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第四单元4.4两极格局的结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程标准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内容解读1.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2.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及影响。•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1981年起,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美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联因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2)政策: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所谓新“”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实力缓和遏制以实力求和平•(3)军事措施: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加强军事力量,提出“”,目的是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可以打赢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战争;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即“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带动科技、经济的发展,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灵活反应战略战略防御计划•(4)意识形态措施:①里根政府还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②1983年,美国国会拨巨款,以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的活动,加强宣传攻势。十字军讨伐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1)背景:20世纪80年代,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2)内容:1985年3月上台执政,推行改革。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2.苏联的“新思维”经济戈尔巴乔夫人类生存高于一切•美苏的缓和•(1)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双方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的条约,即“”。这是自出现核武器以来达成的第个销毁部分核军备的协议。•(2)1985~1988年,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签订了个双边协议。•名师点拨: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互相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3.中导条约一43•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美国:1989年上台的布什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国内的改革表示支持,还通过提供援助,不断向苏联施加压力,试图左右苏联的进程。•(2)苏联: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并未扭转经济下滑颓势,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而政治“”和削弱和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各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改革多元化多党制•过程•(1)东欧剧变:由于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加上西方国家对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年发生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德国重新统一,成为的重要标志之一。•(2)苏联解体:①标志: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②影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持续四十余年的格局宣告结束。2.1989东欧剧变联邦德国冷战结束阿拉木图两极对峙•名师点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中,进行军备竞赛,其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对人类社会: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与世界造成巨大威胁。•对国际局势•(1)不利方面:美苏争霸是全球性的。美苏两国在欧洲不敢轻举妄动,但都加紧对亚洲、非洲的争夺和控制,以增强同对方对抗的砝码。因而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与。•(2)有利方面:在美苏关系中,美苏谁也不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两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产生的矛盾,缓和就成了它们.与的可行方法,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1.2.安全和平动荡紧张相互制约达成协议三•3.对人类环境: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4.冷战思维的继续发展:目前,冷战虽已结束,但•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名师点拨:对美苏争霸的思考:(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2)全人类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4)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资源财富冷战思维•阅读材料:•材料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美国之音”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引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1982年5、6月合刊•(1)材料表明美国试图在苏联做什么?•(2)美国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拓展1•答案(1)表明美国在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从“诋毁”到挑起各种矛盾,打击苏联的威信,制造苏联的混乱。•(2)目的在于破坏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秩序。•阅读材料:•1990年2月13日。英法美苏四大国外长和两德外长在渥太华共同制定了关于德国统一的“2+4”方案,即由两德解决“内部”统一问题,再由两德同四大国一起解决“外部”问题。•(1)德国是以什么方式完成统一的?•(2)德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拓展2•答案(1)在英、法、美、苏四大国的策划下,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政治方式实现统一。•(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两德人民长久以来的心愿;东德社会制度发生剧变,西德国力强大;苏联放弃了对东德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观察图片:•图片中的现象对德国人意味着什么?•答案意味着德国即将结束分裂局面,再度实现国家统一。拓展3•阅读材料:•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近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TMD),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世界近现代史》•(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这给世界人民提出了什么警示?•答案(1)世界仍不太平,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美国仍然存在冷战思维。•(2)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拓展4•【角度】两极格局演变的特点是什么?•提示(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互相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读图:•请回答:•该事件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背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苏推行“缓和”外交,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影响:奠定了美苏双方战略稳定的基础,使美苏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成为稳定国际局势的基础。•特别提醒•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互有攻防,既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但双方由于势均力敌,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双方的冷战与争霸的背后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学思之窗•请结合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美苏从对抗到缓和的过程,分析冷战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答案提示(1)美苏的激烈对抗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对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对局部地区的局势造成动荡不安,甚至是战争灾难。美苏对抗给人类带来生存环境恶劣影响,对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2)美苏缓和态势的积极影响有: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在紧张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并逐渐走向缓和,因两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是左右世界局势的重要力量,因此从另一角度看,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因素。两国之间谈判、协议、裁减军备的方法和措施都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可以借鉴的缓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因而它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指手画脚和恃强凌弱,都会对国际局势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引发战争的潜在威胁。•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答案提示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第三阶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期美攻苏守,中期以后逐渐缓和,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苏联一极的崩塌为结果导致冷战的结束。这一阶段美国对苏联的态度由强硬逐渐转为缓和,尤其是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软化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具有迷惑性。•简述东西方冷战结束的背景及过程。•答案提示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实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并进一步提出战略防御计划。这些政策对苏联都形成强硬的进攻态势,此外还伴随着意识形态宣传大战。苏联方面因前一段的争霸使经济不堪重负,所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新思维”。•里根之后的布什政府,对苏联政策更加隐蔽,支持苏联国内改革,并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2.•苏联内部的经济改革造成国内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政治改革则削弱和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造成社会的全面动荡,使社会危机全面爆发。•在东欧地区,由于苏联放松控制和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使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最终也走向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二、学习延伸•1.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简述二战以后的柏林问题和历次柏林危机的发展变化,并以《论柏林墙的倒塌》为题,完成一一篇历史述评。•答案提示柏林曾经是美苏对峙争夺的主要对象,柏林墙也成为东西冷战的象征之一。柏林墙的拆除,成为两德走向统一的象征,成为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的重要标志之一。•很多西方人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你能否结合中国所走的道路,试评述一下这种观点?•答案提示该观点是错误的。理由: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够成熟,它的巩固需要一个很长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资本主义的敌视、颠覆,无疑会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实践证明只要不断改革并结合本国实际,社会主义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受挫并非社会主义失败,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2.单击此处进入活页规范训练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