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05方案”以来,我校顺利完成了艰难的过渡任务,本科四门必修课都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四进三联”教学改革思路两次得到省教育厅督察组的充分肯定。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及考核方式等仍存在许多问题,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与中央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一、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农林院校大学生。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规范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束约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二、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条件和基本任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背景条件: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十二五”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和建设任务。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我校思政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建设生态性创业型大学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撑,需2要思政课教学的改进。我院思政课尽管顺利实现了由“98方案”向“05方案”的过渡,新方案实施以来,经过努力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在学生、师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1)学习主体学生存在的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压力使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使学习主体对思政课的认识扭曲,在学习态度上出现问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2)师资队伍素质和建设存在的问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能力素质在相当程度上与教学要求还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和思政课教学的要求。有的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教学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政课的教育目标也不完全相适应。(3)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存在的问题。“05方案”实施以后,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未能真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思政课教学总体来说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有的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时,还不能处理好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未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成为课堂传授的理论、思想、观点的体验、内化和践行过程,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评价指标的非科学性和非合理性,影响了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阔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对上述主要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多维度多视角进行思考和努力,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改进、提升,以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根本改变。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具体来说:(1)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具有凝聚力、感染力,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气;(2)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教学,形成团结合作的优秀教学团队。(3)切实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方法,形成有利于学习和素质提高的考核办法。(4)切实改进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形成真正推动教学进步的考核3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三、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在结合实际并总结前期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提出总体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现实需要。把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鼓励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把构建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导向和动力,把建设一支最优的师资队伍作为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关键,努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积极创造条件,坚持开拓创新,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推进。力争在1—2年内,使学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四门课程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进一步深化“经典原著进课堂”、“实践成果进课堂”、“专家学者进课堂”、“专题讲座进课堂”、和“讲课联系实际”、“科研联系教学”、“教师联系社团”的“四进三联”教学改革。推进我院思政课全方位、整体性、多层面、系统化、有步骤、分阶段的教学改革,既体现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而赋予新的改革内容,同时又保持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深化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在以实效性、实践性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改革上,要实现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以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为中心;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上,要实现把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思政教育的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要实现以实践方式为主导,倡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教育方式;考核方式改革上,要探索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和形成性考核方式,实现由单一的闭卷考核向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转型。现行的闭卷考核方式仍可保持以教考分离为主,但考教分离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在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题型、试题结构、出题审核、试卷批阅等方面要进行深化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实现把专、兼职教师结合起来,达到专、兼职教师的整合与融合,要构建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深化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和主要内容深化思政理课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提高我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率,打造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形成十几项科研成果,建设一至二个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培养一至二名教学名师,获得一批优秀成果,从而增强我校思想政4治理论课教学在全省及至全国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并以此促进学院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全面进步。我院目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均已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也均已达了到学校精品课程的验收标准,接下来应向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力争在2—3年内使其中一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在1—2年内,围绕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各门课程都要编写出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辅材料,公开出版2-3本以上教辅著作或教研专著;每位教师每年要发表一篇以上的教学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各类教改教研课题,确保2项以上校级课题,力争一项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改课题。在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已有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前提下,在1—2年内建设1—2个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1—2年内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争取有1人成为校级教学名师,力争一名教师成为省级教学名师。在1—2年内获得不少于2次的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在争取学校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及全院教师共同努力下,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以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创造性组织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材体系向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的转变,并进而实现由教学体系向学生的理想信念体系的转变,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应当突破教材章节的束缚,以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问题与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为中心,兼顾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架构需要,创造性组织和提炼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不断活化和特色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实践性更加突出,实效性更加明显。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成果化,形成由专题讲授内容和实践课程方案组成的教辅材料。2、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双实践”的教学模式。即改变传统灌输式讲授课堂教学形式,创新各类课内参与式实践教学形式,适当增强课外实践教学方式。课内实践教学就是需要形成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多样化的案例式、专题式、以及倡导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互动促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课外实践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5生专业课程学习、素质教育课程学习、党团培训课程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大学生心理咨询以及就业指导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有师资和办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探索“小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深入到学生日常各种学习与生活中去完成讨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亮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如何把握“课前十分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如何利用网络实践教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等等。3、实现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指标,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积极探索“形成性考核方式”。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实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全程的跟踪考核,改变以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把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成绩占70%的组合,转变为平时成绩占40——50%与期末成绩占50——60%的组合,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把思政课考核成绩作为大学生德育评定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优评奖和毕业鉴定的指标体系,发挥考试考核方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单就闭卷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而言,试卷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占20-25%,考核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二是共同专题部分占40%,考核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讲授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