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点滴体会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丹·伯斯特在农村小学中,会出现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留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这些学生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就是农村小学中出现的留守儿童。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好这些特殊的学生,使他们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沐浴阳光,茁壮成长。一、留守儿童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2、课外缺少督促•除了在学校老师督促学习外,家里很少有人督促学生学习,给他们做课外的辅导,这些学生会经常出现家庭作业不做,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按时完成等不良的学习习惯。•3、生活上缺少约束•学生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4、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产生不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这些学生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二、教育留守儿童的基本策略:•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光碟教学,这些教学方式直观、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制作课件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插入色彩鲜艳的图片,学生在观看图片时能够提起兴趣。在课前导入时,采取激情导入、设疑导入等多种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2、教师多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努力担起教子之责•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家长和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盲区。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3、生活上给爱关心,施以爱心•班级中建立电话号码联系簿,定期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家长予以联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校内经常和学生谈话,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校外定期进行家访,了解校外的表现,同时给学生带去爱心礼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去掉以往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观念,看见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赞美送给学生。重视和信任留守儿童,上课经常叫他们回答问题,多加夸奖他们的优点。如:班上的一位学生既是留守儿童,又是单亲家庭,学习很差,•一直都被我忽视了,有一次我发现这个学生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慢慢的开始关注这个学生,并渐渐的喜欢上这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上课也多关注他,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夸奖他。时间长了,他有了自信,上课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我给予细心的辅导,使得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且学习上慢慢地赶上了其他同学。•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时刻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学困生,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每个孩子像花朵一样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用爱心浇灌这些花朵,希望他们都能开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