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介绍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职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工种•什么是岗位•什么是工作职业能力证书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什么是职业?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的有报酬劳动。职业活动通常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从事职业活动通常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某种特定技能和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化和深化,现在许多职业已经不能直接提供相对独立的最终产品或服务。而只是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但是,在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者通常还被看作是能够独立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的群体。比如,机加工,汽车维修工、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等,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可以独立职业劳动者的身份寻求工作。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什么是工种?工种是职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若干个工种组成一个职业。工种在生产活动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尽管从事某个工种活动的人已经不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相对独立的产品或服务,但是,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仍可以满足需求方对人力资源的相对独立的需要。比如:机加工中的车、钳、铣、磨工、汽车维修中的钣金工、美容、美发中的辅助工、摄像中的冲洗、印制工等,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可以工种劳动者的身份寻求工作。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什么是岗位?岗位是工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生产活动中的最小可分环节。岗位只存在于具体的生产环节上,因此,不存在离开了工厂、企业和工作现场的独立岗位。由于生产的专门化,许多岗位需要的经验、技能和知识也有它特定的要求,因此,工厂、企业和公司更加重视的是员工在岗位上的胜任能力。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什么是工作?•工作是生产活动中具体的操作活动。工作是职业活动中的最小要素。所有的职业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构成的。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劳动操作技能和技术知识的集中体现。职业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它可以通过培训而形成,通过生产而完善。它主要取决于训练和经验。对个人而言,职业能力是劳动者最重要的竞争力。以一个国家而言,职业能力构成了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的总和。由于职业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来获得,职业能力也就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职业、职业能力和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区别人的职业能力的证书•教育文凭证书教育文凭证书指的是受教育者通过正规学业教育,以及学业水平测试而获得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人们通过就业前的职业教育,或者就业后的正规和非正规培训(包括直接在生产或工作中学习),并且通过相应的技能水平测试而获得的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什么是职业资格?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共分几个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共分为5个等级。•即初级/五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四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的用途?•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八条明确指出:“知识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特征•制度体系:国家证书制度体系•认证方式:国际上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规则•考试性质:标准参照考试模式•鉴定内容:职业导向内容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系统•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职业技能鉴定系统•职业资格证书运行系统职业分类职业分类是通过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其活动的不同性质、对象、内容、形式、功用和结果进行的类型划分和归总的工作。职业分类大典。1992年,原劳动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1999年5月,原劳动保障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职业分类的权威性文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现状,为开展劳动力需求预测和规划、进行就业人口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建立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奠定了技术基础。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其增补本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而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915个)。细类就是职业为适应新职业产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从2004年开始,原劳动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论证发布制度,每季度向社会公布10个左右的新职业国家职业标准定义:•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制并颁发。国家职业标准工作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力管理的需要,满足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标准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的职业(细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职业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原则整体性原则等级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原则整体性原则•反映该职业活动在我国的整体水平,既要突出该职业当前主流技术、技能的要求,反映该职业活动的一般状况和水平,又要兼顾不同地域或行业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同时还应考虑其发展趋势。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原则等级性原则•按照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范围、工作责任和工作难度划分等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原则规范性原则•所用技术术语与文字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内容结构、表达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原则实用性原则•以职业活动的主要目标为依据,全面反映职业活动的要求;同时符合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标准的各项要求应力求具体化,可度量和可检验。国家职业标准的结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比重表指职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职业名称、定义、等级、环境条件、培训要求、鉴定要求等内容。指各级别应无差别掌握的知识。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核心部分。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等4个部分。分为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操作/专业能力比重表。四大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其含义:①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活动;②是一种以直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特定需要为目的的定向性培训;③它通常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学校类教育培训企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行政立法与行政管理系统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实施与实际运作系统质量保证与证书核发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行政管理系统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培训大纲与培训教材国家题库与鉴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考评人员与专家队伍考务管理与鉴定方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系统行政立法与行政管理系统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实施与实际运作系统质量保证与证书核发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行政管理系统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培训大纲与培训教材国家题库与鉴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考评人员与专家队伍考务管理与鉴定方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系统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职业技能鉴定与其它考试的区别•就业导向:基于社会管理特别是用人管理,而非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产业导向:主要依据工作现场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活动,而不是教育培训的学科体系;•能力导向:主要评价劳动者在工作现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不完全是教学场所的知识养成。职业开发(提升)方法开发(提升)职业标准设计、编写鉴定方案鉴定要素细目表、样题培训计划、培训机构职业设置标准、讲义等培训文件职业开发成果网上公布、培训机构、鉴定中心鉴定题库、其它鉴定文件鉴定文件编制鉴定文件类型•鉴定方案:鉴定方式、理论知识考试方案、操作技能考核方案(模块表、项目表)•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试题(卷)库:理论知识题库、操作技能题库•其它鉴定文件:鉴定所设置技术要求(场地、设备等)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要明确一个重点,两个关键,确立八个环节——以培养为重点,抓住评价和使用两个关键,形成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八个环节,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实施办法•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表彰和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指导思想根据本市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构建院校与企业之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产学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