的总体情况,就能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予以验收入库。(二)审计评价在现场审计时,评价主要指对所审查的事项或活动的实际价值、效果或有用性形成职业判断。计量是现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观评价的基础,但只计量而不评价,审计就只不过是一般性的检查工作,与管理部门日常事务没有什么两样,其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使审计工作上升到一种管理高度。计量完毕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计量的结果对所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评价应该准确、客观,并尽量找出数学上的等量值。在例4—1中,假如计量结果表明,所抽查的完工产品都在完工之后的30~46小时之内办理了验收入库手续,而适用的审计标准为48小时以内,那么,据此审计人员就可以作出“全部完工产品都及时地被验收入库”的评价。三、审计测试现场审计中的“测试”是一种实质性的测试,即对所选择的事项.(包括业务或帐户余额等)进行详细的审查,以揭示其特征,形成审计结论。就其本质而言,测试过程就是一个计量和评价的过程,即意味着对有关事项进行计量,并将其结果与适用的标准作比较,确定和评价偏差,为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提供信息基础。测试是现场审计,乃至整个审计过程最具实际意义的一个步骤。审计测试包括全面测试和抽样测试两种。全面测试意味着对某类事项作百分之百的审查,抽样测试是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审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对被审查事项的全部业务过程或帐户余额逐笔地作详细、审查不大可能,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这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要求。通常,选择适当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事项进行重点审查是现场审计中惯用的,也是经济有效的一种工作方式。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某些场合下进行全面测试的可能,当企业管理当局有特殊要求或内部审计人员认为某事项的每一笔业务都至关重要时,那么,全面测试就或许是不可缺少的。究意采取哪一种测试方式,这应该由审计目的和审计准备工作中对控制和风险评估的结果或其他特殊重要性来确定。通常,现场审计可能交叉使用两种测试方式,以取得适当的证据。抽样测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审查方式,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认识和定义总体;确定审计标准;选择样本;审查业务。(一)认识和定义总体总体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特征事物的集合。在审计中,总体就是要对其形成结论的被审计对象。内部审计人员从中选择的准备对其进行测试的各类业务、帐户余额、会计报表所列事项、文件记录等都可称为总体。例如购货订单、收货报告、存货盘存表、销售发票、资产清册、销货订单、例外赊销批准文件、差旅凭证、领料发货单、银行存款调节表、储运计量报告等等。认识和定义总体就是要按照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来弄清总体的性质和结构组成,从而保证从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依据对之测试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例4—2:内部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本年度向公共承运公司支付的运输费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截止本年度审计之日,会计部门记载的运输费支付业务的总体情况如下:甲公司26笔小计l0万美元乙公司34笔小计15万美元丙公司70笔小计40万美元合计三家126笔65万美元我们假定,在过去的审计中没有发现不规范的事项,目前的控制状况也令人满意。由于与丙公司的结算金额大,业务量多,审计员决定从中抽取20笔支付业务进行测试,并试图据其结果来形成关于126笔业务支付授权的审计结论。显然,这种推测缺乏对总体结构的认识,事实上,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并不代表甲、乙两组,其结论缺乏充分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容易犯类似的错误。例如,从某一月份的银行调节表测试的结果来评价该项工作的全年情况;从几份合同的执行情况来推断所有不同种类合同的执行情况,等等。这些推断混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以偏概全”的典型事例。在上述运输费支付事例中,要对总体126笔支付业务形成符合逻辑的审计结论,还必须从甲、乙两组业务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否则其结论就只适用于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因此,在选择样本前,内部审计人员绝不能忘记按照审计目标来分析认识总体的性质和组成。除此,审计的时间范围也是定义总体时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如果审计目的是要对最近6个月的某类业务作出评价,那么不符合该时间限制条件的同类业务就不能成为总体的一部分,即不在本次审计之列。(二)确定审计标准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对被审查事项进行计量和评价的准绳,即说明或隐含被审计事项“应该怎样”才最有利于组织的各种衡量尺度的事物。它包括组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种工作标准和指令、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管理原则、政府的法律条例和行业标准等规范性事物。确定适用的审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审计测试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审计标准的过程r审计结论就是通过将被审计事项“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对照比较结果所形成的职业判断。财务审计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其结论容易令人信服,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选用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内部审计人员涉足生产经营领域的审计时,可能会发现某些方面找不到或还没有建立适用的衡量标准,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自己设置标准。