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文史價值作者瑞祥高中陳泳全高二八班38號曾彥霖高二八班39號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壹●前言《史記》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它跨越歷史與文學兩個學術領域。看著中國歷史在司馬遷流暢的筆下一頁一頁紀錄下來,字字都是司馬遷的使命、心血的結晶,一部偉大著作《史記》引起了我們對它的興趣與好奇,到底《史記》擁有多重要的地位,正是我們要探討的地方。貳●正文一、司馬遷與《史記》1.司馬遷的簡介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他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職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談博學,精通天文、《易》學和黃老之學。司馬遷十歲時開始誦讀「古文」,並接受他父親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後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後來跟隨父親去長安,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二十歲跟隨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奠定了司馬遷以後著書立說的厚實基礎。後來司馬談病逝,司馬遷繼任太使令,開始了他那為父親遺志而奮鬥的生命。2.《史記》的成書背景天漢二年(西元前99年),司馬遷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時被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消息傳到長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不作聲。武帝問他有什麼意見,司馬遷認為只要李陵不死,還是會效忠漢朝的。盛怒中的漢武帝聽了司馬遷這番話,認為他是為李陵辯解,是在故意貶低當時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順利的李廣利,於是命令把司馬遷判為死罪(或以宮刑代替)。漢武帝時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錢五十萬減死一等。但家境並不富裕的司馬遷拿不出這一筆錢,只能受「宮刑」來選擇「偷生」這條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馬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殺,但他想起了父親的遺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韓非等在逆境中發憤有為鼓勵自己,終於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身心備受摧殘、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馬遷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決心以殘燭之年,完成父親要他完成的史書。經過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西元前93年)終於出獄。武帝對司馬遷的才能還是愛惜的,任命他為中書令。從此他埋首奮發著述,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記》。二、《史記》的特色a.剪裁恰當,鋪敘得宜:三千年的史實非常繁雜,作者採用詳近略遠的原則,選取具有代表性之題材反映歷史。b.結構完整,情節豐富:作者以具有代表性之大事為線索,再加枝葉作襯托,使記敘更見緊湊,情節更見曲折,使史事讀來有戲劇效果。c.夾敘夾議,態度嚴正:作者效法《春秋》的褒貶是非的精神,夾敘夾議,末後有贊作為總結,具有史家風範。d.詳略得宜,互有補足:在不同人物的傳記中,作者按有關事情人物的輕重,以詳彼略此的互見方法,使各人物在不同傳記中得以比較全面地顯現。在本傳中對人物作正面的讚賞,而在其他傳記中揭露他的缺點。e.語言通俗,質樸自然:作者採納大量民間傳說、歌謠諺語,豐富作品的內容。而對當時已僵化的古代詞句,加以改寫,使語言一致,敘事更為流暢。f.言語行動,襯托人物: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性格。g.人物形象,具典型性:人物的容貌舉止、神情、性格、心理細緻地表現出來。三、《史記》在中國的文史價值A.文學方面:《史記》中所歌頌的許多英雄人物,如項羽、信陵君、侯嬴、魯仲連、藺相如等對後代人民特別是封建文士精神上也有影響。他們仰慕歷史上這些英雄人物,並受到鼓舞和激勵,如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詩歌中不止一次把古代的俠義之士引為自己的同調,並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事業。在寫作方法、文章風格等方面,自漢以來的許多作家作品都從《史記》中得到有益的啟發。鄭樵所說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無論對史學和文學來說都是合適的。從《漢書》起,所謂“正史”,在體裁形式上都是承襲《史記》的影響。在文學創作方面如唐以後傳奇文以至《聊齋志異》等小說都直接或間接受《史記》的。唐宋以來的古文家更無不熟讀《史記》。號稱“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把《史記》的文章看成為文的規範,他的《張中丞傳後序》、《毛穎傳》等文,很顯然是學習《史記》的人物傳記的。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散文的簡練流暢,深得《史記》的神韻。而當古文家們反對形式主義的繁縟或艱澀古奧的文風時,《史記》常常成為他們的一面旗幟。唐代韓愈、柳宗元,明代歸有光都是這樣。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史記》是古文家推為正統的散文,此散文有其獨特的風格,唐宋以來的學家都奉為圭臬,整體而言,他的散文淳樸有力,不矯揉藻飾,歷來評價甚高:a.韓愈以「雄深雅健」形容太史公文章風格b.柳宗元著其「潔」c.蘇轍指出《史記》的特色,是「其文疏蕩,頗有奇氣」d.茅坤以「疏蕩猶逸」四字許之。e.曾國藩說:「自漢以來,為文者莫善於司馬遷。遷之文,其積句也奇,而義必相輔,氣不孤伸。」