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回顾Bi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传记特征Personality人格ValuesandAttitudes价值观/态度Ability能力Perception感知Motivation激励Learning学习IndividualdecisionmakingProductivityAbsenceTurnoverSatisfaction组织行为学回顾•3.1态度与个体行为•3.2工作满意度与个体行为•3.3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学3回顾:态度与行为关系模型(注意内生性)态度行为自我知觉中介力量社会压力态度体验具体程度公开程度组织行为学4陈述非常同意同意既非同意也非不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我喜欢非常可乐的口味非常可乐太贵了咖啡因对健康不利我喜欢非常可乐回顾:利克特量表举例组织行为学5回顾:工作满意度模型(前因和后果)工作挑战性公平报酬工作环境支持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适应个人变量价值观个性自我标准比较分析满意度生产率工作稳定性变革或被动满意感测量单一整体评估总体评估认知协调不报告不满意决策情境提问组织行为学第5章知觉和个体决策•5.1什么是知觉•5.2影响知觉的因素•5.3对人知觉:对他人作出判断•5.4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5.5在组织中如何做出实际的决策•5.6决策中的道德问题组织行为学5.1什么是知觉•一、知觉(perception)•个体为了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的重要性就在于,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组织行为学刺激情景感受器感觉解释反应注意意义内部加工个性动机态度学习5.1什么是知觉组织行为学5.1什么是知觉•1.知觉的选择性:角度不同、焦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知觉经验•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总和所产生的知觉经验•3.知觉的恒常性:亮度、大小、形状、颜色、方向•4.知觉的组织性:相似、接近、闭合、连续组织行为学唯心和唯物•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典故深刻地刻划出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造的大乘佛教的教义。组织行为学相近性:一般看到的是向下排列的点,而不是左右排列的点。组织行为学封闭性共同性组织行为学情境因素•时间•工作设置•社会设置知觉者•态度•经验•动机•期望•兴趣知觉对象•新奇•大小•运动•背景•声音•远近知觉5.2影响知觉的因素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通常人们感兴趣的或者厌恶的事物容易被察觉,并引起相应知觉,而不感兴趣的事物则往往被排除,出现熟视无睹的情形。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未满足的需要或动机能够对人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实验】A小组的人在试验的一个小时前吃了东西,B小组的人则已经16个小时没有进食。给他们呈现一组主题模糊的图片,结果饥饿的B小组成员把这些图片的内容知觉为食物的频率比A小组高出很多。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个体具有的知识、经验对于知觉的选择性影响也很大。【举例】观赏同一台戏曲节目,外行人和内行人的知觉差异往往很大,正所谓“外行看热闹(故事情节),内行看门道(唱腔、动作)”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自我概念分为两种:实际的自我,指个体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理想的自我,指个体期望他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知觉。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认知结构的越全面、越复杂,我们对于他人的知觉就越趋于实际。【举例】有人以身体特征去评价,如高或矮、胖或瘦;有人从性格去评价,如活泼或稳重……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a.封闭律人有时会知觉到一个个完全不存在的整体,人们的知觉加工将会使感觉输入没有填满的裂缝封闭起来。【举例】火车车厢里面对面坐着的乘客,比背靠背坐着的乘客,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单元。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b.连续律连续律则认为人倾向于知觉那些连续的线段或模式。连续律可能造成不灵活或无创造性的思维,使人们仅仅知觉到这种明显的复杂的连续模式。【举例】弹奏钢琴的各个音符因其连续性而被人知觉为一首乐曲。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c.接近律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一种整体模式。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举例】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d.相似律各种刺激越相似,就越可能被知觉为同一组织。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举例】人们容易把黑球与白圈分别对待,而将该图看作按直线排列,而非以横线排列。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e.转换律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的特性。【举例】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的人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其刺激强度、声音、温度、运动状态、新奇性、重复次数、与背景的对比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组织行为学5.2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周围的环境影响我们的知觉【举例】周六晚上的舞会上,一位身穿晚礼服、浓妆艳抹的年轻女性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如果这位女性出现在周一的管理学课堂上,则会吸引你的注意。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知觉者自身组织行为学5.3对人知觉:对他人作出判断•一、归因理论•二、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三、捷径在组织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5.3.1归因理论•1.当我们观察他人时,总是试图对为什么他以某种方式行动进行解释,而我们对个体活动的知觉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对其内部状态的假设的影响。•2.归因:是指我们对个体的不同观察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组织行为学5.3.1归因理论——归因模式•1、海德的内外二维归因模式•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3、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组织行为学1、海德的两归因模式•美国海德1958年提出•(1)如果判断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称为情境归因;•(2)如果判断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体自身的主观条件,称为个人倾向归因。组织行为学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共变模型)•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凯利)•(1)区别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即这种行为是否不同于平常。区别性高,则对行为作外部归因,反之,则作内部归因。•(2)一致性: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是否都有相同的反应。一致性高,则作外部归因,反之,则作内部归因。•(3)一贯性:个人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有相同的行为。一贯性高,则作内部归因,一贯性低,则作外部归因。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区别性高低高低高低一致性一贯性外部内部外部内部内部外部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共变模型)组织行为学3、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1)人们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归因有四个方面: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2)以上四种因素可以按照:内外因。稳定性。可控制性来划分。组织行为学内外因稳定性可控制性能力内稳定不可控制努力内不稳定可控制任务难度外稳定不可控制机遇外不稳定不可控制3、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组织行为学归因失败成功能力努力任务机遇能力努力任务机遇自豪,提高工作积极性,感激,提高工作积极性惊奇,工作积极性或提高或降低无助感,降低工作积极性内疚,可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敌意,降低工作积极性气愤,可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满意,工作积极性或提高或降低组织行为学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常常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2.自我服务偏见或利己倾向性(self-servingbias):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或情境条件。•3.归因受到文化的影响:集体主义的,常常将成功归因于外部,而将失败归因与内部;个体主义的相反。•4.归因受到个性的影响:•5.归因受到领导或管理风格的影响: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在一些极端的情形中,我们的情绪过滤掉大量威胁我们信仰和价值观的信息,这一现象被称为知觉防御。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用两段文字作为试验材料,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把他描写成一个冷淡、内向的人。在实验中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实验证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当人们在回忆旧信息发生困难的时候,对别人的判断就要依赖于目前的情境,就会发生近因效应。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过度推论、过分简单化地对人们的个性的自我知觉信念。【举例】按国籍的刻板印象:德国人办事高效、意大利人浪漫多情或法国人厨艺精湛。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依据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举例】同样一个日常培训项目,管理者考虑的是培训费用、对正常工作时间的占用以及人员组织问题,但职员想到的则常常是枯燥重复的授课内容和不切实际的漫谈。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我们对他人的信仰和特质与自己的信仰和特质之间的相似程度的高估。我们习惯于用“每个人都这样做”的想法,来强化我们对于一些不太正面的行为的自我意识。【举例】日常交往中,我们倾向于与有相似点的人交往,并且有选择地记住那些与我们观点一致的信息。组织行为学5.3.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刻板印象选择性知觉近因效应参照框架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虚假同感效应期望效应知觉偏差效应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