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但是,一位富有知识和经验的内审人员往往能够按照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从各种渠道(例如,一般公认的管理原则、富有成效的管理实践、政府法律、行业标准,或其审计组织采用的审计标准等)中推断出适用的审计标准。在设置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让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参与并取得他们对选定标准的认可,对有关技术性的专业标准的确定,还应该求得专家的帮助,并由其鉴定。无论是选择还是设置审计标准,一定要考虑审计目标的要求。例如,若审计人员要确定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则其适用的审计标准应该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在适用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标准本身进行评价,保证其适用性,否则,使用陈旧的或不适用的标准,可能使整个审计工作变得毫无意义。(三)选择样本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样本规模;二是抽样方法。1.确定样本规模在审计中,样本是从定义的总体中抽取的准备对之进行审查,并依据其结来揭示总体特征,形成审计结论的那部分项目的集合(从数学上讲,样本是总体的一个真子集);构成样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是抽样单位;样本规模(或称之为样本容量)就是指所有组成样本的抽样单位的总量。要使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即真实地反应总体的特征,就必须有一定数量规模的样本作保证。一般而言,样本规模越大,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把握性就越大,依据抽样测试结果对总体特征所作出的评价就越准确,反之,则不然。但是,一味地增加样本规模又会导致耗用更多的审计时间,从而使审计费用提高,因此,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对保证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应该考虑以下方面:对抽样测试结果的依赖程度;审计总体的重要性;有关总体事项的控制状况和风险程度;可接受的抽样风险;简单审计测试中差错的、出现次数和严重程度;选择样本的方法。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在考虑上述因素时,可根据实际经验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规模。从理论上讲,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规模能够保证所选择的样本量较真实地代表总体的特征;同时,它又能将未发现差错的可能性控制在内部审计人员自己确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这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其测试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不需要太大的样本规模,也不采有数理统计法来确定样本规模,这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熟知企业的内部情况,在完成现场调查之后,他们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特征及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长期的审计实践又使他们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具有特殊的觉察力,于是,他们往往只需要精心选择几个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测试,便能把握总体的特征并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通常,一名富有经验和技巧的内部审计人员会意识到,依靠控制系统的评审比依靠测试样本来揭示差错和问题的方法要经济有效得多。当然,这并非否定数理统计方法的重要性,事实上,它是解决目前依靠猛增样本数量来保证对总体作出客观准确评价的唯一科学方法。在许多审计领域,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若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年末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应收帐款余额是否真实,这可能涉及到成千上万笔赊销业务,要逐笔审查是不大可能的,依靠经验来精选样本也难以形成准确的结论。这时,唯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才能确定足以满足要求的样本数量,使现场审计工作富有效率和效果。至于如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读者可以参阅有关的书籍,在此就不再予以赘述了。2.确定抽样方法简单的说,抽样方法就是选择样本的方法。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当的选择样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方法意味着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都有均等的被选择机会,而且能够为样本的特征真实地反映总体特征提供合理的保证。换言之,对这种抽样方法下测试结果所作的评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情况,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足够的证明。在审计实践中,选择样本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抽样方法。(1)任意抽样法任意抽样法是审计人员在总体随意抽取样本的一种简单方法。这是早期内部审计人员为减少工作量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其抽查的范围、程序和样本规模均是随意的,无规律可言,缺乏科学的依据,可靠性较差,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但是,作为一种探查性方法,有时也能从中获取一些直接的证据,在取得对审计总体的初步认识上是有一定帮助的,有时还能为确定更适当的抽样方法提供某些重要信息。(2)判断抽样法判断抽样也称作经验抽样或重点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经过对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