《史記》對明清以來的通俗小說和戲劇創作也有一定的影響。《史記》的人物傳記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節,簡練生動,繪色繪聲,千百年來在人民中間流傳,為廣大人民所熟悉,這都為通俗小說和戲劇創作提供很好的先例。特別是它的一些藝術方法,如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避免冗長靜止的為述,以及注意故事曲折動人,語言簡潔生動等,無疑都為後來優秀的小說創作所吸收並加以發展。《史記》的人物傳記在形成我國古典小說的傳統風格中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至於小說或戲劇取材於《史記》的也很多,如《竊符救趙》、《楚漢春秋》、《琴心記》等,這些故事一直到今天還流傳不衰,為廣大人民所喜愛。B.史書方面:後作史者,大都跟著《史記》的腳步,二十五史皆紀傳體,都是仿照《史記》體例而來。就拿《史記》與《漢書》來說:《史記》與《漢書》之比較1.記載方式a.體制相異:《史記》為通史,《漢書》為斷代史。b.取材不同:《史記》是雅俗並收,所以有舊俗風謠,有異事說異聞;《漢書》則重典雅之文,所以書中多載各種經術文章及辭賦,多取之於現成文獻。c.治學精神不同: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而班固則恪守儒家正統觀念d.風格不同:《史記》筆含感情,有慷慨之氣,如<項羽本紀>在鉅鹿之戰時氣吞山河,而垓下之役四面楚歌,呈現的卻是悲壯氣氛,把項羽寫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e.筆法而言:《史記》之文奇特變幻,揮灑自如,筆墨酣暢,該豪放處豪放,該簡潔處簡潔,不拘一格;《漢書》則細緻工整,組織嚴密。f.文字不同:司馬遷秉筆直書,兼取口語,故行文多用散體。班固則因工辭賦,習藻飾,所以書中好用古字、崇尚藻飾,韻偶多而散行少。2.文章上的成就比較:二書因作者家世、生平、思想、著書背景及目的不同,所顯出的文學風格亦有差異: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史記多散筆,漢書多偶句:這和當時的文學風尚有關。史漢文章,遂成千古散駢兩派的宗祖。b.史記淺顯,漢書艱深:史記多用俗字,將古書譯解,如「厥土」作「其土」,「既敷」作「既布」,使文章通順易讀,漢書則好用古字,直錄古書,未加訓釋,所以<後漢書>列女傳說:「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可見漢書艱深難讀,連一代大儒馬融都要從班固女弟班昭受讀。史記則以廣大群眾為對象,所以力求通俗。c.史記質樸,漢書華贍:史記好用對白,依據人物口吻直書,所以逼肖傳神,漢書則將對話前省;又如史記中高祖及淮南王自稱「乃公」,猶如今是說「你老子」,不避鄙俗,正可見其人真實面貌,漢書則不如此,讀來所生的趣味也較少了。d.史記以風神勝,漢書以矩矱勝:這是茅坤<漢書評林序>所云,因為「風神勝」,所以讀之可解頤;因為「矩矱勝」,所以節奏緊密,讀之於事可洞髓瞭然。e.史記虛字多,漢書則裁減虛字:史記虛字特多,如用「矣」往往代表諷刺和抒情,「也」往往有從容舒緩之意。人物語氣入神入妙,往往也在一二虛字,漢書簡省虛字,文章遂給人茂密滯塞之感。f.史記幽憤,漢書醞籍:這主要是由於二人性情、遭遇及著史環境不同所致。司馬遷因李陵事件受辱,故書中正義感極強烈,班固則境遇較太史公安順,是奉詔在蘭台官撰,朝廷賞賜甚是豐富,所以文章溫雅醇謹。g.史記文字平易,漢書文字較艱澀,h.史記之文有獨創性,漢書則傾向於文獻保存。3.兩書對事件的不同看法ex1:《賈生列傳》史記:賈誼被排擠,同情他的懷才不遇。漢書:賈誼的意見接被採納,並說『賈誼雖未至公卿,非不遇也。』ex2:漢景帝殺晁錯史記:『變古亂常,不死則亡。』漢書:『錯不雖終,世哀其忠。』ex3:《司馬相如列傳》卓王孫請司馬相如作客時說:『至日中,謁司馬長卿,相如謝病不能往。臨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強往,一座盡傾。』史記:司馬相如『為鼓一在行。是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如謬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這前後的表現前後矛盾漢書:被改為『相如為不得已而強往。』由這兩本當代著名的史書比較,可以看出《史記》對後世史書的影響。參●結論《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了紀傳體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記》有本紀、列傳,還有世家、表、書,共一百三十篇,記載了從黃帝至漢武帝約三千年間史事。「本紀」是全書的總綱,以編年為體,記載歷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遠的以朝代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實際當權者為主。「本紀」實質上是全國編年大事記,起提綱摯領的作用。「世家」亦以編年為體,記述王侯封國、開國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響的人物。其事或許並非牽涉全國,然於某一封國或全國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響,多數可視為「國別史」,如「楚世家」、「孔子世家」等。「列傳」所佔篇幅最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人物傳記,按人物性質排列立傳。所記人物範圍極廣,遍及社會各個階層。另一類是對外國或國內少數民族的記載,涉及中外關係史和國內民族關係史。「列傳」對「本紀」起了充實和具體化的作用。「表」,以譜列帝王、諸侯、貴族、將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簡要政績,以年代遠近、史事繁簡而別為世表、年表、月表。「表」的作用是形象、直觀,便於觀覽,可補「本紀」、「世家」、「列傳」之不足,又可省去不少文字,使記載免於繁冗。「書」,分門別類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史記》很重要的部分。歷史是人類過去留下的足跡,它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更別說《史記》它所存在的意義。我們看見了《史記》所散發的光芒,包含司馬遷影射出的巨大抱負。雖然,我們所研究的只是些許的皮毛罷了,但在這短短的過程中,已經滿足我們對《史記》的好奇與可望。肆●引註資料1.史記博議作者:韓兆琦文津出版2.司馬遷與史記3.中華聖人--史聖司馬遷4.文字-秦漢-司馬遷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